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李进祥:小说更应该写有可能发生的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李进祥(回族) 参加讨论


    
    去年年底,拙作《拯救者》出版。这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小说故事的确在中国没有发生过,但要说完全虚构,也不是。我觉得,小说不一定要写已经发生的事,而是要写有可能会发生的事。2010年发生在菲律宾的香港人质事件对我触动很大,相信对很多人的触动都很大。我当时就想,这样的事有可能发生在中国吗?如果发生在中国,会是个什么样子?这样的想法,促使我构思写作了这部小说。故事的基本框架也是刻意模仿那个事件,所以编故事倒省了力气,我只是把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人、一些事,还有我对现实人生的一些思考,都放进这样一个故事中去了。实际上,对作家来说,编故事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观察和描摹生活,塑造典型形象,写出新颖的作品来。
    所以,我想尝试写一部与自己以往不一样的作品。劫持事件只是个外壳,主要还是写人,各式各样的人,有中国人、外国人,男女老少都有,有求职艰难的大学生,有婚姻危机的中年人,有孤独的空巢老人,有打工得病的农民工,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方面。这些人聚集在旅游大巴车上,共同面临着被劫持的局面,每个人又有各自的故事,这些故事经纬交叉,就显得紧张、刺激、新鲜、好看。当然了,这并不是这部小说的全部追求。
    设置了被劫持的大巴车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又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在这样狭窄的时空里,完成一个长篇小说,难度还是很大的。作家也应该给自己的创作设置一定的难度。所以,这部小说从2010年就开始写,到2015年才写完,先后用了5年时间。时空狭窄,限制很大,最初进行得很缓慢。有一天,忽然想到让每个人都站出来说话,甚至是各种物也出来说话,多视角叙述,这才完全打开了,豁然开朗了。新与旧、窄与宽往往是相对的,窄到极致也就宽到极致。但就在写了一部分之后,我看到了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多视角运用到了极致,一种颜色都出来说话,这叫我感到很沮丧,想放弃不写了。
    放了一个阶段后,我自己给这部作品找优点,找立足点。这部作品把网民作为一个集体和个体的混合体来表现,引用了大量的网民评论。网民已经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群体,他们的言行对社会事件的影响很大,直接和间接地干预着社会事件的发展进程,影响人们的情绪。小说发展到现在,故事可以说写完了,叙述方式也几乎用完了。一部小说中,能有一点新发现,已经不容易了。因此,我又鼓足勇气写出来了。
    我试图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反映当下的现实人生百态,揭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故事中的人,有的要拯救朋友,有的要拯救婚姻,有的要拯救爱情,有的要拯救孩子,还有的要拯救家园,结果却是,谁都无法拯救别人,也无法拯救自己。小说采取的是事后追述的形式,人称转换灵活,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交错使用,亲历、叙述、转述,使用多个叙述层级,表现手法、作品面貌与我以前的作品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
    作品出版后,看过的朋友都说与我以前的作品大不同。有位评论家甚至开玩笑说,这部小说不像是我写的。他们这样说,是有道理的。我一直都写的是清水河一带农村的故事,或者是农民工进城的故事,偶尔写点城市题材的作品。而这部小说不光是突破了我以往的写作题材,更重要的是,叙述方式、叙述语言也有很大的变化。但实质上,这部小说与我过去的作品还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关注社会、关注底层,这样的基本精神没有改变。
    我的文学理想也没有改变。作品设置一个极端的环境,反映社会的许多问题,并不是要把错误归结于谁,也不是想告诉人们,谁才是我们的拯救者,而是为了探讨在极端情况下的人性表现、人的自我救赎心理和文学的救赎功能。文学是可以救赎的,文学也是需要给人光明的。相信人类、相信生活是可以更美好的,这是作品的主旨。
    当下社会,有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同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单方面造成的,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人共同造成的。发生在千里之外的事情,与我们有关;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也与我们有关。中国问题、地球问题,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拯救自己。当然了,拯救的意义还不止这些,还需要读者朋友自己阅读、体会。谁是我们的拯救者,我无法回答,但我相信世界一定会更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