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带着温度的书信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李培禹 参加讨论


    一本书公开出版,就要交给读者阅览评判了,作者的心一定是忐忑不安的。当我得知自己的散文集《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作家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带着墨香摆上书架,并在天猫、当当、京东、亚马逊等网上铺开时,我不安的心情尤甚。按说,已经出版过两三本书的我,还会如此心重吗?
    我想从一封友人书信谈起。
    去年,我的散文《信的随想》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随即引来一些相识的和不相识的读者朋友的来信。后来我才知道,我的作家好友华静也给我写了一封信,然而却寄丢了,我没有收到。她在第二封信中写道:“那是在一个星期日,专门跑到团结湖小天宇市场买回那别致的、仿古的信纸而就的。想像着同在北京的你,收到朋友来信时的欣喜与感动……虽然,那封信丢失了,您并未收到,但没关系,再写。我们朋友之间的友谊落在纸上,比一束鲜花还要艳丽。”
    华静的文笔很美,她写道:“信,写在纸上,是朋友间真诚的相待。人海茫茫,和您和副刊的兄弟姐妹能走在一起,真的是一种缘分。我很珍惜这缘分。有人说,所有的故事都会有一天在岁月的素笺上泛黄,但我相信,你吟就的每一首小诗,书就的每一抹眷恋,都将在浅色的流年里,用明媚演绎精彩……”
    她的话语令我陷在温暖之中。这信是用碳水笔工工整整书写在一册精美的笔记本上的,我读至信尾,发现后页还有文字,展开再看,只见标题是《李培禹文录》,下面内容是我近年来在报纸和刊物上发表的文章目录,散文、诗歌、评论、杂文,几乎未遗漏一篇,甚至我在《原乡书苑》《新三界》等微信公众号上发的作品,也全列入了。望着华静清秀的笔迹,我汗颜了!在这样一位资深的文学副刊编辑面前,我无处藏拙。我深知她的真诚,知道她希望我好。就这样,我按照她为我整理列出的作品篇目,初步编好了这本“李培禹散文选”。我想,如果这本小书能够出版,就算作对自己辛劳笔耕的小结,也是对众多鼓励我、支持我,起码不讨厌我的作家、编辑、读者朋友的一种回报吧。
    此书编好后,我犹豫再三,还是冒昧地把二三十万字的“作品”,发给了“大忙人”梁衡先生。于是,他被动地成为了我的这本散文集的第一读者。这位我十分敬重的文学大家,百忙中俯下身子阅读了一篇篇拙作,并亲自作序。他说:“好的散文,无疑是人生的一束束折光。在阅读它时,我们仿佛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那是受到作家笔下文字的叩击而发出的。读培禹的这本散文集《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正是这种感觉。当我阅读他近几年的一篇篇新作时,有一种如沐春风的亲近感。我以为培禹文章最大的特点,是他骨子里的那种忧国忧民之心,那种对乡土的不弃不离之情。他没有文人易犯的穷酸之气、做作之病。存在决定意识,这得力于他的两个出身。先为知青,血液里有了土地的基因;后当记者,研究社会,眼里常含忧民泪,心中常怀忧国情。他不是一个纯文人。这也是我们一切新闻人进而为文的传统,从范长江到邓拓都是这样。”
    我把梁衡兄的这话,视作老大哥的深厚情谊和对我这样一个作品不多的写作者的鞭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