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越调《老子》剧照 光明图片 老子在中华文化、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老子在民间也有着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影响力,是一位被奉在神坛上的贤哲形象。如何将这个充满传奇色彩、高不可攀的先哲形象化为艺术形象,如何把深邃、抽象的哲学思想通俗化、戏剧化、生动化,的确是一道难题。河南省越调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原河南省越调剧团)推出的越调《老子》(编剧孟华、导演李利宏、主演申小梅)以令人信服的艺术形象将老子搬上戏剧舞台,并获得了普遍的认同。 越调《老子》塑造了一个可亲可信但又不失神性的艺术形象。全剧通过关心百姓、扶危济困、教育太子、解读典籍、孔子问礼等场面,表现了老子作为一代圣贤的社会担当、慈悲情怀和千古绝伦的哲思。但创作者又在真实的前提下,赋予其可信的神性:跟随老子左右、颇具灵性的群鹿,大青牛吐出牛黄为百姓治疗瘟疫,哑女紫葺突然开口说话,老子被困大火之中却恍兮惚兮地坐在青牛背上到了函谷关,关令在老子到来之前已见紫气东来、三天不绝……神奇、神秘、神圣,但又符合人们对他的既有认知和想象。因而,申小梅扮演的这位老子,既是一位充满人性的真人,亦是一位有着几分神性的圣人,仙风道骨,白髯飘飘,骑青牛,驭群鹿,沐紫气……在给人真实感的同时,也达到了民众心目中的期待高度。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不争”,道法自然。但如果不为他设计冲突,又构不成戏剧情节。越调《老子》合理构建了道祖老聃的行动情节,巧妙营构了人与环境的特殊冲突方式,一次次把老子置于两难或多难的境地,让老子做出不同一般的选择。以选择的独特性和出人意料,显示个性,刻画形象。在表现老子的行为选择时,将“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治大国如烹小鲜”“为而不争”“天地合一,和谐自然”等深邃的哲学思想融入精练、平实、哲思化的唱词,既传递了老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也展现了“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圣人情怀和“爱以身为天下”的社会责任感,丰满、深化了老子形象。 申小梅和艺术团队在刻画老子的社会责任感时,非常注意将“道”与“儒”区别开来,且专设“孔子问礼”来体现。孔子忧虑的是礼崩乐坏、仁义无存,老子担心的是贪欲横流、遮蔽“大道”;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主张“敛贪行道”。通过两位圣哲睿智的对答,体现二者之不同,同时也传递出老子关乎治国、安民、处世等方面的哲学思想,加深了剧作的思想内涵。申小梅所唱“贪欲不止患无边”的精彩唱段,接通古今,颇具现实意义,引发观众对当下现实的对应联想,调动了欣赏热情。戏演至此,剧场反响强烈。 越调是一个有着300余年历史的古老剧种,古朴、大气、豪迈,有演历史剧的传统和优势。《老子》的音乐,在保持剧种特质的前提下,从人物出发,进行了恰当的革新,适度弱化了高亢、激越的成分,强化了古朴、大气、空灵、飘逸的风韵。申小梅这位越调大师申凤梅的嫡传弟子,深得“申派”艺术之精髓,唱腔中和坚实,给人一种悠长、悠远、幽深的感觉。在表演上,申小梅对人物的处境和心理变化有细致的把握,注重传达老子沉稳、慈爱、宽容的内在气质,塑造了一个鲜活生动的圣贤形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