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尼克 1972年 安德烈·科特兹摄 论及对中国摄影爱好者影响最大的一部书,不能不提到人文摄影家阮义忠先生的《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这部书自1988年问世以来,多次再版,至今已近三十年。阮义忠用独特的视角切入摄影史和摄影家的生平,他不拘泥于学术的探讨,而是融合了散文式的表达,用轻松的笔调将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等二十位西方摄影大师的生平经历和摄影观念娓娓道来,最终形成了这部摄影鉴赏评论著作。近日,磨铁文治图书推出《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精装版。在新版图书面世之际,阮义忠亲临中关村言几又书店,与读者分享了自己眼中的摄影和摄影大师们。 回想30年前这本书的诞生历程,阮义忠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摄影的历史也才不过150年,华人世界里既没有关于“大师”的概念,也没有关于某个摄影家的专著。然而在那个年纪,他对拍照有着无与伦比的热忱,如饥似渴地想接受更多关于摄影的好的、新的东西,简直是用生命在拥抱摄影。通过订阅国外摄影刊物,欣赏国外名家的摄影专辑,在夫人袁瑶瑶的帮助翻译下,自己留下了很多“读书报告”。而最终想到将这些零零散散写下的心得集结成书,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一本叫做《世界摄影》的书的启发。阮义忠说:“1982年我在日本一家书屋看到了这本书,非常激动。那不是一本一本的摄影集,而是把很多位有同样精神但有不同影像语言的摄影家们合在一本书里。虽然作者选的摄影家我不是每一位都喜欢,但这本书鼓舞了我,我也可以做这样的事情。” “安德烈是我最喜欢的摄影家,他总是用温情的眼光看世界。维吉经常去拍犯罪,对人生百态进行了很好的刻画,他第一次把大家很尴尬的闪光点化为新的影像语言。法国的拉蒂格,生活在上流社会,看不到人间疾苦,所以他的照片就像童话一样……”在阮义忠看来,《二十位人性见证者》中所写的这些摄影家们虽然有自己不同的表达方式,但他们拥有共通的精神理念,那就是影像语言中所传达出来的人文精神。这些摄影家的作品里充满着对周遭现实的深切回应,他们用影像刻画人性,关怀人间。“这二十位大师的摄影风格不尽相同,因为世界上有很多不同人生经验的演员,他们对命运和生活会有不同的反应。但只要忠于内心诚实地拍摄,传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就会感染旁人,产生纯粹的、没有杂质的感动。”阮义忠说,书中的二十位大师只有布列松一人与自己有过真实的交往,其余人都是用作品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他们感动了我”。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可以称得上是将不同摄影风格引入华人世界的第一本书,陈丹青评价阮义忠为“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和布道者”。历经近三十年,这本书依旧未被时间淘汰,感动影响了一代代摄影艺术家和摄影爱好者,足见它的价值所在。阮义忠希望再过一个三十年、两个三十年,依旧可以将这本书所传达的那种精神留存下来,依旧可以给下一代人一个参考,而不至于迷失,那种精神就是摄影中的人文精神。关于人文精神,阮义忠的解释很通俗:“就是不以自我为中心,要想到别人,当你想到别人时就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在哪里,不是拍人物才有人文精神,风景摄影也有。拍人物拍得很生硬就没有人文精神,拍自然能够让人敬畏就存在人文精神。”这是他最为看重的摄影精神。他认为,摄影能和时代扣得很紧,能和命运拉得很近,关键看拍照的人怎样使用相机。摄影师不能只一头栽进自己的概念里,眼光还必须接触现实,有人文表现的摄影才会是有温度、有影响力的摄影。 然而在阮义忠的眼里,人文摄影的当下状况是不容乐观的。在观念摄影、艺术摄影过于盛行的今天,摄影师们越来越注重创新和个人才华的展示,与现实的摩擦却越来越少,观念性和艺术性的表现过重,人文表现却越来越弱,摄影中的人文精神在渐渐流失。对此,阮义忠还有自己的努力,就是设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摄影人文奖,来唤起大家对人文摄影的重新关注。他透露,11月26日将会产生第一届摄影人文奖的获奖者,颁奖典礼的地点是乌镇的木心美术馆。(中国教育报实习生 李以) 《中国教育报》2016年5月27日第4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