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树青认为,21世纪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应该成为城市的第三文化空间,成为市民最想去、最喜欢去的文化场所。 如果有天堂,天堂该是什么模样? 世界著名诗人、有“作家中的作家”之称的前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回答:“天堂应该是图书馆模样!” 在杭州,就有这么一家天堂一样的图书馆。 硬件国内顶尖,软件国内一流,多元、亲和、智能化,馆舍设施温馨舒适,家居式的阅读环境,文化部领导称赞杭州图书馆是“中国最好的图书馆”;读者则将其誉为“天堂一样的图书馆”。 然而,有着如此美誉的图书馆的馆长褚树青,却有一个很不雅的外号:“乞丐馆长”。 清秀,儒雅,挺拔,浑身书卷气的褚树青何以会有这样的外号? 这个外号源于褚树青人道、人性、人文的办馆理念。 “天堂”里的“乞丐馆长” 透过落地玻璃窗,杭州新城市民中心巍峨的建筑拔地而起,温暖阳光透过玻璃满室生辉。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聊起一年前发生的那件轰动全国的微博事件,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说:“都过去了,还提它干什么?” 但记忆依然清晰。 2011年1月18日,微博上的一句话产生了蝴蝶效应,中国网络掀起飓风,褚树青和杭州图书馆的名字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受到万千网民的关注。 那一晚,褚树青的手机几被打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记者纷纷来电,内容全是与他的那句话有关。 中国图书馆一向更愿意向体面的文化人敞开,引车卖浆者流免进。一些图书馆门口赫然告示:“衣冠不整,谢绝入内!” 这与褚树青的理念违背。图书馆具有公益性,把读者分成三六九等,拒绝部分人进入,其公益性大打折扣。 2003年起,褚树青就带领杭图走上了免费开放之路。 “公共图书馆是公众的文化空间,任何公民都有权进入,即便是一个乞丐。”他说。 乞丐和衣衫破旧的民工小心翼翼进来了,无人阻拦。于是他们便堂而皇之地进来,读书,看杂志,甚至纳凉。 见此,读者不干了。一读者找到褚树青抗议:“图书馆怎能让乞丐进入?我们不愿和乞丐一起看书!” 面对质问,温文尔雅的褚树青不愠不火:“我无权拒绝乞丐进入,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就是这句话被人发在微博上,顿时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引发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和思考。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一场公共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大讨论由此引发;美国世界日报以整版的篇幅报道说:具有150年历史的公共图书馆概念在大陆首次落地…… 网上议论更是铺天盖地:“尊重众生平等,才是真的进入成熟社会。这位馆长值得尊敬。”“杭州图书馆是一个伟大的图书馆,‘乞丐馆长’是一个伟大的馆长!” 从此,褚树青便有了“乞丐馆长”的外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