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引进国外戏剧需要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艺术报 吴华 参加讨论


    柏林邵宾纳剧院的《理查三世》日前在天津大剧院歌剧厅首演。与之前相同制作团队的《哈姆雷特》在中国演出收获众多好评不同,此番《理查三世》引发了更多争议。有人说演得不好。为什么演得不好,因为主演穿了短裤,这个戏在德国演出时是全裸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引进来的剧目需要与本土文化环境相适应,穿上就对了。在日前举办的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主题论坛上,与会专家就引进什么样的国外戏剧、国外戏剧“本土化”等问题展开研讨。
    引进国外戏剧关键在选择
    近年来,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随着各种文化年、艺术周的举办,外国的戏剧、音乐、舞蹈等“打包”到中国演出成为当下的一个“潮流” 。这其中,一些国外戏剧以其经典性、先锋性、荒诞性、幽默性等吸引着国内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来之必看,可以说,时下为之痴迷的人不在少数。
    “在引进什么样的剧目这个问题上有些剧院并不明确,鱼龙混杂地引进对于观众的审美会造成一定的误导。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先指出。“比如请别的地方的创作人员到我们本地来导戏,会不会可能因为对地域文化的不熟悉而破坏了当地的文化土壤、创作植被? ”张先对此种情况表示担心。
    面对如此的担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剧作家李六乙表示,引进国外戏剧,使得国内的戏剧生态呈现出多元、丰富的表达,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给了观众和戏剧人更多选择的权利。“这一过程中,关键在于我们怎样认识,人云亦云,是非常可怕的。我们需要保有清醒的认识去鉴别它,哪些是对当代有意义的,哪些我们应放弃,正确的美学鉴赏和判断力很重要。 ”
    业内专家表示,国外经典、大师级的剧目整体水平很高,作品的制作、定位、宣传等方面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先进经验,对国内戏剧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关键要选择好,该引进什么,不该引进什么。就如此次国家大剧院推出的第二届国际戏剧季引进的《共同基础》《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 《等待戈多》三部国外经典剧目,代表了“德语戏剧”当今的面貌,演出一票难求,赢得了观众的良好口碑。
    国家大剧院戏剧总监徐晓钟表示,国家大剧院呈现的戏剧作品,体现出对经典的挖掘、对时代的观照,让观众和戏剧人能够从中看到国际戏剧艺术有价值的戏剧艺术成果和健康的“审美走向” 。
    观众是第四个创作者
    立陶宛国家话剧院的话剧《大教堂》日前在北京人艺首都剧场受邀演出,然而由于舞台临时出现故障,直到原本应该开始演出的晚上七点半,依然没有调试解决完。剧场最开始谢绝观众入场,但之后还是让大家入场等待,北京人艺负责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的项目负责人和《大教堂》的导演奥斯卡·科尔苏诺夫都上台向现场观众致歉,并表示持票观众可退票或更换其他场次的演出票。但很多观众都坚持等到故障解除后,继续观看了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话剧。奥斯卡·科尔苏诺夫对一直静静在观众席耐心等待的中国观众表示:“你们真是世界上最热情的观众,愿意这样等待真是太不容易了! ”
    当下,中国观众无论是观影素质还是欣赏水平都大大提升了。徐晓钟回忆,曾经有一部戏演出时演员在台上停顿了15分钟不说一句话,也没有任何动作,因此就有一个观众大喊让他下去吧,这件事在媒体上发酵了很长时间,有人认为这个观众素质不好,也有人替观众叫屈,因为台上的“大师”名不副实。 “其实观众非常期待你接下去要怎么演,你要体现什么样的语汇、语境,可是时间太长观众就反感了,我感觉这个观众的反应是有道理的。 ”
    “现在有些国外的戏剧喜欢玩节奏、玩灯光,强调震撼感、无厘头,有的甚至从台口走到台后倒一杯水用8分50秒……”在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罗锦鳞看来,如果戏剧演出中最重要的表演因素被弱化,反而将戏剧当成个人个性张扬的载体那就是缺陷,是对观众的不负责,久而久之,观众是不买账的。
    戏剧评论家、剧作家童道明直言: “观众是戏剧除导演、编剧和演员以外的第四个创作者,对于一部戏剧而言至关重要。 ”观众欣赏水平的提升和不断成熟的判断力,无疑成为检验一部戏成功与否的有力印证。
    戏剧需要和当下时代相关联
    国家大剧院戏剧季引进的三个剧目,可以说和中国观众的生活还是有些距离的,但是为什么演出时观众能鼓掌叫好,对此,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李亦男说:“ 《共同基础》我觉得它是一部贴近今天世界观众的剧目,导演是以色列人,他用一种可以跳出德国范围的视角去呈现,本身定位就是国际化的;易卜生的经典《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 ,虽然讲述的是姐妹间的爱恨情愁,展现封闭的家庭生活,但完全从今日观众的需求出发进行了重构; 《等待戈多》中虽然贝克特的那个永恒的荒诞主题可能离观众远一些,但是演员却抓住了观众最感兴趣的东西——用马戏演出般的身体技巧,呈现了滑稽荒诞的效果,使得戏的主题更加接地气,同时也契合了今天观众的需要。而且这次国家大剧院的字幕做得非常好,很多翻译的细节是面向今天普遍观众的接受能力的。 ”
    李亦男表示:“戏剧是演给今天的观众看的,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即便是再优秀的大师的作品,毕竟也是数百年前的作品了,语言和文化都离我们非常远,因此需要和今天、和当下时代相关联。 ”
    在张先看来,国外经典剧目的引进,不应该只是让观众看到演出就万事大吉,还应该有后续的发酵, “在将国外戏剧‘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思考如何开拓、创新我们自己的戏剧,怎样让经典剧目和现代发生关系,适应当代文化语境” 。
    对此,李六乙认为,对历史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于戏剧创作非常重要,无论是开拓、创造还是求新,都应该了解历史、了解传统。 “我们在创作当中,忘掉历史、忘掉传统,忘掉自身文化的基因,这种创作是没有根基的。继承自身文化的基因,应当是创作者的一种文化自觉。 ”
    张先则表示,戏剧还是要贴近生活、贴近大众,应该有对当代人正常生活状态的心理揭示,反映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这样才构成了戏剧传播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