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艺苑 >

“青春之歌”唱到老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解放日报 王梦悦 参加讨论


    
    谢芳(左)、张目同台主演歌剧《小二黑结婚》
    
    谢芳(右)和她的“一流老伴”张目
    她是电影《青春之歌》中美丽的林道静,也是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银幕代言人。从 《青春之歌》《早春二月》到《舞台姐妹》,谢芳为我们留下红色年代里最经典的三部影片。如今年至耄耋的她,仍然不时亮相于银幕与舞台,她与丈夫张目相恋相知60年,更是成就了一段难能可贵的“爱情童话”。
    先扮夫妻,再生情缘
    谢芳与张目相识于1951年夏天。
    当时才15岁的谢芳家住汉口,她家楼下就是中南文工团。谢芳回忆说:“我那时刚刚初中毕业,经常趴在文工团窗台上看人家排练节目,有时还跟着哼唱几句。”漂亮的小姑娘引起了文工团领导的注意,让她去团里试试,经过识谱和弹钢琴测验,谢芳被录取了。几天后,20岁的张目也从北京考进了中南文工团。
    一次,在团里举办的晚会上,张目独唱、谢芳钢琴伴奏,因为合作,两个年轻人心中产生了懵懂爱意。第二年,文工团到湖南去接受“土改”锻炼。谢芳留在了镇上,她担心张目进到深山里冷,特意把爸爸的毛衣借给他穿。张目隐约感受到了谢芳对自己的好感,心中暖呼呼的,他怎么也忘不掉谢芳那双美丽的大眼睛。
    心照不宣的这对恋人都已是团里的顶梁柱了,在舞台上多次合作演出,其中有《货郎与小姐》《白毛女》《太阳初升》等。《小二黑结婚》中,张目演小二黑,谢芳就演小芹;《货郎与小姐》中张目演货郎,谢芳就演小姐……一连在10多部歌剧中扮演夫妻角色,“小二黑”与“小芹”的磨难并没有发生在他们身上,一波三折的爱情戏反而催熟了恋情。谢芳回忆说:“当时是我暗恋着张目。但我不敢当面表白,而是在一次开会,公开检讨说自己‘爱上了张目,晚上还睡不着觉’。同事们听后哈哈大笑……”
    1955年,张目终于鼓起勇气写了封情书,向谢芳表露了爱慕之情。又经过一年多热恋,22岁的谢芳与大她5岁的张目结为伉俪。如今,夫妇俩已携手走过60多年。
    演完林道静,才有“谢芳”名
    1959年,还不甚有名的谢芳被导演崔嵬与陈怀皑相中,挑大梁出演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青春之歌》。谢芳后来才知道,当时候选女主角的还有张瑞芳、白杨等大明星,也有许多颇具实力的新秀。23岁的她没有让崔导失望,在片中表演质朴无华,对人物心理刻画得精准而细腻,尤其是她与生俱来的那种书卷气,极其贴合青年学生林道静的性格。
    张目说:“林道静身上集中表现了一个青涩的学生如何走向抗日战场的心路历程。”在他眼里,谢芳版的林道静“挺完美”,而整体拔尖的电影团队,铸就了这部电影史上永恒的经典。“于是之演余永泽,秦怡演林红,康泰演卢嘉川,于洋演江华,赵联演叛徒戴瑜,真可谓大腕云集啊!”张目说,“那时我们还在武汉生活,我曾专程去北京剧组探望谢芳。她特别忙,每天都在拍戏。过去的技术设备没有现在这样先进,拍完后先要送去冲洗出胶卷,等样片出来后才知道拍摄结果,不像现在这样直接在监视器里就能看见。”
    影片拍摄的半年多时间里,张目几乎每天给谢芳写信,有时甚至一天写两封。信中有鼓励,也有对谢芳的爱慕和思念。谢芳因拍片时间紧,回信往往只有半页稿纸。剧组加班加点,终于赶在国庆节前完成了这部为国庆10周年献礼的影片。当时大家都希望留谢芳在北京过国庆节,但她归心似箭,太想念武汉和张目了。谢芳认为这次拍片,自己只是被借调完成了一项临时任务。后来,团里发给她400元片酬,当时谢芳父亲病重,那笔在当时看来数目不小的片酬,的确替她解了燃眉之急。
    没想到影片公映后谢芳一炮走红,凭此片她还荣登新中国22大影星行列。当时影迷的热情不亚于现今的“追星族”,22大影星照片摆上柜台,经常被一抢而空。谢芳每天收到的来信足有几十封。张目说,有许多来信都暗含着对谢芳的爱慕,谢芳却全然不觉。《青春之歌》在朝鲜、越南、日本等国放映也深受观众喜爱。1961年谢芳随中国妇女代表团访日时,日本朋友和华侨同胞都亲切地叫谢芳“林道静”,还悬挂足有一层楼高的谢芳巨幅剧照欢迎她。
    其实,谢芳出生时,为寄托兴复国土之心,父母给她起名谢怀复。谢芳的父亲是共产党的坚决拥护者,这种信仰促使他在1950年带着全家从香港回到汉口。父亲很会唱歌,母亲则是中国第一代女大学生,和冰心同班,常用五七言格式写日记。受父母熏陶,谢芳自幼酷爱文艺。考进文工团以后,团里同事说谢怀复确实不像女孩名字。参加“土改”工作时,团长说让她改个名字,还写了三个字,让她抓阄。谢芳一下子就抓了“方”字。拍完《青春之歌》,要上演员表时,谢芳已离开剧组回了武汉。领导认为她是女的,方字就应该有草字头。影片公映后,谢芳的名字便不胫而走。
    儿子出生以后,谢芳的演艺事业更加繁忙。1963年,谢铁骊导演邀请她主演《早春二月》。1965年,上影厂谢晋导演又邀她拍《舞台姐妹》。这两部影片公映后都引起了极大轰动,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保健医生、演艺顾问和“一流老伴”
    谢芳成天忙工作,照顾儿子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张目和家人身上。儿子是看着谢芳照片长大的。有一次她领着儿子路过北京一家照相馆门口,他忽然指着橱窗里面的女演员照片说:“这是妈妈,这是妈妈……”直到今天,谢芳对此依然愧疚不已。1963年,夫妇俩被一同调往北京,谢芳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张目则进了中国歌剧舞剧院任歌剧演员。
    在经历“文革”岁月磨难后,1979年,谢芳重返影坛。以后7年中,她仿佛又回到上世纪60年代的演员生活中,连续出演故事片《泪痕》《第二次握手》《李清照》《血,总是热的》《清水湾、淡水湾》,电视剧《我爱我家》和话剧《日出》等,以不同形象和性格的角色让观众津津乐道。
    退休后,谢芳片约和演出邀请不断,家中挂历上记满了日程安排。去剧组,谢芳总是带着老伴。导演看好张目,也时常让他在影视剧中饰演一些角色。
    虽然已是82岁的老人,谢芳说话的声音依然带着甜美。她性格活泼开朗,毫不掩饰情绪,有时甚至会让人觉得像个孩子。老伴张目则相反,内敛而温和。平时在家,张目总是时不时操心着谢芳的冷暖。对此,谢芳满是赞赏,“无论人品、性格,老伴都是一流的”。她说其实她心里最崇拜的人就是张目。“他1946年就参加革命了,演电影比我早。现在嗓子也比我好,朗诵唱歌都是他带着我,而且心特别细。”
    在演艺界,谢芳的多才多艺是出了名的。“不拍戏时,我就静下心来写作。还时不时地给报纸杂志写点儿随笔、散文。”1997年,谢芳完成了她的18万字长篇小说《不沉的湖》,之后又创作出版《往事匆匆》等4部长篇回忆录。“这4部作品的封面都是老伴题写,我的书法也是他教的。”
    跟在谢芳身边,张目成了“保健医生”和生活演出“顾问”,连谢芳上节目的服装也都由他挑选。谢芳说:“张目是声音抒情嘹亮的优秀歌剧演员,我很喜欢听他唱歌,更喜欢和他一起唱歌。去年北影录像公司出版了我们的CD《高唱青春之歌》。”
    谢芳表示:“当年看我们电影的观众,现在也都六七十岁了吧,谢谢大家还都记得我们。只要观众需要,我就会一直站在舞台上。祝愿天下所有老人永葆一颗青春之心,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