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苏枕书:真正的古都去哪里找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参加讨论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78197
    继《有鹿来:京都的日常》之后,客居京都的青年作家苏枕书再出新书《京都如晤》。该书是一本记录京都的山川风物、风俗礼仪的通信体随笔集,由中华书局出版。
“随京都四时节序,追踪山川风物之美。千年古都,见字如晤。”编辑严晓星这样介绍这本书。2017年8月26日,主题为“千年古都,见字如晤”的《京都如晤》新书分享会在北京举行,作者苏枕书、作家止庵和媒体人严晓星出席。

苏枕书
《京都如晤》缘于《江海晚报》专栏
“2011年秋天,枕书负笈京都已有两年光景。我邀她写个‘京都通信’的专栏,用给我写信的方式,谈谈在京都的生活和见闻。”严晓星谈起《京都如晤》这本书的由来,“之所以选择书信体,是因为写起来可以随意些,不会给她增添太多负担,读来又亲切自然。那正是满城桂花香的时节,我说,第一篇就从日本的桂花写起?于是就有了《闻木犀香乎》。而我,也特为拟了一个新号‘嘉庐’。”
“枕书的读者,目前以年轻人居多,这回却首先引起一位长者的关注。老人家年轻时学过日语,跟着章品镇先生、辛丰年先生从事文化活动,如今追着专栏,见面就说获得了许多新知,还细细打听作者。只可惜小城里这样的知音太少。”严晓星说。
苏枕书回忆道,“报纸刊出后,嘉庐君会攒好几期,连同稿费一起寄给我的父母。他们在熟悉的本地报纸上读到我的短文,觉得很亲切。据说也曾收到读者投诉,称内容不知所云。我拣出四十四篇,编成这本书。原来的专栏名是‘京都通信’,现在改成‘京都如晤’。”苏枕书说。

苏枕书:真正的京都可能要到《源氏物语》和《枕草子》中去找了
“在日本有个有趣的现象,你可以通过街道的宽窄来判断这座城市的历史有多久。被战争摧毁过的城市在二战后重建,道路都非常宽。而京都的道路很窄,曲曲折折的巷子是一代又一代人累积起的深厚岁月。”止庵说。
“京都的道路蜿蜒曲折,在京都开车,常常开着开着就开到山上,或者进入死胡同。”苏枕书回应道。
“听过枕书发来的一段鸭川流水声录音,不疾不徐、汩汩不绝,听久了,时间也变得模糊。就在这永无止息的声音里,旅人的客心渐渐淡去,木香花开了一年又一年,少年人渐渐长大。”严晓星说,“从枕书的来信中就可以看到,京都是鸠居堂的香、文房店的纸笔、大文字山的毛栗子、绿寿庵清水的金平糖、宗忠神社的紫藤、真如堂的樱与枫、吉田神社的节分祭、南禅寺的僧人、知恩寺殿外的手工市、大晦日的钟声,是‘山前风景,由三月末的樱花,到四月初的新绿,层层叠叠,更换几重,如今则是一日绿似一日。山鸟朝夕啼啭,清越动人’,是‘古本祭’和无穷无尽的买书,是在如此平和静谧的时光中安置心灵,感受美好,寻求智慧。”
“我觉得真正的京都可能要到《源氏物语》和《枕草子》中去找了。”苏枕书说。“不过现代的京都依然有它独特的风貌。从东京、大阪回到京都,坐上那个广被诟病慢悠悠的京都公交车,世界就会自己慢下来,晚上甚至可以听到整条街虫子的声音。在京都的几年,我前后搬了三次家,不过总没有离开北白川、银阁寺的区域,因为倾慕罗、王旧迹,又喜爱人文研分馆。去年初春以来,与朋友书店做了邻居,附近还有善行堂、竹冈书店,上下学途中,看书更为便利。清晨,听到旧书店开门劳作的声响,觉得是一天很好的开始;深夜,听到旧书店主人落下卷帘门的动静,总被他的刻苦勤勉鼓舞。窗前一屏青山,令我体会到温和静默的凝望与关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