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 “我们最希望孩子们有的阅读回应就是他想继续阅读,不管是再读一遍刚看完的书,还是读另一本书。老师们总希望看到他的学生能持续周而复始地阅读,因为唯有不断阅读,孩子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位爱好文学的读者。”——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 遇见打动自己的书,我们往往会热情高涨、思潮起伏。若书令人兴奋,我们会寻人分享内心喜悦;若书令人感动,我们会寻人宣泄心中悸动;若书令人困惑,我们会寻人交流探讨。儿童也一样。钱伯斯说:“在倾听别人的读书经验并与人分享自己心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某种形式的读后心得发表,参与者可以交换信息、分享热情;同时,探索不同阅读领域的意愿也提高了。” “回应”的意义正在于此。“回应”大致可分为两类:轻松的闲聊与专业的教学。前者长于自然,能水过无痕地分享热情;后者长于专业,能深刻地剖析作品,加深闲聊的深度,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 轻松的闲聊,常出现于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瞬间。也许是饭桌上的天伦时光,也许是课堂上师生不经意说起的某部作品,看似无心插柳,却能因此“柳成阴”。父母或师长,若每周能与孩子围绕阅读聊20至30分钟,不仅能维持孩子的阅读热情,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还能找到共同话题,促进亲子关系。 如果我们还希望孩子成为一位深具思考能力的读者,那么仅有闲聊是不够的。我们要引导孩子发展他们与生俱来的提问、报告、比较、判断等能力,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说是一项相当专业的技巧。就目前来看,这类教学常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呈现。教师精心挑选一本适合学生的好书,让孩子们在课外读完后,用课内的时间来组织讨论。从理念到操作,“班级读书会”都具备一定专业性,钱伯斯非常具有理论开创性的《说来听听》(Tell Me: Children, reading and talk)进行了详细介绍。 从选书、阅读到回应,一段美妙的阅读历程将引领孩子进入下一轮循环。如此周而复始,儿童的阅读将形成良性循环,其阅读视野、品位、兴趣与能力,都将在这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升华。至此,循环圈描述了一种理想的儿童阅读状态,然而它似乎还缺少了一点什么。钱伯斯自己也意识到了:“不阅读的孩子是由不阅读的大人造就的。我们的图书资源也许贫乏,图书储备太少或者受损了,或者我们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可是还有一件事可超越这一切。一位虔诚的成年阅读者,一位懂得孩子们需要什么的成年人,他才是阅读教育中最不可或缺的要素。” 于是,钱伯斯在完善后的阅读循环圈中加入了“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并将其置于循环圈的中心,与三个环节息息相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