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教师 >

《跳动的随想》:陈晓冰幸福教育笔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报 李伟楠 参加讨论

    幸福本是人生的目标,也应是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当人们在教育的过程中悄悄地用“成功”代替了“幸福”,继而用“成绩”代替了“成功”,我们的教育便在无形中与幸福渐行渐远……概念偷换的背后,隐藏着人们多少浮躁、功利、异化和迷失!
    此种情况下,陈晓冰校长所致力的“幸福教育”则显得意味深长,在《跳动的随想——陈晓冰幸福教育笔记》一书中,从“教育是一串幸福的逗号”到“这周的幸福在哪里”,再到学期结束的时候,呈现给家长和孩子们的“学生幸福成长袋”,读者可以感到,“幸福教育”之于陈校长不是一位语文教师突发奇想的瞬间灵感,也不是应对某种改革或政策的应景之举,而是一种感性的思索与理性的践行。陈晓冰把幸福教育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层面,始终将其作为一种长效之策来贯彻。
    对于教师来说,幸福来自“尽职的愉快”、“团队的和谐”、“自身的修炼”,而学生应当在课堂上和校园生活中体验到“成功的幸福”、“精神的平等”、“成长的幸福”。学期终了,学生和家长拿到的不是一张冰冷的期末考试成绩单,而是一个记载着整个学期点点滴滴的“幸福成长袋”,除了成绩,里面还记录着学生课堂上的一次精彩发言、自己觉得得意的事、于某日悟出的一个道理。“教孩子6年,要为他想60年”,这种方式让家长和学生开始真正关注成长的过程以及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形式好学,务实难求”,陈晓冰的这句感言不仅指导着他幸福教育的实践,更使得他在平日里对学校各项活动的倡导和执行更有力度和成效。他发起的阅读活动提倡远离浮躁,利用校园中一切母语阅读资源,让阅读不局限于课堂。在效果方面,比起语文成绩提高了多少,他更在意孩子的“精神世界是丰富了还是单调了,个性是丰满了还是枯萎了,才智是敏锐了还是钝化了,灵气是充溢了还是消逝了”。他组织的运动会,不提名次和荣誉,不讲“更高、更快、更强”,而将重点放在促进家长和学生体育意识的提高上,认为更重要的工夫应做在平时,让校园的课间“长绳挥舞,羽毽翻飞”。当全国开始大规模地按照政府的要求建立心理辅导与个人心理咨询室时,他注意到了事情成败的关键在老师,认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更切实的努力还要落在普通教师们的肩上。在平时的沟通中,他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弱化说教,通过倾听、启发、鼓励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辅导活动中,调整自己、改变自己。
    做得踏实,一定是从想得深入开始的。正如陈晓冰自己所说:“思想就是你的处境”。该书每一篇随想都渗透着他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和独特见解。
    教师们在家长会上感到无话可说,因为孩子们不是不会,只是马虎而已,然而孩子却很难改掉这个毛病。陈晓冰以“马虎”为例,谈了对教育中一些常见现象的新理解,以陌生化的视角提问,比如“马虎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知识掌握不牢,还是学习习惯不好,是一时大意,还是考试时过于紧张?找到真正的病因,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他认为“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如果总是简单地用一个词语概括总结一个孩子,不进行细致的分析,就会失去帮助一个孩子的机会”。
    陈晓冰将这本书命名为《跳动的随想》,意为以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读过之后,我们发现这些片段确实已经组成了自己的系统,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有一定的启发。陈校长曾说:“给我一亩三分地,让我种点庄稼看看。”如今,他的地里已经硕果累累、桃李满园,将本书奉献出来,一定也有交流推广、惠及四方之意。(李伟楠)
    《跳动的随想——陈晓冰幸福教育笔记》,陈晓冰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