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李建军:让文字弥散来自文学原野的清香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范燕莹 参加讨论


    
    刚刚过去的2016年,对于东西文化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中英两国以多种形式掀起了纪念汤翁、莎翁的热潮。在这一背景下,身处汤显祖的故乡江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责无旁贷,希望出版一本关于两位戏剧家的研究之作,以表达纪念之情。但当初由于时间关系,出版方给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建军教授写作《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以下简称《并世双星》)的时间并不长。实际上,这短短的不足半年,对于李建军来说,只是“显性写作”的时间,至于“隐性写作”的时间,那就不是几个月,而是二三十年。可以说,《并世双星》的写作,对于李建军来说,是长期阅读积累和从事文学批评的一次喷发。
    李建军所说的“隐性写作”,包括对作品的阅读,相关材料的积累,对某些问题的长期关注和思考。就拿莎士比亚来说,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李建军就系统而细致地阅读了他的所有戏剧作品,甚至读了他的传记作品和一些研究著作。此后,凡是关于莎士比亚的工具书、研究著作和传记作品,只要见到,李建军就会买下来。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准备,所以,他的写作就可以轻松地进入“显性写作”阶段,而不必从头开始熟悉作品和搜集资料。
    在《并世双星》的写作思路确定上,作者力戒大而无当的空泛之论,而是从对作品的细读入手,将分论与比较结合起来,将具体文本的解读与宏观的描述结合起来,既揭示同中之异,也要发现异中之同,绝不在两位大师之间轻分轩轾,妄别高下。同时,以中国文论“知人论世”为圭臬,考察作家的生活及其写作与时代的精神关联,最终揭示两位大师的心意状态和人格特点,揭示他们作品的美学风貌和写作策略,尤其是他们的生活理念和伦理精神,揭示他们的经验对于现在和未来的意义。
    尽管2016年是汤莎跨时空的400年之约,但对于汤莎的比较研究并不是近些年才有的事。事实上,莎士比亚进入中国以后,我国学者很快就发现了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和可比性。从二者的创作方法到爱情主题再到女性意识……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汤莎的比较研究之路。如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写作框架,是摆在此次写作前的一大问题。“将人格与风格、伦理与美学、个人与时代、具体性与普遍性结合起来,是我在研究方法上的一个自觉选择。”李建军说。《并世双星》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与宏观的历史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较为系统和深入地揭示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人格风貌,揭示了他们的戏剧写作的风格特点和文学理念的普遍意义。
    近些年,名家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写学术普及类作品,正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这也让学术走出象牙塔,走向读者大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此,李建军说:“文学研究不能写得乏味,它是活泼的,令人喜悦的,就像是采摘带着露珠的玫瑰花,从水里捞起洁白的鹅卵石,所以,一定有玫瑰的芬芳,要带着晶莹的水珠。”因此,在《并世双星》的写作中,作者试图在保证学术表达的准确和严密的前提下,积极调动文学性的修辞手段,让自己的文字弥散着来自文学原野的清香。
    对于汤莎两位戏剧大师,很多人认为,遗憾的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汤显祖的知名度及作品的普及度都不如莎士比亚。对此,李建军却持不同意见:“我们不必为汤显祖的‘知名度’焦虑。他也不可能成为像莎士比亚那样‘普及’的作家。”正如李建军在《并世双星》第一章中写道:“汤显祖也许没有莎士比亚那样的精神开阔度,也许没有莎士比亚那样的人文主义高度,但是,他的作品里有奇美的爱情和馥郁的诗性,有表现情感世界和精神困境的细腻和深刻。他自有其无可替代的特点和价值。我们无须为如何帮他走出去而煞费心思和焦虑不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