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全国政协委员徐沛东:文艺工作者 应该深知自己的责任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纪检监察报 李自强 参加讨论


    
    徐沛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代表作有《亚洲雄风》《命运不是辘轳》《爱我中华》等。
    记者:您认为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徐沛东:好的文艺作品既要有娱乐性,更要有教化性。文化一定是化人的。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深知自己的责任。好的作品能被群众认可甚至喜爱,是因为它们都是随时代脉搏酝酿而生的。比如说《命运不是辘轳》,产生于农村改革的年代,大家一看,这部作品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再比如说《亚洲雄风》《大地飞歌》《爱我中华》,这些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扎根泥土,深入了解时代,为时代而歌。如果跟所处时代没关系,自己玩自己的,那就不是文艺工作者。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身上的使命是很重大的。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终端设备的迅猛发展,当代音乐创作、传播和消费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新的挑战,比如音乐侵权现象时有发生、优秀原创音乐匮乏等问题。因此我建议,制定音乐产业促进法,将音乐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顶层规划,加大版权保护力度,激发音乐原创力,建立完备的现代音乐产业体系。
    记者:当下,文艺创作方面是否存在误区?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徐沛东:当下,一些年轻人没有把基础打好,总想着走捷径。有些作曲的,把国外的曲子直接拿过来,照它的形态、模式进行一些变换。这感觉好像是在创作,其实恰恰缺乏创新。学习他人是应该的,但不应该是东抄西拼,否则就违反了音乐创作本身的规律,也迷失了自我。走捷径也许能一夜成名,但肯定不会成为经典。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也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高峰”是代表时代的印记。过了多少年,回想起来,原来当初的时代是这样的。我们不能只留下过眼烟云,而要有深刻的作品。这就要求我们把文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创新是时代的风向标,是文艺发展的根本。
    文艺的创新,是要费大功夫的。作为年轻人要学好本领、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要经得住诱惑,摆正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脚踏实地、探索时代,说真话、说人话、说百姓心里的话。
    记者:《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得民心者得天下》让很多人心潮澎湃。您当初是怎样创作出这部曲子的?
    徐沛东:任何作品的成功,一定是伴随着时代的潮流,而且能反作用于所处的时代。历史剧不完全等同于历史,而是通过历史的一些事件来观照现实。这就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进步。有很多历史,今天可以通过文艺的挖掘,给人们心灵带来启迪。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首歌曲,我创作的时候是非常兴奋的。我有好几次都到拍摄片场亲身感受。剧本非常棒,演员也很投入。这些对于我的音乐创作都很有帮助。我想,怎样使音乐和影视融为一体,使音乐在整个影视作品中不仅仅是一个配菜。这就看你是不是真的把感情投入进去。这个感情,是对人民的感情。一部成功的作品,是与人民息息相关的。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记者:您如何看待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正风反腐?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您如何理解“不想腐”?
    徐沛东:反腐败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也是我们党有自信的充分体现。我们敢于正视问题,敢于自我净化。从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如果我们不把这些毒瘤拿掉,那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我在想,我们抓住一些腐败分子,之后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的制度要跟上。中央也出台了很多制度,对各种权力进行约束和规范,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不能腐”。
    用文化来陶冶人,让人们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克服一些旧有的思想顽疾。我们需要做的,是从文化熏陶的角度营造“不想腐”的氛围。君子爱财,取之要有道、要有度。怎样做到有道和有度?就是靠文化、靠民族精神。这一点和经济发展同样重要。
    对下一代,从小要培养一种什么样的意识?家长应该言传身教告诉他,什么东西不能拿、什么事情不能做,拿了做了就要受惩罚。通过这些最普通也最直白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有思想的人。上学要学什么、怎么学?这一点若弄不清楚,影响的不光是孩子们,还有整个国家的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