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所谓读者,就是要为自己而阅读,而所有的阅读总是需要时间的。如果你能认同上面这句话,那么相信你也一定能够接受以下这个观点: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位读者,一定也要给他时间阅读。”——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 一座图书馆的藏书即使丰富精良,若得不到有效阅读,也是形同虚设。要培养终身的阅读者,仅仅提供“选书”的机会是不够的,还得确保他们的“阅读”。在钱伯斯的阅读循环圈中,“阅读”涵盖了“阅读时间”、“听故事”与“自己阅读”。换言之,学校还必须确保学生拥有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并竭尽所能让阅读扎根生活。这与马来西亚大部分学校只是鼓励学生上图书馆借书、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有本质区别。 在马来西亚,大部分上课时间几乎都在进行传统式的教学活动,教科书以外的文学作品与童书,一般被称为“课外读物”,是课堂教学所不鼓励的。在上课时间阅读此类书籍,常会遭至批评,一些学校甚至将“讲故事”或“读书给孩子听”视为浪费时间。 而在美国,许多中小学一直推行着“持续默读”(SSR,Sustained Silent Reading)的阅读教学方式。大致做法是每天抽取10至15分钟时间,在教室内由学生自行挑选想看的书籍、杂志或报纸阅读,教师不提问,不要求写读书报告,也不进行任何分数记录,其教学效果成绩斐然。有关“持续默读”的教学效果,克拉生教授那本著名的《阅读的力量》以大量实证震撼了传统式教学。至于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故事,读书给学生听,美国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也以大量研究证实,为孩子朗读是培养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因素。给孩子朗读,能够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美国阅读委员会在《成为阅读大国》的文件中也曾呼吁,朗读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证据显示,朗读不止在家庭中有效,在课堂也成果非凡。朗读应该在各年级都进行。 再看中国。今年4月,我有幸在第九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上聆听了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薛瑞萍老师的心得分享。薛老师主张将儿童阅读纳入课程,直接用上课时间将阅读进行到底。她引领学生“日有所诵”,每天诵读一首短小精悍的儿歌童谣;开展“每周一故事”,定期给学生讲精彩故事;推行“每周一歌”,以吟诵的方式让学生亲近古诗。另外,她也结合家长力量,建立“班级图书库”,购置了一批优质读物,并鼓励学生每天带一本书回家,与家长进行亲子共读。 美国教育家约翰·沃纳(John Werner)曾说:“不能期待孩子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很多孩子来自于没有阅读习惯的家庭,这样的孩子常会因为电视而牺牲阅读的时间。”有了丰富藏书,不过才跨出第一步,我们还得确保孩子的阅读。请注意,是确保,而非仅仅鼓励、提倡或期盼。“确保”,意味着时间上的保留、环境上的打造,以及气氛上的营造。 有了好书,有了时间,有了空间,阅读的幼苗得以拥有成长的土壤。然而,幼苗还需灌溉照料,我们还能做得更好。在钱伯斯阅读循环圈中,“选书”与“阅读”之后是“回应”。阅读过程中,儿童总会有许多发现与想法,此时,我们又能扮演什么角色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