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舍话剧,许多人会想起大名鼎鼎的《茶馆》、《龙须沟》,《西望长安》是鲜有问津的一部。《西望长安》创作于1956年,61年来只上演过两个版本,上次见诸舞台还要追溯到十年前葛优的演绎。《西望长安》是少见的以“反派”为主角的作品,主人公栗晚成脱胎于一个真实存在的反革命分子李万铭。李万铭曾冒充战斗英雄,四年中跑过十几个城市,窃取了国家机关的重要职务,同样的,以他为原型的栗晚成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骗子。他走路一瘸一拐,说话结结巴巴,但这丝毫不妨碍他用一张嘴“忽悠”来了人们的尊重和单纯姑娘达玉琴的爱情。栗晚成无疑是一个需要点儿喜剧色彩的人物,尤其是在葛优版的栗晚成深入人心之后。难以找到合适的演员人选或许也是《西望长安》很少被搬上舞台的原因之一。 上周,国家大剧院重新排演的《西望长安》在亦庄博纳星辉剧场连演五场后落幕,其中两场的栗晚成是由相声圈的当红小生、嘻哈包袱铺的班主高晓攀扮演的。尽管作为相声演员的高晓攀是吸引很多观众走进剧场的原因,他却并不享受这个标签给自己和整部作品带来的喜剧光环,怎样才能以话剧演员的身份服众,是高晓攀最关心的问题。“如果是栗晚成的另一位扮演者王浩伟上台,大家会很信任他,但不会信任我,因为所有人还会认为我是相声演员,看见我上台,很多人都是会提前带着笑声的”,高晓攀说,“我不想让大家在这部戏里看到的还是高晓攀,而不是栗晚成。我演话剧不为名不为利,就为了学习,因为这是一个我未知的领域。” 相声反而成“拖累” 身穿一套挂满了军功章的老式军装,脚踩一双磨旧了的土皮鞋,在极富年代感的《解放区的天》的歌声中,高晓攀拖着一条“伤腿”,前看看、后看看,煞有介事地从观众席中走上了舞台。还没开口,栗晚成畏缩小人的形象就已经跃然台上了。 其实,《西望长安》并不是高晓攀第一次接触话剧。在此之前,他已经出演过陈佩斯的《开心晚宴》和嘻哈包袱铺自己出品的《兄弟,别闹》。相声讲究说学逗唱,作为青年相声演员中的佼佼者,高晓攀基本功过硬,身上也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幽默感,在大家看来,这对他演喜剧是求之不得的助力,但高晓攀本人却显然不这么认为。“相声和话剧完全是两个表演体系”,高晓攀说,“相声演员讲究的是‘在叙在议’,我们给大家讲,但自己不会相信这个事儿是真的。相声演员永远不够‘掏心掏肺’,不管演什么都留在脸上,都是脸谱化,但演话剧不一样,我必须高度相信这个角色,我就是他,他就是我。” 相声舞台上的高晓攀总是意气风发、光彩照人的。从8岁开始,高晓攀就开始跟随冯宝华学习相声。2012年,他与尤宪超搭档的作品《救,不救?》在第六届CCTV电视相声大赛中夺得金奖。2015年,高晓攀首次登上春晚的舞台,与冯巩合作了小品《小棉袄》,也是这一年,凭借着出色的表现,高晓攀在《欢乐喜剧人》中大放异彩。无可否认,“相声”是高晓攀身上永远难以抹去的印记,绝大多数人都因为相声了解并记住了这个帅气的小伙儿,但对于话剧舞台上的高晓攀来说,这却成了一种难以明言的束缚。“大家知道你是说相声的,是搞喜剧的,就会用一种不同的状态去看待你。打破这种印象不是一年两年能办到的,范伟老师用了七年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话剧和相声一样,都是需要功底的,不能我话剧的技巧不够,就把相声的东西拿过来用,那不就成了小品了?如果大家看了我的戏,还在说这不就是那个高晓攀么,这是非常可怕的。” 平平淡淡才最深刻 《西望长安》的导演原瑾泓是高晓攀的好友,有了排这部戏的想法之后,原瑾泓和高晓攀沟通过档期,立刻就拍板他演栗晚成。“别人我也演不了,没办法,长了一张男主的脸”,高晓攀调侃道。但隔行如隔山,高晓攀心里清楚,在表演上还是“小学生”的自己有太多的功课要做。为了能尽快赶上和其他演员的差距,每天早上七点,高晓攀就开车从家里出发,在九点前赶到大剧院的排练厅熟悉剧本,给自己找感觉,“咱心里知道自己不如别的演员好,所以我每天会比他们到得早。”也正是因此,高晓攀在剧院中见到了让他很受触动的一幕。有一天,早早来到剧院的高晓攀路过了一间排练厅,远远听到有人在里头拉大提琴。他停下听了一会儿,半天过去,那个人却反反复复地只拉一个和弦,“我问他,你怎么老重复一个和弦啊?你不是从小就学吗?他说,乐章不一样啊,我得把它练好了。其实他还不是独奏演员,只是给歌剧伴奏的。谢幕的时候,观众会先给歌唱家鼓掌,然后是指挥、导演,可能最后才轮到他们。非常微小的角色,他们还做得这么专注、认真,这真的是一种值得学习的品质。一个人成功是必然的。” 回忆起一个多月来排练《西望长安》的日子,高晓攀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同样是在上一周,高晓攀自导自演的首部电影《兄弟,别闹》举行了发布会,宣布将在11月公映。又是电影又是话剧,还要兼顾自己的老本行相声,高晓攀粗略一算,这段时间,他每天都要在四个身份间不停转换。从早上到下午,他是一个打卡上班的话剧演员;“下班”之后,在开车的路上,他要琢磨公司该怎么经营管理;晚上他又成了剪片子的电影导演;后半夜再开始相声的创作,“要低入尘埃,思考很多事情”。“杂事很多”高晓攀说,尤其电影上映在即,后期制作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亲自把关,能够让他安静下来排一部话剧的剧院仿佛成了一个世外桃源,“每天来到排练厅,大家都没有任何杂念,而且排练的压力也很大,谁还有心情玩玩闹闹的呢?” 除了高晓攀,这一版《西望长安》的演员基本都来自大剧院戏剧演员队。每天上午,戏剧队的演员都要例行训练,练发声、练台词,高晓攀也必须参与。演出前两天,所有人又一起围读了一次剧本,“可能现在连很多专业的学生都不会坚持训练基本功了,大家都想‘红’,都忙着到处接戏。社会上的诱惑很多,能不被诱惑很不容易。他们是能真正支持着一个国家艺术发展的人,反过来说,我相信他们一定会红的。”高晓攀还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来总结自己的话剧排练生活:为了剧本精彩,不得以走心;为了人物真切,不得以思考;为了棋逢对手,不得以判断。何种信念,支撑着我们演一个个角色。灯光偶尔让我孤独,群戏我亦精彩纷呈,唯独白,我与角色混淆。剧本只有一次的完成,我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全神贯注每个对手。命运剧本如此,我须增加足够的戏份,才能成为主角。 立足还得靠作品 演了话剧,拍了电影,高晓攀透露,自己的确有往专业演员这条路上转型的打算,“学话剧,学电影,都是为了学习怎么从一个演员的角度来导一部戏。”而说起自己付出了许多心血的电影时,高晓攀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相声演员的身份不仅让他在演戏时面临观众们先入为主的质疑,也让这部电影陷进了同样有些尴尬的境地:“说句心里话,导完这部戏,很多人是带着百分之三百的有色眼镜来看我的。你一个说相声的,你拍电影就是来圈钱的吧?专业的拍电影都不一定行,你凭什么成功?但其实看过电影的人都对它评价很高,说很难想象这是一个说相声的做出来的戏。很多人质疑,是因为他们没有仔细地看这部作品,他们看到的只是部电影,是一个结果,而不知道你在背后做了多少功课。”从最开始的剧本创作到后来的表演,再到如今繁琐的后期制作,高晓攀承认自己“很辛苦,但辛苦都是为了自己,这个必须得认。电影红了,你不就出名了吗?将来又接戏,挣的钱就多了,所以我没理由去抱怨这件事儿。” 眼前的路越走越宽,属于高晓攀人生剧本的戏份越来越多,但高晓攀一直没有忘记相声这片最初捧红自己的天地。《西望长安》演出前一晚,高晓攀还为了新相声的剧本一直忙到凌晨四点。虽然相声写得慢,高晓攀却始终坚持要用作品来为自己说话。“我们这一代相声演员,多少有自己的作品?人不能靠所谓的明星身份来贩卖知名度。想要赢得关注,还得靠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