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家论 >

李敬泽:会议室与荒野与豹——张晓琴印象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南方文坛》 李敬泽 参加讨论


    关于张晓琴,回想起来,见面大抵都在会上。所谓印象,也都是印象派之印象,光影朦胧。晓琴是批评家,最直观的印象当然来自她的文章和她在各种会议上的发言。文章我读过,好,但现在写的是印象记,所以只说发言。
    批评家生涯,开门七件事,其中一件是开会。开会就要发言,自己的话说完了,剩下的义务就是听别人的话。会有会德,比如从头坐到尾,在下做不到;但在下别有一德,就是倾听。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三人叨叨必有我师,认真听,不仅是对言者的敬重,也是听风辨器、鉴貌识人,如此有趣事,为什么不认真做?
    晓琴的发言认真,太认真。你听得出,她必是经过了认真的准备。一个人认真一次不难,难的是次次认真。认真是好品德,对开会的批评家来说更是稀有的好品德,这且不说,要说的是,晓琴的认真里带着一种焦虑,好像她不是在就某部作品或某个问题发表意见,她是一个女学霸终于上了考场。她的表述几乎完全是书面的,她目视前方、目中也没什么人,一身戎装,迈着坚定的步伐,义无反顾地表达深思熟虑、全面完整的观点。
    于是,我就有印象了。我的朋友胡平一直宣称他退休后要写一部《研讨会学》,胡平兄退休几年了,这部大作还没出世。研讨会学确实值得研究,研讨会如果是动物园,这里就有狮子、狐狸、刺猬、孔雀、鼹鼠等等,但张晓琴属于稀有物种,在全面完整的观点和书生气的表达下,她既不安又倔强,她看上去有点气鼓鼓的,似乎是,她在应付一场考试,她有必胜的信念,她坚信这是有意义的,她让自己兴奋起来,但同时,她对这个会议室、对这里的一切莫名地生着气,自己也不知自己生的什么气。
    晓琴之心在荒野。在朋友圈里,我看到,她驾着车,在甘肃的、西部的山野里野跑。她经常这么干,不是旅游不是度假,是服了药石散要散发,而心里的荒野就是间歇性发作的病。遥想那样的晓琴,她必是自在的,那片大地酷烈苍茫,被亿万年的地质运动和千百年的人类活动所剥夺,这是被漠视、被强行阐释和过度阐释的大地,它一直是一个中间体,一个各种属性、各种可能性的过渡地带,它是走廊是路,它本身从不是终点不是此地,它是那么遥远,站在这土地上,心远地自偏。
    ——这么说的时候,我也是在想我自己,那片土地和荒野,我曾独自走过,我确信那是理解中国的一个隐秘入口,站在那里的世界观中国观,与北京、上海或哈佛必有重大不同。关于这个问题,我从未和晓琴谈过,我只是看到,那兰州、那金城也不能使她安居,她要一次次地跑,在跑过的地方再跑。
    我的意思是,像晓琴和她的夫君徐兆寿那样的人——对不起,谈晓琴似乎很难不谈到兆寿。——他们其实是一种特殊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当然身处全球化的学术生产和交换体系之中,他们是、而且只能是全国一体的庞大学术机制的成员,属于一个学术共同体。在这个体系中,地理位置从来都是重要的,你是身在哈佛或是身在北京上海,那不仅关乎你在一整套权力关系中的身份和资源,它同时也决定着话语策略——我常常惊叹而心疼地发现,越是边地知识分子,越是有一种彻底、热诚的中心感,一种边地化的中心感,他要花很大的力气追平时间和空间的落差,为此他要以一种原教旨的虔诚操弄中心话语,他需要以此证明他的不在本地、不受限于本地的在场。
    晓琴是否受此困扰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她和兆寿,他们在内心深处都还有一种不驯服的在地性,他们都深刻地感知着那片土地、那里的全部历史和生活的具体性,由此产生的问题和焦虑在内部指引着他们。实际上,晓琴也一直在探索着一种以西部为方法的,或者是更具野心地说,以西部为中心和出发点的学术路径。但坦率地说,这何其困难,学术的生产和流通、交换机制甚至在下意识里都在抑制着边地的创造。所以,很不奇怪地,他们二人同时都是写作者,一种广义上的写作者,他们写小说、写诗、写散文。当然在这个时代,批评家的越界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我坚信,对晓琴来说,这具有特殊的意义,她在此安放的绝不仅是禀赋和才情的不同方面,而是一种非学术的、反理论的,坚持着在地性的生命经验,一种对于特殊历史和生活的忠诚。
    关于晓琴,我还会想起她的猫。那是我高度关注的两个生灵,每见晓琴,不问苍生问猫狗,先要打听两个孩子的近况。那两只猫,一只名叫樱桃,是美妙的,优雅的,萌的,应该是美短或英短,总之是最合中产阶级趣味的宠物;另外一只,我是在晓琴发在朋友圈的照片里偶然发现的,长腿,矫捷,精悍、冷酷,遍体华丽的豹纹,完全不似家中物怀中物,完全是一匹野生动物。晓琴告诉我,那是孟加拉豹猫,的确就是豹与猫的合体,在仅仅上世纪70年代才被人类驯养。我立刻迷上了这只豹猫,她的名字就叫豹子,我确信,那必是一只黑暗的、危险的动物,她有夜的心,在黑暗中纵身一跃,如电如剑,便是鲜血迸溅、生死立判。
    ——但恰恰相反。根据晓琴对二猫生活状况的现场报道,那只美短或英短,却是活跃的,骄纵如得宠的贵妃,她显然是晓琴家的老大,对天上的鸟和地上的人腿都有不竭的攻击欲。而那个豹子,竟是乖的,安静的,很少惹事生非,都有点憨厚了。
    好吧。世界就是这么奇妙。那只豹猫,它也许需要晓琴告诉它,它的故乡在孟加拉丛林中,她的身上运行着豹血……
    2017年7月10日凌晨于北戴河
    7月10日中午修改定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