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成长 >

《魔血》:穿越历史的英雄传奇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穿越历史的英雄传奇
     
     
    ■李学斌
    《魔血》是一本奇特的小说。首先表现在文体上的复合性。故事以富有宗教殉道色彩的“舌血抄经”开篇,以“鬼魂”复现形式进入跨时空身份叠合。随着故事进一步展开,川军誓死抗战、太平军天京事变等历史史实和刘湘、石达开等传奇人物渐次融合进来,更为作品增添了一丝波诡云谲、扑朔迷离的绮丽色彩。更出人意料的是,小说结尾以科幻叙事来揭示谜底,看似荒诞不经,却有着内在的合理性,也与前文的情节理路丝丝入扣。这种将小说、童话、科幻、传记等文体笔法杂糅、嫁接的写作称得上是历史书写中的“另类表达”。
    作为抗日题材小说,《魔血》也一反传统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写法,采取了依托史实,暗含褒贬,发微探幽的“春秋笔法”。内容初读看似疏影横斜,丰富、驳杂,细品却又过目难忘,和谐交汇。针对不同的人物和故事,作者的叙述风格也有所不同。比如,写高僧站存法师舌血抄写《华严经》,活脱脱刻画出殉道者超越生死的静穆、坦然;写国难当头,川军将士铮铮铁骨,浴血抗战的场景,悲壮、惨烈,让人读之血脉贲张;写太平军“天京事变”和石达开身陷重围,英雄末路的凄凉,字里行间流露出无尽叹惋……
    就小说题材特点而言,无论是刘湘悬赏征集“延年益寿”药方,还是日寇处心积虑搜寻“长生不死”秘诀,以及陈庆远、李青云对经年不死身份秘密的守护,从本质上说,都是传统的“宝物寻找”母题的延伸和变异,体现了创作中的原型依存倾向。小说情节构思上体现了善恶转换、正邪交锋的传统情节模式;小说题旨蕴含的正义性,又具体表现为民族大义和个人命运的紧密勾连。
    《魔血》的语言颇具特色。首先是民间凡俗俚语的应用。比如,大量歇后语的运用,一方面让小说葆有民间价值立场,发正声,接地气;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人物形象。此外,随着情节展开,小说语言的个性化、地域性也一点点体现出来。比如,在“站存法师舌血抄经”一节,佛学语汇的采用;还比如,在写“陈庆远——李青云”身世时,白描手法的应用和文白间杂的语言风格,以及借用不少古典诗文,如苏轼的《前赤壁赋》等,无形中增加了语言的文化含量,让作品语言具有一种蕴藉、典雅的古典之美。
    凡此种种,使得《魔血》在众多抗战题材作品中显得有些特立独行。笔者以为,这或可视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其中不仅寄寓了作者对现实、历史、人性的深沉思索,同时也体现了当下以文学重构历史的某种可能性。而这或许也就是《魔血》之于抗战题材小说的意义所在。
    当然,不可否认,如果以同类优秀作品为参照,《魔血》在小说艺术上也存在不少粗疏之处。在历史与传奇的思维交错中融入科幻解释,尽管颇具出人意料的惊艳效果,但多少也伤害了想象的内在逻辑,这让一出底色苍凉、沉郁的人文史剧显出了些许戏谑、滑稽意味。(作者单位:上海师大教育学院)
    链接: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烽火燎原抗战题材原创少年小说”系列首批八部包括:《水巷口》《天火》《少年战俘营》《大地歌声》《看你们往哪里跑》《如菊如月》《走出野人山》《魔血》。为了纪念这段不可忘却的历史,八部儿童成长小说从不同角度、不同区域,展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壮阔历史场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