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 肖老师,看到您的新书《读书知味》刚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是特意在暑假给学生们看的吗?您为什么想起要写这样一本书? 肖:这确实是一本专门给学生们看的书。现在我们面临的严峻的现实,是影视时代乃至网络时代迅速到来,给农业时代传统的纸质书本阅读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特别是手机拇指化阅读,大有取代纸质书本阅读的趋势。拇指在替代大脑,我们的阅读能力无可奈何地在退化。我一直在想,纸质书本阅读的魅力,究竟还存在不存在呢?如果存在,它存在哪里呢?我就想写这样一本书,和年轻的朋友们一起来探讨纸质书本阅读这样的话题。 如今读书已经为越来越多人所重视,谈读书的文章和书籍也有不少,您觉得您的这本书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肖:不敢说有什么不同之处,我只是想从我自己读书的经历和经验,来给读书一个现身说法,希望读者从我读书的个案中看到读书和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关系。 您能谈一谈您的读书经历和成长的关系吗? 肖: 那我就说说我自己买的第一本书吧,是上海出版的《少年文艺》,一角七分钱一本。那时,我上小学四年级。那本《少年文艺》上有美国作家马尔兹写的一篇小说,名字叫《马戏团来到了镇上》,讲小镇上第一次来了一个马戏团,两个来自农村的穷孩子从来没看过马戏,非常想看,却没有钱,他们赶到镇上,听说帮着马戏团搬运东西,可以换来入场券,便马不停蹄地搬了一天,晚上坐在看台上,当马戏演出的时候,他们却累得睡着了。这样的结局,在我心中引起一种夹杂着美好与痛楚之间的忧郁感觉,随着两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睡着而弥漫起来。就是从那时开始,我迷上读书,特别想看以前的《少年文艺》,我在西单旧书店买到了一部分,余下没有看到的各期杂志,我特意到国子监的首都图书馆借到了。那些个星期天的下午,无论刮风下雨,都准时到国子监的图书馆借阅《少年文艺》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特别是春天的时候,国子监里杨柳依依,在春雨中拂动着鹅黄色枝条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少年时的阅读情怀,总是带着你难忘的心情和想象的,它对你的影响是一生的,是致命的。 您说的这个故事和您读书的这段经历,我现在听了依然感动。您能再接着谈谈您上中学之后的读书经历吗? 肖:进入了中学,我读的第一本书是《千家诗》。那是同学借我的一本清末民初的线装书,每页有一幅木版插图,和那些所选的绝句相得益彰。我将一本书从头到尾都抄在了田字格作业本上,每天在上学的路上背诵其中一首,那是我古典文学的启蒙。初二,我在新华书店里买到署名李冠军的一本散文集《迟归》。集子中的散文写的全部都是校园生活,里面所写的学生和我的年龄差不多大,老师和我熟悉的人影叠印重合。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书中第一篇文章《迟归》的开头:“夜,林荫路睡了。”感觉是那样的美,格外迷人。一句普通的拟人句,在一个孩子的心里勾起纯真的想象。初三,我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找全了冰心在解放前出版过的所有的文集,包括她的两本小诗集《春水》和《繁星》,抄下了从那里借来的冰心的整本《往事》,还曾天真而又认真地写下了一篇长长的文章《论冰心的文学创作》,虽然一直悄悄地藏在笔记本中,到高中毕业,也没有敢给一个人看,却是我整个中学时代最认真的读书笔记和美好的珍藏了。 我们知道初三这年您的作文《一幅画像》参加北京市少年儿童作文比赛获奖,并被翻译成英文出版。这应该是您读书初见的成果吧? 肖:读书的成果不仅仅在于写作小小的成绩,而在于读书帮助或者说参与了我的成长。说实在的话,有些书,当时我并没有看懂,只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印象和感动,但最初的那些印象,让我对生活的未来充满了想象,总觉得会有什么事情一定发生,而那一切都将会是很美好的。我一直这样认为,童年、少年和青春季节的阅读,是人生之中最为美好的状态。那时,远遁尘世,又涉世未深,心思单纯,容易六根清净,那时候的阅读,便也就容易融化在一个孩子的血液里,镌刻在生命中,让一生受用无穷。 所以我看到今年世界读书日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说:张爱玲讲,出名要趁早。其实,读书才更要趁早。 肖:没错。童年和少年时读的书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会帮助你打下人生结实的底子,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一生。书是孩子成长路上最便当最亲切最适宜的伙伴,就像能够照见自己影子的一面镜子,是能够量出自己长没长高的一种很有意思的参照物。在这样的阅读之中,文学书籍的作用是独特的,它滋润我们心灵,给予我们温馨和美感,善感和敏感,是其他书籍无可取代的。日后长大当然可以再来阅读这些书籍,但和当时的阅读已是两回事。青春季节的阅读和青春一样,都是一次性的,无法弥补。 我注意到,您的这本《读书知味》不是泛泛地讲读书的意义,而是结合40余位中外作家的50余篇作品,进行了文本细读,从而总结出很多种特别适合学生读书的一些方法。能就这方面谈谈您的体会吗? 肖:如今纸质书本阅读,还真不只是看影视图像那样容易,也不只是认字那样简单,而是已经成为一种能力,需要进行认真而系统的训练。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这种能力,在拇指化阅读的冲击下,已逐渐弱化,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这种能力,在以考试为轴心、以分数为价值判断的指引下,已经肢解为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老三样式的机械化阅读。在这本书中,我所做的这些文本细读的工作,是希望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确实是一种比应试更重要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读出纸质书本中相应的意义及其乐趣。而且,这种能力可以伴随人一生的成长,可以丰富人的心灵与精神,并能够挖掘出人生的种种潜能。尽管我知道,我个人经历和经验不足为训,却可以和学生进行一番交流,对读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可以有一种参照物的比较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