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在喜迎中国共产党95周年诞辰之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与福建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了由吴玉辉撰写,描述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谷文昌先进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谷文昌》一书,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无疑给正在筑梦路上奋勇前进的全党全国人民一次加油和激励,因而可以说是一部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学作品。 谷文昌原是太行山的一个石匠,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解放战争后期随解放大军南下福建,曾担任过东山县区委书记、组织部长、县长和县委书记,上个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在东山岛干过一些平凡而又轰轰烈烈的事业,给东山以至全党全国人民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他逝世已30多年了,至今东山人民依然深切怀念他;多年来,每到清明时节,东山人民有一个“先祭谷公、后拜祖宗”的习俗。因此,他多次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称赞。在这部作品里,作者以东山子弟、革命晚辈的身份,以深情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谷文昌当年在东山岛的动人事迹:历尽艰辛,带领东山人民植树治沙,把一个风沙遍地、受到兵灾重创的荒凉贫穷的海岛变成披上绿装、欣欣向荣的美丽的蝶岛,并在种树中与东山人结缘,“文革”中东山人以“揪斗”为名、保护为实把他从省林业厅接回东山保护起来;担着政治风险,坚持制定“兵灾家属”的特殊政策,惠及4000多户兵灾家属及数万与之相关的群众,打赢了1953年夏天的东山保卫战,激发了千万兵灾家属建设新东山的斗志;带领东山人民修堤、保护文物,并抵制极“左”思潮,让东山人民平安渡过三年困难时期,做到了不能饿死一个人,并做到“有‘代志’(事情)找谷书记”,成了全岛人民的贴心人。作品中,作者还生动地描述了谷文昌“文革”中下放闽西宁化的岁月,和在宁化同老区人民修水库、种高产田被称为“谷满仓”的动人故事。最后,作者专程到谷文昌的家乡采访,追述了他的苦难家世和成长历程,揭示了他成长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的传统文化基因。吴玉辉笔下的谷文昌,是一位既朴实纯粹又崇高伟大的人,是一位具有实干精神的英雄模范。 这部作品不仅为我们讲述了谷文昌的动人事迹和成长历程,更重要的是藉此总结和阐发了谷文昌精神。何为谷文昌精神?作者在本书的《后记》中把它归结为“是党的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是干事业激情与求真务实精神的完美结合”,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我以为还应做这样的补充:谷文昌精神也是一个共产党员优秀品质与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高度融合。谷文昌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受党的教育,自觉承担一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革命职责,严格要求自己,以“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格言作为座右铭,体现了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品格;而在他成长过程中,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作者在结束谷文昌故里之行后写下的这段话是值得品味的:“林州之行,使我感悟到谷文昌成长的根与源。博大厚重的中原文化,慷慨侠义的燕赵文化,尚实通达的三晋文化熏陶着谷文昌,使他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中华民族崇德向善的传统文化和强烈的家国情怀……”我以为找到谷文昌成长的根与源,也就是传统文化的基因,对于揭示谷文昌精神是至关重要的。这部作品在揭示谷文昌的道德情操和文化基因方面虽略嫌不够深入,却是重要的出彩的一笔,而如何把一个先进人物的革命情怀、革命品质同传统文化的精华高度结合起来,这正是谷文昌精神的闪光之点,也正是我们今天学习谷文昌先进事迹、弘扬谷文昌精神的切入点。 关于报告文学写作方面,这部作品有几个特色也值得一说。一是作者以寻访谷文昌坟前那个插满香火、凿着“谷公——人民敬仰”六个字的花岗岩香炉的捐赠者为线索,把谷文昌在东山岛14年所做的好事以及下放宁化岁月的先进事迹串联起来,这种被称为探寻揭秘式的结构方式是值得称道的。二是作者通过大量深入的采访而获得丰富的素材,又善于在一些平凡处深入开掘,从而揭示出谷文昌精神,这种动人的叙述与善于从细节处深入开掘相统一的写法,也是值得称道的。诸如谷文昌到厦门植物园采摘木麻黄树籽的故事,谷文昌的自行车上总是绑着一把小锄头的细节描写,还有保护西埔中兴街两棵古榕树的故事,寻找丢失的关帝庙大钟的故事,等等,这些小故事的讲述和细节的刻画,都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作品中,凸现谷文昌的精神。此外,不少闽南俚语歌谣以及歌唱谷文昌歌曲的歌词穿插引用,还有篇末那文辞华美的《东山赋》的植入,都为渲染气氛增色不少。因此,作为一部报告文学作品来看,它不仅题材重大,而且品质优秀,是值得重视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