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李建臣《故乡的河》:一条流淌在心底的河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樊希安 参加讨论


    李建臣的散文《故乡的河》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初读一遍,心已有所感;待《新华文摘》予以转载,再细读一遍,感受更深;而复读数遍,则已进入河的深处,俨然物我两忘,成为河流的一朵浪花,随河水向遥远的故乡奔去。故乡的河,一条流淌在心底的河。这条河流在我胸中蛰伏,是建臣的美文,勾起了我对故乡河流的思念。“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好的文章,就是能起到这样拨动心弦的作用。许多读者盛赞《故乡的河》,也是这篇文章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引发了众人对故乡的思念。
    天下的河流都是相通的,世上的人心也是相通的。凡正常的人,都有一种根的意识,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树高万丈,也忘不了自己的根,人行万里,也难忘生养自己的故乡。因此,人们有很强的“寻根意识”,对自己的故乡念念不忘,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故乡的一切都让人留恋。何以如此,《故乡的河》的作者作了透彻分析:“这是因为,在我们睁开好奇的双眼,去认识、理解和感悟这个世界的时候,是故乡给了我们滋养、欢乐、希望和信念。它开启我们人生旅程的起点,确定了生命价值的航线……也正因如此,故乡才成为了我们奋斗的动力、情感的依托、信念的支撑。”故乡是每个人脑海中最为深刻的记忆,而故乡又是由一个个儿时记忆的图像构成,其中河流是最为清晰的图像、最具色彩的图像,一说到故乡,故乡的河流就会在脑海中飘然而至。故乡的河,成为故乡最突出的标志,镶嵌在我们的生命中。我曾看到一篇文章谈乔羽创作歌词《我的祖国》的感受。乔羽先生说,他起首一句“一条大河波浪宽”就是想起家乡村中的那条河流。那是一条小河,伴他度过了欢乐的童年。他由此想到,每个人儿时都有一条小河伴随成长,人们对河流有深深的思恋。之所以写成“一条大河”,是因为在幼童脑里,多小的河也是“大河”,而“一条大河”具象征意义,能把人们思乡爱国的心凝聚起来。在强烈的感情冲动下,他一口气写下“一条大河波浪宽”之后的歌词。这首经典名曲,将被世代传唱下去。因为在唱这首歌的时候,人人心中都在涌动一条河流,宽阔的波浪、香两岸的稻花、远去的白帆,引发我们对故乡的思念,也引发建设家乡和祖国的豪情壮志。
    人人心底有一条故乡的河,但每个人心底的河流又是不同的。不仅山川形胜不同决定的河流样貌不同,河两岸的物产和风土人情也不同,连两岸人们对河流的感受也是独特的。《故乡的河》就写出了河流独特的个性和作者独特的感受。这条发源于辽宁清原县的河流,到了吉林省梅河口,由于梅河的加水,水势更加壮观起来。这是东北中部的一条河流,河两岸自然是东北风情。“冬季,除了堆雪人、打雪仗,孩子们更喜欢到一望无际的冰面上打滑跐溜或支冰车。”那种在零下二三十度气温下,支着名叫“单腿驴”的冰车,一口气支出几公里的情景,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童年记忆。这对生活在南方的朋友是不可想象的。我曾在东北长期生活过,对此有一些见闻。因为工作的需要,我也多次去过梅河口,见过文中的辉发河。这条河养育了千千万万优秀的梅河儿女。作者在这里出生、成长,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国家机关工作,对故乡有一种深厚的思念和感恩之情。记得在一次从长春去梅河口的火车上,遇到一位哼着故乡小曲的中年妇女。她说自己是梅河口人,小时因为家里穷被送给了关内的亲戚。几十年过去了,她忘不了梅河口,忘不了辉发河,忘不了童年时的乡亲们,千里迢迢,她奔波在寻根的路上。“近乡情更怯”,我看到她眼里闪烁着泪光。
    作者在《故乡的河》中说:“外面的世界虽精彩,但生命之根永远在故园。多年来,我去过塞纳河,到过莱茵河,走过多瑙河,领略过哈德逊河。但最令我魂牵梦绕的还是那条弯弯的小河。”我对此亦有同样的感受。一次去国外参加书展,偶得空闲,面对莱茵河坐了半天。面对异域的河流,我突然想起了故乡村北的那条河;看到游玩的儿童手拿划船的工具,我想起了当年在故乡小河中洗澡、游泳、摸鱼的情景,一时间竟潸然泪下。我们这些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有长长的割不断的乡愁。近日妹夫从河南老家打来电话,说故乡的老屋就要塌了,为避免出伤人之危险,还是拆了为好。这个提议已推迟几年,我终于同意拆除。但还是提出留一堵老墙,使我回老家时有一个念想。我当然知道,房子终究会拆,老墙终究会倒,但永远拆除不了我对故乡的思念。在我的心底,永远有一条故乡的小河在流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