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周文翰:在花与树中探寻人文地图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王坤宁 参加讨论


    
    “梧桐”和“法国梧桐”如何上演文化的“误会”和“交融”?“玫瑰”和“月季”为何在爱情的道路上分道扬镳?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博物学新书《花与树的人文之旅》中,以生动、有趣的细节和艺术名作中的图画,对诸多植物娓娓道来。
    “这本书是一次漫长的旅行的产物。”说起这本书的写作缘由,《花与树的人文之旅》作者周文翰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由于自己一直从事当代艺术的策划和评论,在东南亚、印度、西班牙、意大利等地游荡的两年时间里,开始也主要是去看各地重要的美术馆、博物馆、建筑等等。“但是仍然有许多空闲的时间需要消磨,我就到旅馆附近的菜市场、花园之类的地方看当地人如何买菜、休闲,觉得不同地方的人对某种植物、蔬菜水果的喜欢透露出许多有趣的文化信息,比如桃子如何从中国传入印度、伊朗才传到南欧,向日葵怎样从美洲传入西班牙、葡萄牙后又由欧洲的商人、海员传播到亚洲,这关联到政治、经济、文化、美术上面的许多背景,非常有意思。”周文翰说,这首先在知识上,对他有刺激,其次让他小时候对植物的接触经验,以前对有关植物的阅读经验都“复活”了。“我就边旅行边写有关的文章,可以说是横跨在植物传播史、艺术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方面的杂感,当时非常兴奋,写了几十万字的草稿。”周文翰表示,已经出版的《花与树的人文之旅》是关于花木的,还有关于蔬菜、水果、食品如何在全球传播的,后面也会陆续修订出版。
    在书中,周文翰通过一个个故事,讲述文化史中植物的认知。比如他在印度喀拉拉邦到当地农村看村民如何采集香料、椰子,怎样用当地的方法加工,他都写到了文章中。“许多历史的大背景在具体的经历中一点点体现出来,这让我的写作有了故事、场景,要比仅仅叙述枯燥的历史变迁的数据有意思的多。”
    “我不想写成一本枯燥的学术考证著作,希望从故事、场景入手,带领大家一起进行一次次跨文化的旅行。”说起为什么想到从全球比较的视野,通过一个个故事,讲述文化史中植物的认知,周文翰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对植物传播的文化历史比较感兴趣,之前也看过有关的书,发现国内许多人写植物文化的书都仅仅写中国文化背景的植物的文化意义如何变迁,而国外人写的书多缺乏有关中国的深度内容,“我就想能否从全球比较视野看看一些常见植物如何在全球传播,不同文化、地域的人如何利用它们,如何在文化上定义它们,希望是一本跨界、创新的书。”
    作为一本博物学作品,书里许多新知识、思考和名画等都会带给大家新鲜的刺激,会有知识、思考上的启发。“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现代都市人都是快速地利用各种资源,希望这本书能让大家把目光、思索在植物、在所有日常的美好事物上停留片刻,并对花木、蔬果等有所亲近,能和亲朋一起怀着喜悦交流对这些事物的经验、回忆、知识。”
    谈起现在博物学图书升温现象,周文翰说自己是不小心撞到这个小潮流里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人们的职业、专业非常细分,彼此之间在专业上差距大到很难互相交流;另一方面互联网上的兴趣组群、社区又格外发达,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小众知识、资源,博物学著作在我看来就是要跨界和沟通不同的文化领域,让彼此可以看到对方最有趣、最有启发的部分。”周文翰坦言,现在博物学图书的配图都挺好看。“说明这类图书不仅仅重视文字,而且设计、图片和其中贯穿的思考、关怀构成一种‘博学之美、综合之美’,这能让读者、公众更容易阅读,让大家比较愉快地得到知识和思想上的启发。”周文翰说,现在他在陆续整理旅行中写的关于植物文化的其他文章,今年会出版一本这方面的博物学著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