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书展最大的快乐与痛苦在于:得见新书,同时又看不过来。这便需要成人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通常为便于筛选,我会把科普类的书籍简单划分为故事类和工具类两大类。对于5岁7个月的儿子而言,美国作家乔安娜·柯尔与布鲁斯·迪根合作的“神奇校车”系列,稳坐故事类科普书的头把交椅。只要端起书来,无论是否有人读给他听,儿子都能自得其乐地专注翻阅。 去年3月在王府井书店二层偌大的童书卖场中,小家伙情有独钟地选中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1月编辑出版的“权威探秘百科系列”之《凶猛鲨鱼探秘》。晚上睡前故事时间,他自己翻看过这册大部头工具书,竟然一口气提出了十几个问题。 我在想,这些书为什么能吸引孩子?以《凶猛鲨鱼探秘》为例,封面上鲨鱼张开血盆大口,露出的锋利牙齿,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同时,鲨鱼对于孩子而言,也是一种具有神秘气质的海洋动物,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往往会引领孩子尝试探究有关它的秘密。 《凶猛鲨鱼探秘》一书由鲨鱼的外形讲起,进而讲到鲨鱼的生活,再扩展到人类与鲨鱼的关系,最终聚焦各种不同种类鲨鱼的特征及其习性,“鲨鱼”作为该书的绝对主角串起整册内容。以画面来呈现科普文字的直观效果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例如,通过书页最右侧纵向排列的4幅小图,完成了对不同种类鲨鱼尾巴的介绍。同样,书页下端的底边处竖起的鱼鳍图片也展现了不同种类鲨鱼的鱼鳍特征。 通常到5岁以后,儿童大部分能进行推理活动。而6岁以后到12岁阶段,则是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各类少儿大百科全书便是适合这一阶段内儿童阅读的工具类科普读物。 例如,翻开这册厚达224页的《海洋生物》,“地球上的海洋”为全书开篇,以全球通览的视角呈现了地球上的大洋及人们对海洋的探险;随后引出自然现象:海浪、潮汐、洋流、海洋天气;接下来从海洋生活的各种动物及其食物链谈到海洋下的世界、潜水、海洋探秘及水下地貌。 一路梳理下来,“海洋生物”作为一条主线,由内页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面经海洋的全景进入局部,随图文镜头的推拉摇移沿海滩、海岸、近海、远海、极地一路前行,进而迈入人文。 “少儿大百科全书系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实景真实而清晰的全画面。无论是《海洋生物》、《探险家》、《地球》、《气象》、《科技》、《发明》、《动物》、《恐龙》、《人体》还是《知识》,与其说起初是科普知识吸引了孩子们的关注,倒不如承认其率先吸引的是成人;与其说初见书时惊喜的眼神来自对知识的渴求,倒不如承认是精美的实景图片抢先震撼了孩子们的眼睛和内心。 相对于“神奇校车”的故事性、“权威探秘百科系列”的纵向深度,“探索频道少儿大百科全书系列”突出的特点便是其结成网状的知识结构。由此,刚好可以串起“权威探秘百科系列”中的单册,巧搭配、妙组合,结合到一起同步阅读。(孙慧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