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大写泰山情 畅想中国梦——《旭日东升》艺术赏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文化报 阮士旺 参加讨论


    
    云山初动 之五 97厘米×90厘米
    
    泰山春韵 之二 123厘米×123厘米
    
    旭日东升 240厘米×620厘米
    2013年国庆节前夕,天安门城楼中央大厅里悬挂出一幅中国传统山水画作——《旭日东升》,这是著名画家张铁石应邀专题创作的中国山水画,作品高2.4米,宽6.2米。画面气势磅礴、墨韵淋漓、极尽变化,蕴含着“群峰拥攒布苍茫,云涌雾漫生气象,祖国山河旭日升,中华民族更兴旺”的诗情画意。让人精神振奋,备感骄傲,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四年庆增添了一份豪情。
    《旭日东升》主题明朗、布局新奇、意境深远,具有豪放郁勃的气势,值得我们从立意、表现手法上细细品赏,画家成功的创作经验也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作为一幅山水画,《旭日东升》以名誉中外的泰山为画面表现主体,显然,这是画家的精心选择,对升华主题有着深刻意义。泰山,乃五岳之首,屹立在祖国东方,就自然景观而言,泰山山势险峻,层峦叠嶂,气吞万里,为画家秉笔赋墨提供了天然气象。而且地处华夏文明发源地的泰山有久远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集儒、道、佛、神等众文化形式于一身。古往今来有不少帝王登临泰山祈福求祥,形成深远的文化内涵。例如,我们经常沿用的泰然处之、重若泰山、康泰祥和、国泰民安等汉语词汇都是这一文化的流露和折射。当今,神州大地开新宇,中国进入一个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新时代,若在山水画中赋予一股情感来歌颂当今时代兴盛,纵览大江南北千山万水,泰山堪为首选。了解了泰山与泰山文化,我们欣赏《旭日东升》巨作时,也就清楚了画家以泰山风貌代表祖国山河,以山川雄姿表达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画里画外,借助泰山景象引发我们情感共鸣的精心构思,对加深主题内涵所发挥的独到作用。
    《旭日东升》画面笔墨厚重、用色艳丽,具有生动洒脱、气势恢弘的视觉冲击力。纵观整幅大作中的绘画手法,写实与概念相融、传统与现代结合、狂放与细腻并存,在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上独显一家。这种画风从经营布局、笔墨表现、渲染用色几个方面尤为突出,展示出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力。
    《旭日东升》在画面构图中,画家将岭峰组合、云雾交织、瀑树穿插等表现要素有机联系起来,并将其规律有序地调度在画面上,呈现出群山纵横、层次分明、舒朗有序的局面,给人自然和谐的感觉。在画幅中央位置,近景苍松衬托着中景的主峰,主峰昂首天外呼应着远景的红日,使构图平中见奇,并借助中国山水画中的深远法强化画面空间感,让人似乎置身其境,目睹霞光重岭,感受到旭日东升的艺术境界。
    在山水绘画中,借助墨势营造气势往往是画家的基本表现手法,《旭日东升》的创作也是如此。画面上笔势苍健、墨色厚重酣畅,可见画家对笔墨高超的掌控能力。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效果。用墨浓重,并且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墨气淋漓,结合云水留白衬托或对比,大大增强画面的空间感。
    《旭日东升》具有深厚的写实画风。画中的岭峰结构、树木姿态、瀑布流泻,挥写准确,刻画真切,控放自如,无不表现得出神入化,显示出画家超常的写实功力。张铁石曾饱览名山大川,但为画好泰山曾数次住进泰山写生。画家笔下的松树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作品中镶嵌一枚印章“师松堂”,是他“师从造化”的表白。
    在《旭日东升》画作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画家采用浓烈的朱砂红来表现红日、云空和朝阳下的重重山川,这是此幅佳作中最响亮、最耀眼的一笔。这种设色大大增添了画面装饰感,形成强有力的视觉冲击。这还不止,画家还遵循红日普照山川的自然规律对画面做了添光增彩的渲染,让承天接地的红基调占据了画幅主导位置,成为烘托主题气氛、营造画面意境的得力要素。《旭日东升》画作上鲜艳的红色调连着主题、连着意境,让人激动。试想,若将此幅画面上的朱砂红改变或者减弱,《旭日东升》的艺术感染力将会黯然失色,甚至画面意境将会消退。在中国山水画中,尤其是传统画法中,概念用色是常见的方法,因此,大胆使用主观颜色往往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张铁石善作大画,对水墨山水画有独到的悟性。他在《旭日东升》画卷上用绘画语言自抒胸臆,表达出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赤诚之心。画家以精湛的艺术才能为我们提供品读和鉴赏的机会,让我们感受到《旭日东升》巨作的艺术魅力。
    (作者系国家电影电视(话剧)一级编导,中国山水画家协会理事,山东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