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刘志中 刘文斌:《河套母亲》,彰显民族精神的中国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刘志中刘文斌 参加讨论


    李廷舫的长篇小说《河套母亲》以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叙写了内蒙古西部河套平原的婆媳二人,从1930—1980年代经历的曲折动人故事,真实反映了河套地区半个世纪风云变幻的历史,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精神,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优秀作品。
    河套平原背靠阴山,面临黄河,不但土质肥沃,而且水利资源得天独厚,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制度,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广大农民过着缺吃少穿的苦日子。新中国成立后,河套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小说告诉读者,河套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英勇奋斗得来的。早在1927年,这里便秘密建立了中共党支部,组织群众开展农运、学运和兵运。1939年傅作义将军率部进驻河套,邀请共产党人参加部队政治工作,激发了广大官兵的抗日斗志。取得了突袭包头、会战绥西、光复五原等对日作战的重大胜利。1940年,蒋介石委任“中统”头目张钦为绥远省国民党党部书记,张钦率一伙特务来河套后,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共产党员被迫转入地下,英勇地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为反抗日本侵略者献计出力,并帮助老百姓排忧解难,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读者从作品中不难体会到,尽管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牢牢控制了政权、军权,共产党明显处于弱势,但共产党的声威无处不在,共产党人的言行深得民心,而国民党反动派则人心丧尽,必将垮台。
    《河套母亲》中的主人公白三女及其儿媳郝玉润,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两位河套女性形象。艰难的生存道路和丰富的生活阅历,炼就了白三女刚毅坚强的性格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从小和婆婆一起生活的郝玉润受其影响,“看似柔弱”,其实“内心很强硬”,又“有情有意”,宽厚待人。婆媳二人多次身处逆境,却始终坚韧不拔,“咬紧牙撑着这个家”,终于走出困境,并将两个孩子兰兰和生生培养成才。她们看到被国民党特务抓捕的“共党分子”全是好人,认定“共产党就是好人党”,甘愿“把自个儿也当成共产党”,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了被特务追捕的共产党员于成达,并同主观教条、好大喜功的土改工作组长曹明进行抗争。她们受河套地区淳厚民风的熏染,关爱他人、友善诚信。白三女晚年生命垂危时,仍然一心想着他人,她临终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从炕上摸出一把拴着布条的钥匙递给儿媳,嘱咐她将自己为“医官”王兴保存了40年的10个银元“还给人家”。郝玉润在丈夫石贵元提出离婚时,带着哭红的眼睛想了三天三夜,最终还是体谅丈夫多年在外的“难处”,也为了“叫婆婆不再为这事烦恼、伤心”,背着婆婆去法院在离婚判决书上按了手印。她步入晚年后,离别40多年的前夫石贵元回到故乡,儿子生生却拒绝去见父亲。郝玉润开导儿子说:“他现在已经是70多岁的人了,回来要看看你们,你们就去叫他看看,不能叫他伤心。”
    《河套母亲》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都鲜明生动、亲切感人。中共早期党员刘子静、王兴,在遭到党组织的误解和错误处理后,忍辱负重,不改初心,继续为党的事业竭忠尽智,直到重新回到党的怀抱。早期共产党员高子华不幸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坚贞不屈,英勇就义。普通农民宋栓小将“做人不能没有良心”这句话挂在嘴边,全力帮助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白三女婆媳,同心术不正的石六子及其保护伞曹明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小说中的一些次要人物形象,也都活灵活现,如心地善良、性格直爽的宋鲜鲜,憨厚正直、吃苦耐劳的石憨憨,老实厚道的王有,善良朴实的赵存女等。上述人物形象体现出的高风亮节和传统美德,对于今天的人们依然具有教育和鼓舞作用。
    作品还以质朴细腻的笔触,书写了河套地区的历史掌故、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描绘出一幅幅特色鲜明的风景画、风俗画、生活画,构成了一幅河套农村生活的长卷,散发出田园诗般的魅力,使作品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