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新学校十讲》读后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 宫井华 参加讨论

    【教育专业组】 
    教育“心”事业 ——《新学校十讲》读后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这样一段描述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话:李校长是校长中的校长,他的区级、市级校长工作室是出教育专业人才的地方,出正职校长的地方,出教育智慧的场所。
    李希贵之所以能得到这样的评价,与他的好读书、爱写作、勤思考息息相关,而他的新书《新学校十讲》,则让人们看到了他对于教育赤诚的心。
    他有一颗宽大的心。虽身在教育凡尘,李希贵却能以睿智与理性审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以改革探索者的可贵精神超越现实,提岀了“新学校”的命题——“新学校”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为了走向这样的“新学校”,李希贵审视今天的教育,进一步提出了“优质学校走向新学校”的构想:“一所学校,如果不能让朝夕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和教师感到幸福、快乐,无论外界的评价多么高,它都算不上一所理想的学校。”与很多人不同,李希贵并没有“坐而论道”,而是从学校管理、校长影响力塑造等16个方面,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从学校文化、课堂教学、教师状态等7个方面,为“新学校”行动指明了方向。
    作为校长,李希贵无疑是成功的。他的成功来自于对现实的理性把握,对未来教育的科学把握。他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不从众、不人云亦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不足、投目远方、敢于构想、敢于行动,这些都表现了李希贵的探索者姿态。李希贵把教育做大了,大到对教育本质的重新界定和对学校本位的重新界定。李希贵的心是大的,志向高远,襟怀宏阔。
    他有一颗细软的心。透过文字,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教育大志的李希贵。然而,我们也通过他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的点滴小事,比如把手机号码向全校学生公布,在“开学护照”上设计一个填空题,让学生填写校长的手机号码;设立“道歉日”,由校方向学生道歉;穿正装为每一个学生发放毕业证书,送给每一个学生一句话,和每一个学生合影留念……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心怀教育、心怀学生的校长的心灵足迹。
    教育无小事,这是人们普遍认可的;教育无大事,这也是被我们一天天琐碎的教育生活证明的。但是,单调、重复的校园生活常常让我们忽略了这些天天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当遇到可能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事情,殚精竭虑不知如何处理时,才发现为时已晚。但是,美国教师雷夫却没有忽略那些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小事。他会把所有教室内外遇到的一切事情都演绎为平凡而又动人的教育故事,在平凡的简单里,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复杂而又丰富的精神世界,在单调的重复中,让我们领略了他山重水复、多姿多彩的教育艺术。
    我们的教育也应如此。“假如你的使命是扫街,那么就像拉斐尔画画般去扫,像米开朗基罗雕刻大理石那样去扫,像贝多芬作曲那样去扫,像莎士比亚作诗那样去扫。”马丁·路德·金在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讲中如是说。这也是雷夫老师的座右铭。而与雷夫有着相同教育理念的李希贵,不仅将校长办公室的钥匙交给和他一起办公的两名学生,还会和他们共进午餐。
    这些故事都写进了《新学校十讲》中,让我们看到了李希贵宏阔高远的心怀之外,还感悟到了他细致、柔软的心。我想,李希贵对教育事业的爱,就如艾青在诗歌《我爱这土地》中写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作者宫井华,单位系吉林省松原市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