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光明日报》:保护遗产是为建设未来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newdu 参加讨论

    王文革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07日   12 版)
    当前,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很远了。但是,现代化的含义是什么呢?现代化是否就是与过去彻底告别?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不仅仅是物质性的人,人更是文化的、精神的人。人的文化和精神从哪里来的呢?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是其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向云驹在他的《草根遗产的田野思想》里提出,民俗的、民族的、传统的、文化的东西正是民族安身立命的所在,是祖祖辈辈千百年来生活历史的积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经验智慧。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并创造辉煌历史,靠的就是这种文化和精神。向云驹充满激情地描述民间文化:“民俗是生活的文化,是生态的文化,是民众的文化,它貌似寻常,实则稀奇。民间的神话所承载的信息可上溯至远古蛮荒的岁月;民间的手艺是几十代、上百代、上千代人的智慧结晶,大俗大雅,令人叹为观止;民歌如海,其音美妙,绕梁三日,勾人魂魄;民居为家,南北各异,东西不同,争奇斗艳;民风民情伴人生老病死,为人之命脉、根系。”在向云驹看来,保护文化遗产并非是文化的守旧,而是对民族文化生活的珍惜,是对民族未来文化的积累和建设。
    向云驹是怀着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的。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冲击下,那些靠多少年、多少代人而积累起来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巨变、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随着城市的拆迁和乡村的城镇化而迅速消失。向云驹在书中举例:“福建漳州年画十年间技艺失传,闽西铁枝木偶传人无继,人亡艺绝;人口过千万的壮族,保存传统服饰工艺与穿着的,只有广西那坡县深山之中的‘黑衣壮’;演唱《格萨尔》史诗的著名艺人扎巴老人自述会唱70部《格萨尔》,只唱录24部半便与世长辞;新疆演唱《玛纳斯》的歌手艾什玛特,自述会唱70部《玛纳斯》,只记录了2部也人亡艺绝;北京民间文化中有50余类民间文艺濒临消亡,如八角鼓、萨满调、子弟书、鬃人、毛猴、岔曲、古琴等等。”
    这些都让人意识到,文化遗产的保护某种程度上是在与时间赛跑。所以,向云驹呼吁动员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的发展繁荣结合起来,要在珍视雅文化的同时也要珍视身边的俗文化;在看重庙堂文化的同时也要看重草根文化;在发展新兴文化的同时也要继承传统文化、民间文化。
    站在政策层面,向云驹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比如,他所提出的对于全国民间文化的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大至古村落、小到香荷包,尽可能采取从文字到图像的记录,就是一个可行的途径,对于培养民族的文化信心、文化情感和保护文化遗产,具有重大意义。
    向云驹在本书中阐述了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保护性记录方法原则,并对中国年画的活态抢救经验、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命名、古村落调查方法、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羌族文化的抢救性保护、“我们的节日”现状调查特别是提出推动春节成为国际性节日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可行性方案。这些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可行性或前瞻性。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