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次作代会上,少数民族代表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他们从雪山、草原、森林、海边,从遥远的边疆赶来,参加五年一度的作家的盛会、朋友的聚会,他们的心情如过节一般激动与兴奋,同时更怀揣着深深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雪拥冬梅好兆头,紫云冉冉瑞神州;群星闪烁银河灿,文坛艺苑数风流。古稀之年鬓已霜,繁荣文艺号角响;为圆中华复兴梦,浓墨新题正当忙。”这是来自歌海之乡——广西仫佬族作家潘琦专门创作的两首山歌,以表达自己参加九代会的心情。实际上,这位作家已经是第五次参加文代会和作代会了。潘琦此次是以特邀代表身份参加会议,尽管身份与过去不同,但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代表,他的兴奋之情丝毫不减,最近出版的描写多彩广西的散文集《故乡流淌这样一条河》,正是他向作代会献上的一份礼物。他说,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背景下召开的,对于总结过去的成绩、总结实践经验、规划今后五年和更长一个时期的文艺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仫佬族作家,他将退休不退业、离职不离责,不忘初衷、笔耕不辍。 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作家艾尼瓦尔·吾守尔听到自己被推选为代表,激动得彻夜难眠。他把这个消息第一个告诉了母亲。母亲流着泪说道:“若你父亲在世,听到你获得这般荣誉该有多高兴!”第二天清晨,他去了父亲的坟前,告诉了父亲这个消息。出生在和田的艾尼瓦尔·吾守尔在大学二年级时发表了第一篇作品,此后多次获得文学奖项。他说,在他28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受到来自各级作家协会的支持和帮助,“若我能算一名有些成就的作家和评论家,那这些荣誉都应归功于培养我的党和政府,归功于提供宽裕的创作环境的时代和滋养我作品的人民。”尤其是中国作协近年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母语文学创作,实施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用实际行动解决了少数民族作家创作和出版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作为一名用母语创作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艾尼瓦尔·吾守尔切实感受到了这些政策的温暖,更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 来自西藏的藏族作家尼玛潘多清晰地记得拿到参会通知时的心情,“既兴奋又备受鼓舞”。这是她第一次参加作代会,对会议充满了期待与希望。能以当选代表的身份参加会议让她深受鼓舞:“‘当选’二字,让我感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感,凝聚着西藏文友们的肯定、期望和希冀,使我备感温暖。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希望成为我文学创作路上的又一个新起点。少数民族作家有责任有义务,以笔墨真实描绘各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将努力创作,为民族文化的交融发展尽绵薄之力。” 来自内蒙古的蒙古族诗人白涛虽不是第一次参加作代会,但心情仍然十分激动,他思考的是“时代风云化为诗”的命题。白涛认为,每个时代都需要诗人,关键是诗人本身能不能准确感知和折射自己所处的时代。“我们身处在剧烈变革的时代。我们的目光应该关注现实,用心体味生活之变,在更高的文化层面思考。展现给读者的,应该是我们的身心血泪,我们的一脉真情。诗当然是心灵的自然流露,但如何将我们身边发生的一切,融会到我们的思考与创作之中,发出独特的声音,是每个诗人应该努力的方向。即便很难达到振聋发聩,也能启迪心灵”。面对当今的时事风云变幻,无论使用哪个语种创作,一个民族诗人只要把自己的民族装在内心,表达真实的情感,就有可能做自己族群的代言人。 来自云南的哈尼族作家哥布是第三次参加作代会,他曾参加过第五次作代会和第七次作代会,再次踏上参加作代会的旅程,只想高举双臂大声呼喊:我又回家了!他说,在作代会这个大家庭里,总是感到舒心和温暖。最让他难忘的是第七次作代会上作家铁凝与全体少数民族作家的一次聚会,大家在一起聊天、合影、嘘寒问暖,回忆起来甚是温暖。哥布始终关注着少数民族母语文学创作,他认为,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最显在的文化,承载了民族的历史与现实、光荣与悲苦,在他看来,关心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就是关心他们的灵魂。近年来中国作协主办的《民族文学》创办了五个少数民族文字版本,并送到了寺庙、牧场、山村,丰富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生活,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扶持母语创作,所以他发自内心地说:“中国作协是少数民族作家的贴心人。” 作为一名以蒙文进行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格日勒图觉得参加作代会是对他今后继续创作的一种鼓励。他期待在会上学习新的文艺方针、政策精神,听取作家们的心声,增强自己的写作热情与信心。他同样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作协近年来对少数民族文学工作的重视与扶持,比如民译汉和汉译民工程、鲁院的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等多项措施,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更促进了少数民族作家和汉族作家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而内蒙古自治区大力推进的“草原文学重点作品扶持工程”和“蒙古语文学优秀作品翻译工程”,更是进一步激发了草原文学的生命力,让他感受到蒙文创作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壮族作家严风华说,参加作代会的心情就像参加壮族“歌坡节”,满心欢喜。“歌坡节”是农历三月三壮族的节日,无论男女老少,皆以盛装打扮,满坡满岭,以歌对答。他说:“两者如此相似,作为写作者,时刻都要像歌坡的歌手一样做各种准备,才能出口成章、对答如流。而这样的积累是源于日常的生活与劳动。写作者与歌手,都要在劳动中积累常识与智慧。只有这样,才不会忐忑。” 来自延边的朝鲜族作家郑风淑言谈间无不为自己的民族深感骄傲,对朝鲜族作家近年来的创作成绩更是如数家珍。“国运昌盛,则文化繁荣。中国的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给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作家群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深深根植于延边朝鲜族文学创作的深厚土壤,彰显朝鲜族的文化特色和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来自宁夏的回族诗人马占祥是第一次参加作代会,他说,作为一名基层的少数民族写作者,心中波澜起伏,对这次会议的收获充满着期待。他说,多年来他诗歌的写作视野始终聚焦于自己生活的黄土高原,此次走出来再往回看,更觉得需要努力用诗歌反哺自己生活的时代,展现民族地区的精神风貌。他期待自己能挖掘出更深更广的写作素材,以更好的诗歌作品为成长的故乡作证、为生活的时代作证。“盛世立言立德,我要以这次会议给自己的激励作为创作的动力,写得更好,写得更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