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史研究走向立体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newdu 参加讨论

    毛志辉(编辑)
    读过葛兆光先生所著的《西潮又东风:晚清民初思想、宗教与学术十讲》(上海古籍出版社),再来读这本《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中华书局),感觉更充实、系统、通畅。前者是葛兆光“从周边看中国”视角对晚清历史的实证研究;后者则是从该视角出发贯通了自宋以降的中国历史的实证和理论相结合的综合研究。从论述的时间范围和空间构架上来说,贯通古今、学兼中外构成了《宅兹中国》的学术内涵与特质。
    葛兆光是治思想史、学术史和宗教史的大家,近年来比较关注近代中国与周边互动的历史,其研究的面向常常围绕着中国、日本、朝鲜在两洋潮的冲击下何以自处,中国在东洋风的鼓吹下又如何变化展开。得益于在思想史领域的深厚功底和卓越建树,他所讨论的问题大多自思想史引申而来,理路上也偏重学术史的梳理与思想史的理解。  
    《宅兹中国》可以视为作者主政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以来,在推动“从周边看中国”、“交错的文化史”、“批评的中国学”等一系列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有关这些研究课题的一些思考的结晶。而从该书目录的关键词如“意识”、“记忆”、“想象”等来看,全书带着明显的思想史痕迹。
    近几十年来,国际史学界关于中国问题的研究,已经蔚然成风。在中国学术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重新认知历史中国和文化中国;如何让传统的文史研究焕发新的生命力,如何应对世界学术新潮流走出中国史研究的新道路,成为作者时时关注的问题。正如作者的自序中开宗明义指出的,这本书围绕的是“世界”、“东亚”与“中国”、“学术?与“政治“认同”与“拒斥”、“国别史”与“区域史”这样一些大问题,而全书的基本宗旨,则是讨论“应当如何既恪守中国立场,又超越中国局限,在世界或亚洲的背景中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这就使得该书在研究视野上有着多维性,在研究范式上有着多元性
    在研究视野上,作者指出,应从历史、文化、政治的三个维度出发认识中国历史。在“历史”的维度上,历代王朝控制的空间边界常常变化,“中国”是一个移动的“中国”;在“文化”的维度上,中国是一个相当稳定的“文化共同体”,其中心区域相对清晰和稳定;在“政治”的维度上,“中国”常常不止是被等同于“王朝”而且常常只是在指某一家某一姓的“政府”。作者的这种多维度研究方法的区分,实际上是希望让“中国历史”的研究回到真实的中国历史中去,让研究者看到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让中国历史的研究走出原来“单线研究”、“复数研究”的窠臼走向多面立体的研究。
    在研究范式上,作者提倡多向度的交错看中国。从理论上讨论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的方法论问题,提倡通过多面镜子来观照中国。“从周边看中国”,是通过周边各个文化区域留存的各种各样的文字资料,反过来研究和观察中国;“交错的文化史,是希望通过对中国与周边文化交涉的典籍、事件、人物进行实证研究,来了解“世界中的中国”。作者的这种研究取向,是希望能将有关中国历史的论述,从西方的影响中解脱出来,走出西方人所设定的“天下”、“帝国”、“想象的共同体”、“超越民族国家的区域研究”、“认同的政治”等等一系列概念工具的束缚,透过“边缘与中央”、“东亚与中国”、“西方与东方”、“东方与东方”、“边界与周边”等的比较研究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作者对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的努力和倡议,说到底是一种“文化自觉”。如今,中国学术语言已经非常西方化了,大量来自西方汉学界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和概念工具在历史研究中大行其道,独立、公正的历史研究大有被“湮没”的危险。作者近年来的坚持,仿佛是在提醒学术界,“舶来品”是需要仔细探讨的,需要注意其与中国史实能够对应以及不能对应的地方;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应存“祛魅”之精神,不忘本国学术之实际地位及背景。
    不过,史学的研究,一方面固然有赖于学者在史学观念上的高度自觉,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自觉也决定了研究所能达到的境界;但在另一方面,而且也是更重要的方面,仍在于实践上的探索,只有在具体的探索中,难以彻底言诠的观念才会呈现得清晰起来。作者把文化认同问题看成是把握历史发展多面性的重要尺度,并进而上升为全书的中心议题,竭力摆脱西方有关理论的羁縻,从中国历史的具体情况出发寻找结论,从而层层解构了“学术意义上的历史”。
    八十多年前,傅斯年创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时曾说过,史料的扩充和工具的改进,就是学术的进步。葛兆光所提倡的“从周边看中国”,对今日的中国史学界而言,无异于是在研究上“揽镜自鉴”,不仅在观念上会促使我们重新认知历史中国和文化中国,在文献上会激活相当多过去不曾重视的日本、朝鲜、越南有关中国的资料,在方法上也会刺激多种语言工具的使用和学术视野的拓展。诚如葛兆光在数年前所说,之一所以选择“从周边看中国”这个议题,是期待中国学界既摆脱“以中国解释中国”的固执偏见,又跳出“以西方来透视中国”的单一模式,这不只关涉史料处理的范围、技术与方法,背后实牵连着如何“理解”或“诠释”中国的大问题。
    葛兆光期望以一己之力,倡导一种“从多面镜子看中国”的理念,带动一个群体向着这个方向努力,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为传统文史领域开辟新资料,也为中国文史研究寻找一个可与国际学术界对话的新话题。可以说,正是这样一种颇有些“开风气之先”意味的立体的视角和学术的追求,成为该书最大的特色,也决定了该书独特的价值。
    
    
    
    
    《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葛兆光著/中华书局2011年2月版/39.00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