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上海市闵行区航华第二小学:向学生打开世界之窗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 newdu 参加讨论

    上海市闵行区航华第二小学
    推荐人:梅子涵,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儿童阅读的奠基人
    推荐理由
    这的确是一个阅读儿童文学的小学。他们觉得阅读儿童文学这件事情是让他们做得最兴致勃勃的。他们照例按着规定努力地教数学、语文、教一个孩子一生需要考试和达到的一切课业,对得起家长的盼望。但是他们听说,只教好这些课程,只学会这些课程,一个孩子的一生路未必真能走通,父母的盼望未必就能实现。他们经常这样“听说”,因为他们的校长经常带着老师去听和课程教学无关的讲座。结果,他们就听到了儿童文学。看见那么多他们童年未曾看见的美书,每个故事和图都让他们心里有天亮的感觉。他们无法不立即把这些美书带给孩子,他们决定必须在天亮后的课堂上,让每天完成课业至夜深的学生们能有童话聆听,快乐和诗意地走过童年的辛苦路,也快乐、诗意地过着一生。
    这个小小的学校在面对大门和外面马路的墙上写了四个很大的字:相信童话。
    每两个星期,老师们聚在一起,交流阅读,交换感动,他们称这个下午是“童话时刻”。体育老师也来参加。
    教学大楼的每一层走廊,都放着儿童文学,他们称之为“花格子”书廊。它天真又智慧,闪烁着生命妙不可言的五颜六色。
    学校的广播里不叫喊纪律,不唠叨道理,只讲美好故事。他们给它的名字叫“花婆婆”广播。这个小小学校的上空,每天都有“第三件事”的美丽回响。
    他们把那个简陋的小礼堂布置一番,于是经常地演起童话剧。孩子们扮演着犟龟走上生命路途,绝不回头,结果意外地走到狮王二十九世的婚典里。老师们不分学科集体上场,把一个盼望了一生必须真爱一次的猫的故事演得热泪飞溅。这个童话剧的小礼堂叫“彼得·潘”剧场。这个小小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像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小男孩一样,在这儿流连珍贵童年,想象着怎么让一生拥有芬芳。
    这是一个紧靠着飞机场的小学。这个飞机场的名字叫虹桥机场。
    这个小小学校的孩子们,每天抬头都看得见高高的飞行。他们不知道,其实他们今天的内心飞行已经比空中的飞行更高了。童话的天空是更高的,人在童话里也飞得更高。而未来,更远。
    书香校园建设报告
    前言
    上海市闵行区航华第二小学是一所位于菜场旁边的普普通通的公办小学校。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却都带着呵护滋养孩子美好的童真善良天性的初心,把教育的广角镜投向了儿童文学阅读,把阅读优秀儿童文学作为提升师生综合素养,打造“童真、童心、童趣”人文童乐校园的直通道。
    在这片童话故事灌溉的乐园里,教室里的“花格子小书吧”、走廊上的“花格子书廊”以及“彼得·潘”剧场都是师生读、讲、演童话的好去处。“花婆婆”、“花格子”和“彼·得潘”等一个个从书中“穿越”而来的童话人物成了师生们的最佳益友,在校园吟诵起一首首真善美的赞歌。学校的管理者成了引导师生进行经典阅读的“点灯人”;教师以“花婆婆”自喻,为了在每一位孩子的童年播下幸福的种子,日后结出各色果实而甘于付出;学生爱上了“花格子大象”,“花格子”成了学生的代名词,勾画童年的缤纷绚丽。“小红帽”家长努力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沁人心脾的童话文化开始滋长,学校逐步形成了书香漫溢的阅读文化,并且和教育教学紧密“黏贴”,极大拓展和丰富了育人内涵。“童真阅读”校本课程构建,唤醒学生阅读自觉和生命自觉;“童心教师”校本培训,为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了源头活水;“童趣实践”主题活动,用符合儿童情趣的体验活动保持学生持久主动阅读的热情,提升阅读品质。
    阅读点亮人生。点亮了行政的思维,点亮了老师的心情,点亮了孩子的眼睛,点亮了家长的热情。在童书一个个满含育人哲理的小故事里,航华二小的师生汲取着养分,拥抱着希望,快乐地学习,自信地成长。
    起步
    五年前,我们学校还是一个儿童文学阅读的贫穷村落。我们的学生有本地农民的孩子、有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的孤儿,还有65%的外来打工子女。这样的学生在家庭中几乎没有儿童文学的阅读机会。我们的老师对于儿童文学的阅读也只是一个很不富裕,甚至是接近贫穷的阅读人。如何走出阅读儿童文学的贫穷村落,是我们不可懈怠的急切的责任和使命。
    2010年1月12日我们参加了上海儿童文学论坛活动,抓住了契机加入了上海市推进儿童阅读实验组,成为其中的一个基地学校。2010年1月22日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阅读倾力推进者梅子涵教授前来进行讲座。他以聊天的方式把儿童文学带给我们,把经典故事深情、生动地讲给我们听。我们都被梅教授动情地讲述而感染。不知什么时候,好多老师的眼眶里晶莹晶莹的,闪烁闪烁的。但是,我们知道,就在这一刻,老师们的心中已经燃起了激情——让我们一起成为点灯人!由此我们踏上了儿童文学阅读的诗意之路,五年多来,我们学习着,摸索着,实践着……走在这条儿童文学阅读的路上,老师们一步一个脚印,留下一个一个诗意的足迹,告诉我们真真切切地成长,让我们看到贫穷村落在不断改变。
    变革
    校长亲领专家引路全员“变身”
    校长亲领:我们在实践儿童文学阅读活动中,吴海英校长始终目标明确地走在最前头。她在梳理了学校的各项工作后,向全体老师提出了:儿童文学阅读作为学校的特色工作开展,“童真、童趣、童心”作为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扬童话育人精神,创特色品牌学校”为我们的办学宗旨,以此形成学校的核心文化。校领导满腔热情带领着全体师生走在儿童文学阅读道路上,每学期的学校工作重点分步推进阅读活动的开展。
    专家引路:学校还成立了专家团队,我们用诚意聘请了梅子涵教授作顾问,还聘请了上海推进儿童阅读实验组组长叶凤春老师、《少年文艺》杂志主编谢倩霓、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任哥舒老师等,他们常常为我校带来丰富的作家资源,目前学校开展的“作家进校园——‘花格子’专家讲坛”,有学生专场、教师专场、家长专场,每学期都有一批作家(专家)与学生见面,讲述作家成长故事,零距离和学生交流如何写作和提高文学修养,与家长老师共同探讨儿童成长规律、身心发展等等。作家资源成了我校最有优势的资源。
    全员“变身”:在办学理念的转变下,我们坚信童话是真实的,它的美妙是真实的,感动是真实的,诗意是真实的,哲学是真实的,它给我们的温暖和善良是真实的……坚信童话的真实,我们不知不觉的转变了“身份”。我们的行政变成了“点灯人”。《点灯的人》中的李利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他不做银行家,不做航海家,只为给人们带去一片光亮的心情。我们的行政也是这样的点灯人,为老师、为孩子、为自己点亮一盏“心”灯。我们的老师变成了“花婆婆”。“花婆婆”答应爷爷要做三件事,第三件是做一件让世界更美丽的事。每个人都有第三件事,我们老师的第三件事:为孩子们的童年播下幸福的种子。在后来的日子,他们就能看见结出的一颗颗红色、黄色、紫色的果实,每一颗都非常甜美。我们的学生变成了“花格子”。“花格子”是欧洲“寓言大师”大卫·麦基的经典作品《大象艾玛》中的一头大象,他是真善美的化身。我们希望童年的成长像“花格子”,缤纷绚丽,主动实践真善美。我们的家长变成了“小红帽”。小红帽是家喻户晓的格林童话,那个小姑娘忘记了妈妈的叮嘱,结果使得狼先到达奶奶的家,有了危险。“小红帽”家长志愿者就是要为学生保驾护航。我们把”小红帽“家长志愿者分成几个组:绿化组、文学组、阳光组、护导组等等,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学校的特色活动。
    创设环境编写课程师生共读
    创设环境:几年来,校园逐渐成了“童话王国”。
    走进学校大门是童话乐园,流动的水幕帘后,阅读点灯人梅子涵教授的亲笔题字——“相信童话”主题画醒目而温馨。与主题画对应的是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的雕像,一座雕像就是一连串的童话故事。两旁的画廊里经常叙述着世界各地的童话故事,交流着读故事后的感悟。教学楼的每层大厅变成了“花格子”书廊,这是学校图书馆的拓展。书架里摆放着孩子们喜爱看的童书,课间、中午、放学后,随手可以拿一本书看。教室里也有了“花格子”小书吧,家里有了“花格子”小书橱。学校的每一条走廊、每一个楼梯都变成了童话的世界。中外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都相聚在这里,每部作品、每部作品中的经典人物,甚至是作品中的几句话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多功能教室变成了“彼得·潘”剧场。全校每位教职员工都在这个舞台上演过童话剧,我们不求专业,我们要的是热情地投入。这里也是学生读童话、讲童话、演童话的乐园。每个人都是“彼得·潘”剧场的主角,演绎着心中最美的童话。演着演着,师生们都变成了文学里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学校社团活动里有了“长袜子”文学社。我们专门聘请了《芝麻开门》编辑部的老师给学生作指导。创作社里有“好故事讲述”、“好故事热议”、“好故事接龙”、“好故事创作”、“好故事演绎”等等。
    每周二的中午“小淘气”广播准时开播。一群“小淘气”们用稚嫩的声音讲述着童话世界里的故事,讲述着小眼睛里的大世界。学校充分利用小淘气广播,有“晨间放歌”、“午间音乐”、“每周一歌”、“放学童歌”等时段,播放深受学生欢迎的童话歌曲伴奏,让学生自由唱歌曲、诵歌谣,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在每学期“童话故事月”、“花婆婆讲堂”中老师讲童话。为期一个月的“童话故事月”中每天中午12点15分,都有一位老师在广播里给学生们讲述自己精心挑选的一个好听的童话故事。所有的老师包括学校后勤组的职员都参加。录制经典诗文,日有所诵。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歌相对一个个文学故事篇幅短小,朗朗上口。学校专门购买了《亲近母语·日有所诵》全套,发给每位语文老师,让他们在班级里教诵读,此外学校儿童文学阅读核心推进小组成员又专门从中挑选出部分篇目,由音色俱佳的老师进行录制,音乐老师进行配乐,制成完整的音频作品,午间学生用餐时进行全校播放。
    学校里的场地都有诗意的交流。洗手处,艾玛会提醒你“自来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厕所里小红帽告诉你“小小红帽多孝敬,不和父母发脾气”;长袜子皮皮告诉你“袜子皮皮有爱心,好吃好玩送别人”;走进食堂用餐区域,艾玛还会提醒你“不挑食,不剩饭,爱惜粮食人人夸。”楼梯上,提醒你“走路要学小花猫”……
    校园里有了童话的外形,有了童话的声音,有了童话的气质,就有了优雅、诗意、浪漫的气韵。童话般的环境、话语、幽默、浪漫……渗透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浸润在每个师生的心里。
    编写课程: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生命。我们本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最重要的课程标准的原则,以科研引领,进行了《构建小学“花格子”校本阅读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我们把阅读校本课程的建设作为一个载体,不仅仅针对阅读教育研究的本身,而是要把阅读所具有的蕴涵贯彻于学校教育的始终,从而形成学校特色课程、特色文化,并在一定区域具有影响力。我们努力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依据学生素质发展要求及社会对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要求,站在儿童思维的角度,思考满足他们阅读需求的篇目,关注每一篇经典作品的育人价值,选择适合的、有趣味的、经典的、优秀的世界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师生的阅读作品。从基础型课程的渗透阅读、拓展型课程的拓展阅读、主题型活动的专题阅读和家校合作型的亲子阅读四大板块课型,对现有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班队活动、学校传统节日活动等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课程实施贯穿一到五年级,具体内容呈螺旋状选编与安排,让学生在不同的学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基础型课程中的渗透阅读,使用校本教材《去童话的空中漫步》。基础型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课程中渗透儿童文学阅读,由任课老师实施,分必读和推荐阅读,必读书目在课堂中渗透,推荐阅读由学生课外完成。语文学科每个年级必读书目16-20篇,推荐书目20-30篇;数学学科每个年级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各6篇左右;其他学科必读和推荐书目各8篇左右。1-5年级各一册。
    拓展型课程中的拓展阅读,使用校本教材《在世界的童话中呼吸》。此课程安排在拓展型课程中的限定拓展阅览课(每周一节)中,由阅览课任课教师执教。每个学期18-20篇,1-5年级各一册。
    实践活动型课程中的主题阅读,使用校本教材《和缤纷童话手拉手》。每年学校有六大节日,在阅读节、科技节、艺术节、感恩节、体育节、英语节有相关的专题阅读。此外《五星和童年一起飘扬》国旗下的讲话演变为了国旗下的故事,该读本分为三个篇章,即觉己篇(认识自己)、觉人篇(认识他人)和觉物篇(认识自然),每个篇章里又细分出5个小篇章,共收录了近100个适合学生阅读的故事。《“花格子”礼仪学堂》行规教育安排在每周一的午会课,花格子“走进”课堂,教会学生礼仪准则。
    家校合作型课程中的亲子阅读,使用校本教材《童话相伴的欢欣岁月》。每学期向1-5年级家长推荐阅读目录各10篇左右。采用“你读书我买单”的方式,由学校根据亲子阅读的书单购买好图书,以“亲子阅读传递包”的方式进行亲子阅读,班级中5-6名学生为一个小队,学生可以把书包背回家和父母一起读,《亲子阅读手册》可以记录亲子阅读的情况,学生自己的评价、家长的评价等。读好以后把书包传递给另外一名学生,学期结束的时候可以以小队为组织形式,根据各自的阅读手册记录开展小队亲子阅读交流会。每学期两个阅读传递包,每个传递包5册图书,每学期10册,每年20册。
    这些开发的阅读校本课程,包含了学校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分段分类,全方位推进。让学生时时处处人人都有阅读、时时处处人人都有阅读的意识,浸润在书香中,在阅读中成长。同时,“花格子”阅读的内容选择是适合学生童年特点的,那么“花格子”阅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像“花格子”一样才会吸引学生。因此我们又倡导个体与共同,多种形式阅读。听听、讲讲、唱唱、画画、演演、诵读、体验等形式都是学生欢迎的形式,个体阅读、师生阅读、小队阅读、班队阅读、亲子阅读、结对阅读、好朋友阅读、与作家共读等等。比如“与作家共读”,每学期的“作家进校园”活动,之前学生会阅读该作家的作品,然后和作家一起交流互动;“小队阅读”,以小队为单位,采用“阅读传递包”先轮流带回家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学期结束时交流阅读感悟。
    师生共读:童话告诉我们:“以一个强势的教师角色对今天的孩子进行指手画脚的教诲是十分可笑的。蹲下身来,和孩子们做个朋友,那才是我们应该做的。那样的教育才会融入到学生的生命里,并伴随他们一生。”所以要让学生阅读到优秀的文学作品,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并有阅读的收获,需要老师们的先行。我们始终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师生共读让老师欣喜地发现儿童的世界是真善美的世界,也是温暖浪漫的、充满情趣的。
    学校首先是行政领导带头读,教师跟着读,组织开展了“点灯人”沙龙各项阅读培训活动。“经典讲述”——老师听童话。每个星期五的上午,行政和骨干教师阅读讨论1-2篇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厚实自己的底蕴。下午教职工学习的时间,由行政领导作“经典讲述”,给老师讲故事,丰富老师的儿童文学积淀。“童话时刻”——老师聊童话。每逢单周四的下午,是老师们阅读童书的时间,梅子涵教授每月一次在百忙之中赶到我们学校,和老师们一起聊儿童文学,帮助教师进行深度解读,指导老师阅读作品背后的故事和作品的儿童视角。“彼得·潘”剧场老师演童话。每年一次的童话剧汇演,每个老师都上台表演童话剧。我们不求专业,但求热情的投入,连学校后勤组的老师都上台了。演着演着,老师们发现学校里的达人们竟然都成了文学里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经过这样的演绎之后,作品里的内涵就会融入到每个人的生命里。“经典阅读”——老师教童话。老师读了童话之后把自己的获得、感悟带进了课堂,传递给了学生。语文课中有童话,数学课中有童话,美术课中也有童话,连讲究科学的自然常识中也有童话。不少老师勇于创新,探索阅读课的各种教学方法。有的让学生观图质疑,读文猜测,在读中品味,在品中感悟,在悟中与生活联通,在联通中提升品质;有的给学生留足情感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感悟互助共享的快乐;有的给学生留够实践演练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阅读的课堂让学生的眼睛亮了起来,引人入胜的情节让学生迸发了想象创作的热情。
    为了让学生在校内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由阅览课向课外延伸,学校设定每周一午间12∶30~1∶00(30分钟)开展快乐的红领巾读书活动,我们称此为“快乐130”阅读。由各中队的“红领巾小助理”佩带好标牌,在“130活动”前到图书馆完成借书工作,并分发给班中学生,阅读活动结束做好归还工作。学生很喜欢这30分钟,他们广泛阅读,总是时间到了还不舍得放下手中的书。“花格子”图书廊、“花格子”小书吧等多条阅读通道,让学生自由灵活地阅读,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促使学生形成生命成长的内动力。2011年起,学校在拓展课程中新开设了一个“童话故事组”。“小淘气”红领巾故事社团。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为社团成员创造了自我成长的机会。学生们感受着童话的有趣,讲述的乐趣,激发了对童话阅读、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学生们有了很大变化,孩子们自信了,成长了。在开展让学生讲童话这一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还不断指导学生排演童话剧,又组建了一个“长袜子”表演团。老师们带领着学生编排一个个经典的童话故事。从2011年起,我们每年参加上海小学生创新阅读表演大赛。《犟龟》、《和甘伯伯去兜风》、《北风和太阳》、《柴斯特的秋天》、《不会写字的狮子》等,每一次比赛,我们都获得金奖、银奖,最佳表演奖。这样的表演中,孩子们从容自信地展现自己,绽放着纯真,编织着美好的童年。我们在开展了讲演童话后,学生知道了很多之前从未接触到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了解之后,他们有许多感受,老师们就组织学生进行童话的创作。“长袜子”创作社由此诞生。有的诉说故事听后的感想,写下来就成了“读后感”;有的想象故事会怎样继续发展,编出来就成了“故事续编”;有的突发奇想,有了一个新的故事,这样就成了“故事创作”;有的根据故事里的插图,也进行想象创作,就成了“看图画写童话”。各种各样的形式,学生都在尝试,创作的热情极高,收获很多。学生的童话创作作品纷纷获奖,刊登在《芝麻开门》、《儿童时代》杂志上。
    收获
    几年来我们的阅读实践活动,不仅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也向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在各项活动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2015年我校学生平均藏书量近百册,年阅读量50册左右。阅读使孩子想象的翅膀羽翼丰满,使孩子想象的视野更加宽广而多姿。在童话的启发下,孩子跃跃欲试地渴望创造,追求创新。一篇篇小短文,一本本自制小书,一个个童话剧,一次次获奖……让我们欣喜、满足,更坚定脚下的儿童文学阅读之路。
    我们在实践中,建立了儿童文学阅读推进工作的长效机制,与区域层面联合开展各项活动,与各地学校建立友谊校,交流阅读活动经验,将学校特色发扬。从2010年起,我们与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红读教研组联合,每年举办“航二杯”闵行区“花格子阅读系列大赛”;参加上海儿童阅读实验基地学校活动,老师们带着精彩的阅读课进行展示;与江苏常熟市红枫小学架起了友谊桥,几年里两校多次往来,互相交流学习;在梅子涵教授的倡议下,2011年由我校牵头,联合了浙江、江苏、上海多所学校,成立了“江浙沪儿童阅读伙伴学校联盟会”,为江浙沪三地儿童文学阅读经验交流搭建了平台,每学期开展研讨活动;近两年,我们还和外国作家互动交流,2013年学校举办的“永远的童话”——林格伦作品专题阅读,邀请到瑞典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儿童文学作家伊爱娃女士,把学生亲手画制的心目中的“长袜子”皮皮的形象,做成了油画送给了瑞典驻华大使馆留念;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在开展中日文学交流时,邀请我校学生参与《四年级三班》的表演,学生既读到了优秀的日本文学,现场与作家面对面交流,观看日本文化节目表演,更尝到了地道的日本料理;2015年,我们又受邀参加上海童书展,和芬兰、英国、瑞典的儿童文学作家面对面活动,朗读他们的作品,和作家们共同创编故事……
    尾声
    童话,儿童文学,并不只属于小孩子,教师先成为一个童话的阅读者,喜爱童话,相信童话;成为童话阅读的播种人,感受童话,推介童话,把优秀的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带给孩子们甚至是成人。我们就像“犟龟”一样,充满热情地投入到了儿童文学阅读、推广和指导中。我们相信——认准了目标,上路了,坚定地一步一步走下去,为孩子们的童年播下了幸福的种子,一定能“遇见隆重的庆典”!
    阅读——为人的一生起草最精彩的序言。
    我们在儿童文学的路上。我们在故事里。我们很幸福。
    开辟儿童文学阅读天地,打造学校阅读教学特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