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大师系列18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的大学岁月,很幸运地遇上了我们国家文艺复兴的年代。人们从压抑和封闭的状态苏醒,每个人都对知识充满神往和崇敬,空气中飘着书香,浓郁的知识氛围如同现在的无线网络(wifi)一样无处不在,卢梭、黑格尔、弗洛伊德是青年学子最时尚的话题,每一个人都会对知识分子投以敬重的目光。 相知 第一次听说夸美纽斯是在开学典礼上,风度斐然的蓝葆春校长在他激情昂扬的致辞中提及夸美纽斯曾说:“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了。”后来,让我对夸美纽斯加深印象的是大一教我们“教育学”的程老师,程老师当时与我们年齿相若,彼此间的隔阂和距离便少了几许。他讲教育学的原理、规律和流变,也讲自己的教育教学甘苦、得失和体会,深入浅出,卓然淋漓。尤其是在讲解夸美纽斯这一章时,他结合幻灯片,反复教导我们,要想做一个好教师,就要在夸美纽斯身上汲取营养。后来爱屋及乌,我喜爱上了“教育学”,不过对夸氏的教育理论及书籍了解仅仅停留在课本所提供的文本。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置身于欧洲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消除宗教压迫以及教育改革事业,他吸收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成果,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要求,总结自己长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撰写了《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的入门》《世界图解》等教育著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教育问题,揭露与抨击了中世纪经院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的危害,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促进生产和科技发展的教育见解,奠定了欧洲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 世界教育大师无数,而夸美纽斯是难得的一位实践的思想者和思想的实践者。沿着他一生的脉络探寻,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在爱与慈悲里成长的幸运孤儿。 毕业后,有一次我在省城参加一个聚会中发现,主人家在饭桌上放置书籍用来垫放菜碗。因为职业的敏感,我立即关注了其中一本旧书,发现此书竟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我十分心疼,食不知味。说实话,夸美纽斯的文字始终洋溢着一种高蹈独具的个性和精神,很人文,也很道德。 顺藤摸瓜,在张狂的岁月里,我阅读了他的三本经典,它们构成了我教育世界最初的底色,也为我的未来生活提供了隐约而清晰的指向。 其时,偶有同事发表论文,惹人眼羡,我也突发将自己作品变铅字的奇想,写了一个《So……that句型及其他》的“豆腐块”,投进了《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大概是歪打正着之故,约两月余,还真的收到了平生第一本样刊。受夸氏《语学入门》和《世界图解》的启发,我的论文《教材编写应遵循六个字》被《人民教育》杂志社相中,《JEFC教材误点樜谈》又一次撬开了《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大门。随后十多年的教学论文和教育言论的写作,引用和化用夸美纽斯的教育名言成了我文字出彩的“通关文牒”。 相随 如果说亚里士多德《灵魂论》为古代教育实施德智体三育提供了哲学心理学依据,那么夸美纽斯教育代表作《大教学论》则是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该书以严谨的结构系统地论述了关于改革经院主义教育,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的主张,首次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是教育学著作之丰碑。 在我看来,夸美纽斯是一个孤独的拓荒者。说他孤独是很贴切的,生前的夸美纽斯经历过无数次的压迫,被人忽视、流离失所,很孤独,也很痛苦。而死后的他,如同他那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论一样被遗忘了200年之久,才被人从厚厚的尘灰中记起。说他是一位拓荒者也是实至名归的,因为他几乎在所有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的重要问题上都有他那个时代的开创之举,而且拓荒很广很深,贡献卓著。《大教学论》虽以“教学论”为中心词,但其实远远超出了这一范畴,自立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支撑教育谱系的《大教学论》共33章。其中,第1-14章从总体上论述了人生的目的、教育的目的、任务、普及改革教育的意义以及教学的普遍规律等,第15章专门论述了体育,第16-22章论述了教学原则和教学组织形式,第23-26章论述了道德教育,第27-32章论述了学制系统和课程设置,最后一章是结语,重申其教育计划的优越性和可行性,呼吁各国进行教育改革。 《大教学论》既有夸美纽斯对教育经典的阐释,又有对人类文明的借鉴;既有古代典籍的赓续传承,又有适应彼时进程的推陈出新;既有立足本位的价值理念,又有胸中有丘壑的开阔胸襟。 器局沛然、愈见愈奇、独具匠心是夸美纽斯的一大特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尚未完全涤荡中世纪的阴霾,夸美纽斯就在《大教学论》开篇的标题中高呼“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纯粹、最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是他的教育理论的一块重要基石,他重视人今世的现实生活,相信教育的作用,认为人具有理性的灵魂和发达的感知能力,能够通过高明的教育,把人培养成为有智慧、有德行和虔诚的人,成为万物的主宰。在夸美纽斯那里,人是大写的,这是对旧时代的反叛和对新时代的召唤。 启蒙公众,造就神完气足的现代人。夸美纽斯关于普及教育的思想浸透了民主、平等的精神,他孜孜不倦于“泛智学”的研究,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认为一切男女都应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由此,他们便不会缺乏思考、选择、守纪等良好的美德,知道如何理性地调节自己的行为。300年后,普及初等教育、男女同校等夸美纽斯当初的“奇想”成为了现实,其开创性的远见可见一斑。 在书中,夸美组斯论证了学校教育的优越性,但他针砭时弊地指出旧式学校是恐怖的场所、儿童才智的屠宰场!一方面,他认为,教学是一门讲究规律、规则的“科学”,最重要的基础或原则就是效法自然,从自然那里得到教育人的启发,他还根据实践经验归纳出了许多具体的教学原则。另一方面,他认为教学又是一门复杂的技艺,需要教育者掌握高超的教育艺术,这样才能让教学不至于成为一件乏味的事而易为儿童所乐意接受。 虽然,班级授课制在古代罗马著名的教育家昆体良那里已经有了思想的萌芽,教会学校也有过初步的实践,但只有夸美纽斯第一次从理论上对之加以论证和完善。使之成为至今全世界仍在使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学制系统,把学校分为相互衔接的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和大学,主张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授以知识。他还亲自撰写了第一部家庭幼儿教育学著作《母育学校》和第一部儿童看图识字书籍《世界图解》…… 他的适应自然教学原则一直与教育相伴,特别是“直观性、自觉性、巩固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是所有教师进行教学工作都必须遵奉的一条“金科玉律”。这些不朽的原则,经过300多年的考验,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精华和核心。 “爱恋不过一学期,却终生为此受困”。研读夸美纽斯可以洞见其品行端方,性格狷介,他后期的生活虽然颠沛流离,但他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尽管我是一个教书匠,但我深信没有教育家的情怀做不好教书匠。由是我以夸氏“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为指南,从他和陶行知那里汲取心灵鸡汤,精神燕窝,力争课堂谨严有度,入耳动心;班务工作注重心中有学生,眼中有细节,做一位孩子们通向更高思维历程的“助产士”,言谈亦尽可能激情而不乏条理,严谨而不失幽默。 反思 不可否认,夸美纽斯虽是一名乘风破浪的拓荒者,但他最终不能完全摆脱那个时代的局限性,其著作中也有不彻底的旧思想的痕迹。与我们时下“不唯高考没有今天,只唯高考没有明天”相契合,夸美纽斯是“一只脚迈进了资本主义的门槛,另一只脚却站在封建主义的庭院中”。 一方面,他从幼年起就深受宗教的影响,基督教的世界观根深蒂固,认为“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与结尾”,把《圣经》看作学生的“最甜最好的乳汁”。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认为一切事物都受自然秩序所制约,倡导教学工作适应自然秩序的原理。明智的读者不必纠缠于作者某些细枝末节的观点和见解,而应当细心考量,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养料,以思教育之改进。 诚然,夸美纽斯之后的许多教育思想家的教育理论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夸美纽斯教育理念的影子,当下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需要从这个滥觞之处找到一些重要启示。比如:夸美纽斯认为在被外界束缚的时候,教师应主动突破,首先让自身强大起来。既然如此,我们如何能够突破藩篱?就拿职业规划来说,如果我们善于规划自己的杏坛人生,选准某个点,一61头掘下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肯定能掘出清冽甘甜的泉水,即使是普通的草根,但成为“尺码相同的人”的领雁,也能获得自身心灵的舒展。 “教育是人类得救”的主要手段,“有教养的民族能利用的宝藏”,时光隧道里传来的这些话,振聋发聩。(作者段伟,系湖北英山实验中学大别山区种子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5日第9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