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听齐白石 李苦禅的故事 学中国写意画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科学报 温新红 参加讨论


    
    
    《李燕聊齐白石》《李燕聊李苦禅》,李燕、徐德亮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版
    齐白石的虾是如何画出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出来的?有什么独特的用笔方法?不同年代的虾画得有何不同?作为陪伴齐白石34年的入室大弟子,李苦禅为什么不画虾?两位大画家是如何教学的?还有日常生活中的他们是什么样的?等等。这样的问题,非一般人能说清楚。
    李燕,李苦禅的儿子,画家,清华大学教授。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常常听到父亲说师父齐白石的各种事情。现在由他来讲述两位大画家的故事是再合适不过了。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燕聊齐白石》《李燕聊李苦禅》,由相声演员、作家、主持人徐德亮和李燕对谈,其中不但有许多独家“爆料”,还厘清了一些人们自以为对的“常识”。
    聊天这种方式受欢迎
    李燕是一位喜欢聊天的老师,他说:“今天聊聊过去的事,明天聊聊过不去的事,后天聊聊眼前过日子的事。对这一段一段的人间往事,咱不会正儿八经地‘论’,只爱海阔天空地聊。”他还将这种“聊天”的方式移植到了大学讲堂和社会讲座中。
    李燕也非常能聊,他“不带一篇讲稿子,不用敲本儿电键子”,且是“一不坐、二不休”连站仨钟头地海聊。
    “聊天”的方式很受欢迎,李燕也“聊”了30多年,怎么现在才出书?这与徐德亮有关。
    徐德亮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进入曲艺界,2010年开始师从李燕学画,平时也零星听到老师李燕谈起齐白石、李苦禅的故事,只是当作教学需求。2015年,徐德亮邀请李燕到他在广播电台主持的节目中专门聊齐白石、李苦禅两位大画家。
    节目是以采访的形式进行对谈,徐德亮表示,每次聊之前他会准备一个主题,大概说一下提纲,但他也不知道具体会聊到什么有意思的事,“李先生引个头出来,我一听这事有意思,就引着他尽量多说,提一点就能聊出很多”。
    李燕笑称自己聊天是“意识流”,常常借题发挥,“就像到了长安街,一拐弯就奔前门,奔大栅栏了。”比如拿出一张照片,上面有几个弟子,谈谈这几个弟子,也谈谈周边有一些事、师生关系等。
    节目播出后,非常受欢迎,市场占有率最高时超过30%。徐德亮称:“恩师的讲述故事性强、逻辑清晰,而且颇富技巧,贯口张嘴就来,包袱笑料不断,颇受听众好评。”
    这一聊,《李燕聊齐白石》《李燕聊李苦禅》两本书就聊出75万字。此次出版,不但整理了很多电台限于各种因素没有播出的内容,还加入了大量李家独家秘藏和亲友藏的画作、照片等。
    名师美育课
    1924年起,李苦禅拜在齐白石门下,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他几乎每天去齐白石家,有时一待就是半天,帮着老师抻纸,目所见,耳所听,都是齐白石对画画的见解和方法。
    同样的,李苦禅平时以及上课时,谈到自己的艺术经历和教学,举的例证最多的是恩师齐白石,各种小故事学生们特别爱听。
    李燕从上世纪50年代起学画,直到1983年父亲李苦禅去世,一直没离开苦老。“关于白石老人,我父亲爱说,我爱听,我在这方面记性还特别好。”
    正因为如此,李燕说他之所以敢谈白石老人、苦老,聊的内容能不重复别人的,拿出的都是新东西,还有自己的特色,就是因为他是亲历、亲闻、亲见。
    有人说,齐白石画上凡是题75岁的都是赝品。李燕说,这不准确,不题75岁是那年3月以后的事,在这之前齐白石画的是题的,他家就藏有一幅。
    在教弟子时,齐白石一点不藏私。
    在一次一位前辈画家的画展上,李苦禅问这位前辈怎么用墨,那位画家没有告诉他。他就回去问老师,齐白石当时就把秘方演示给他看。
    又比如,一般画工笔草虫都用熟纸,即加过矾的纸,不过,齐白石在生纸上画,空间感、立体感强。这是他的发明,他也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
    每次教秘方时白石老人都会加一句:“我难,你不难啊!我告诉你就不难啊!”
    因材施教,毫不保守。李燕说两位大画家都是如此。而且,示范教学在齐派和徐悲鸿这派中相当重要。
    李燕还聊了许多两位画家的绘画历程。像齐白石的虾,每个时期会有一些不同。有人说齐白石画虾不对,虾是6节怎么画出5节了?其实齐白石早年画的虾是6节,后来改成5节,因为“以奇数为美”。
    聊前辈大师,李燕说,这实际上“是为了能够把我们的优秀传统好好地继承下来”。因为现在多数人,包括艺术院校的学生们和专业画家,都不知道吴昌硕、齐白石的作品到底好在哪儿。
    就连徐德亮都认为,如果没有这个机缘,作为弟子,他也没机会请师父这么长时间、系统地谈两位大画家,这相当于“清华名师的美育公开课”。
    传承与创新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齐白石的名言。他没有门户之见,不是说学我就得像我。
    齐白石门下弟子很多,有的弟子学老师画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但他的教育思想是,如果总这么学,你的艺术生命就完了。
    李苦禅在年轻时就得到齐白石这样的评价:“余门下弟子众矣,人也学我手,英(李苦禅原名李英杰,改名李英)也夺我心。”
    有人问李苦禅,他与老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他回答得很简单,“我老师的材料我没有,我的材料老师没有”。李苦禅基本不画虾,只是为了教学需要,会在课堂上画给学生看。即使他画螃蟹,与老师画的也大不相同。之所以如此,李苦禅认为一是不能戗老师的行,更重要的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李苦禅的创新不仅体现在题材上,他还将传统艺术融入到画中。他爱京剧,且能票武戏,这是一般票友做不到的,他说:“京剧也是写意的艺术,不懂京剧,就不懂中国的大写意画。”1930年,李苦禅受聘在西湖艺专教书,他把京剧移植到大学课堂里,并组织学生进行京剧演出,这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次。
    除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西方艺术中优秀的内容也同样吸收进来,李苦禅曾请雕塑家给学生上课,他认为雕塑也是一种写意。
    中国画发展到明清,大写意画基本已经发展到了顶峰,吴昌硕、齐白石,双峰并立。什么是写意?李苦禅用一句简单的话表明,“用书法的笔趣写出来的意象,这种画就叫作写意画。”当然要更全面理解大写意画,可以从两位画家的绘画历程中得以窥见。
    李燕说他愿意聊这些,是深深地感慨当下的文化断层,而这意味着会对一个民族造成难以量化的损失。“只能用两个字来说:危机,或者四个字:人文危机”。因此,“现在我们要一点一点把文化断层弥补上,这是人文知识分子、教书匠的本分,是历史的责任。”
    因此,徐德亮总结说,这两本书,在历史爱好者看来,是细致完善的“口述历史”;在书画研究者看来,是研究齐白石、李苦禅的宝贵资料;在国学继承者看来,是学习中国画、做好中国人的正路。
    《中国科学报》 (2017-01-13 第6版 读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