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何以胜利 《半生为人》 ,徐晓著,中信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徐晓的《半生为人》再版,是必然的,这部散文集注定不止属于一个时代。在精神稀缺的今天,深刻与崇高总会引发一些人的怅惘与追寻,所以散发着理想主义光泽的文字出现在遥远的天际,尽管光线微弱,但已足够点亮不少人原本黑暗的眼眸。 再版序言由旅美作家高尔泰所写,题目是“弱者的胜利”。高尔泰是深深懂得徐晓的,因为他在“寻找家园”的路途中也曾一次次地将往事的锋刃刺向赤裸的内心。回顾往事是人的基本需求,他能切身体会叙写个人心灵史时的痛苦与超然、真诚与幻觉。 自古至今,弱者总是和苦难为邻,徐晓概莫能外。不到20岁的她,在一个严寒的冬夜,被一只肮脏发臭的帽子罩住眼睛、光着脚板被带进了阴冷潮湿的监狱。莫须有的罪名,让无辜的她被关了整整两年。后来,她嫁给体弱多病的周郿英,但不久,丈夫一病不起,在医院躺了近4年。丈夫重病期间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徐晓日夜服侍,并蹬着那辆破自行车穿梭于北京各大医院寻求医疗方案。为了每日数百元的医疗费用,徐晓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家当,苦苦支撑,但丈夫最终还是撒手人寰,丢下了她和幼小的孩子…… 然而,惨烈的命运没有使徐晓变得愤世嫉俗。那些悲欣交集的断片人生经她冷静而理性的“美化”,变得厚重且温暖。她以生命的专注领会疼痛,以往事的灿烂化解苦楚,以自己的沉默拒绝遗忘。她的坦然和承担,使她面对命运的各种馈赠时,既不躲闪,也不逞强,既不夸饰,也不渲染。如果说,逃避是弱者的天赋本能,徐晓所逃避的就是那个时代的血腥和荒诞。十年浩劫,常常与粗暴野蛮、混乱无序、黑白颠倒连在一起,而在徐晓却让丑陋退隐、让美好突显。她在黑暗的山谷里不断翻拣着断枝残叶,最后堆集起来化为一堆温暖的篝火。即便回忆牢狱生活,她让我们记住的也只是善良的女狱警“墨绿”温暖动人的微笑、狱友们克服千辛万苦给她做的棉背心、一位童话般美丽的女囚一闪而过的身影、一位始终谨记“上帝爱世人”的坚忍安详的天主教徒……她用悲悯滤去了残暴,将痛苦独独留给自己,却在穿过人心的字里行间给我们留下了丝丝缕缕的温情。 徐晓对世界的认识是洞彻的,她说,谁爱得最多,谁就注定了是个弱者。善良温存且经过思想启蒙,徐晓对弱者总有着天然的亲近与喜爱。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主要人物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弱者,他们是与朋友生死相交患难与共却不肯因自己的事而麻烦别人的周郿英,“文革”时不辞酷暑严寒、拄着双拐到处搜集地下文学作品的赵一凡,对生命饱含热爱、从绝境中撞开路来的史铁生,爱憎分明、对朋友阔绰却对自己相当苛刻的李南……他们是生活中那群平凡而普通的人,但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拥有了一种大爱情怀。 与强权者相比,弱者总是不通世故、不晓变通、不懂权术,不能显达于当时,但经过时间的翻转,强权者却很快湮没无闻,而弱者的道德光芒却经久不息,人格的力量总能超越时代。徐晓告诉我们,信仰、信念、理想是生命中须臾不可缺少的盐。有着爱与信仰的人生,在岁月的长河中会越来越健硕。 弱者必将获得最终的胜利,还因为弱者面对苦难的态度,他们面对苦难不是愤而抗击,而是默默持守。周郿英在与病痛的斗争中,选择了坚忍。“打碎门牙往肚里咽”成为他的看家本领,他用勇敢和尊贵的方式与疾病周旋到底。为他做手术的副院长说,行医四十多年还从没见过像他这么坚强的病人。徐晓动情地写道:“无论他人怎样消瘦得像个难民,他伤口怎样流得稀里哗啦,他呕吐得怎样不亦乐乎,我从没感觉到尴尬或难堪。我为我的丈夫有这样出色的表现而骄傲,我为我是这样的男人的女人而骄傲。”默默坚忍,使一个垂危的病人活出了生命的尊严,也使他的存在成为一种意义、一种符号。 对比现在,徐晓不禁感慨:“不知道是我们老了还是社会变了,我常常怀疑以后是否还存在当年那样的人际关系?”弱者能够取得胜利,因为弱者从来都是结伴而行,他们彼此搀扶、相互援助。而我们所能给弱者的最好帮助,大概就是融入他们的队伍。(作者系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30日第5版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