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宁肯:一个创造了自己文体的作家——著名作家宁肯访谈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慈溪文艺 陈晓旻 参加讨论


    
    人物简介
    宁肯,1959年生于北京,中国当代小说家,北京作协签约作家。现为《十月》常务副主编。八十年代写诗,九十年代写散文,系“新散文”代表作家之一。1998年开始长篇小说写作,已出版有《蒙面之城》《沉默之门》《环形山》《天·藏》《三个三重奏》等。著有散文集《大师的慈悲》。先后获第二届、第四届老舍文学奖,首届施耐庵文学奖,第七届北京文学艺术奖,以及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首届香港“红楼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提名、首届美国纽曼文学奖提名。
    6月6日,第四届《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颁奖典礼在慈溪隆重举行,宁肯的《三个三重奏》和刘心武的《飘窗》等5部作品获奖。
    与其说宁肯是个当代作家,我更愿意把他看作是个当代艺术家。因为他总是在尝试全新的艺术方式来表达内容讲述故事,他总是在尝试用一种全新的文本方式来表达当代复杂多元的生活。他坦陈:“我们近代以来或者说现代以来的小说,从深层次的原因来讲一直存在着怎么写的问题,我觉得中国特别缺少一种小说家,叫做影响作家的作家。”
    《三个三重奏》
    用装置的方式来结构小说
    宁肯刚获奖的作品《三个三重奏》让人眼前一亮,不仅仅因为腰带上有阎连科的首肯:“宁肯是中国最有个性和十分罕见的作家,就是放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也有自己的舞姿和歌声。”更因为莫言的高度评价:“宁肯是一个创造了自己文体的作家”。
    谈到小说,我们习惯于先谈主题,谈内容,可是,宁肯给我们的不止这些。《三个三重奏》是一个关于权力为主题的小说,以类似室内乐三重奏的手法,用第一人称对国企老总、省一把手大秘、临终关怀志愿者三个人的故事作不同维度的讲述,绘就当代现实生活的一副副众生相,展示和诠释了权力演进的历史,以及权力在日常生活领域中对两性的影响、对人的异化。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的文本,将尖锐的社会批判与深刻的人性解剖结合在一起,成就了自己的故事与文体,充满了思考和令人不安的惊讶。
    三重奏的结构方式来自于他的思考。他告诉记者,当下生活的复杂、多元,甚至荒谬,用传统的写作手法已经明显无法适应,也无法概括。若用传统小说的一条线的时间结构局限性很大,会遗失很多内容。虽然读者已经习惯了这种轻松的阅读方式,习惯用简单的方式来了解复杂的世界。但他还是想挑战想突破。
    在创作《三个三重奏》前,宁肯着手阅读大量的通俗官场小说,发现这种类型小说很好地分析了社会、历史、人性等原因,但因为过于写实而停留在“通俗层面”。“齐白石说的一句话很深刻,学我者生,像我者死,文学创作也如此,既要面对现实,也要超越现实。”宁肯说。
    宁肯表示:“我们近代以来或者说现代以来的小说,从深层次的原因来讲一直存在着怎么写的问题,我觉得中国特别缺少一种小说家,叫做影响作家的作家。在谈及影响作家写作的作家时,人们时常提到外国作家,卡夫卡、卡尔维诺、马尔克斯,每个人似乎都受到西方作家的影响,为什么较少谈到中国作家?我们有非常棒的影响读者的作家,甚至影响社会的作家,但为什么缺乏影响作家的作家?”
    宁肯补充说:“影响作家的作家,他首先是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个作家是怎么写的,他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后人去反复研读。我们读经典作家作品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学习他们怎么写,怎么结构小说,怎么提炼人物,怎么用一种创新的精神来构置自己的小说,这方面我觉得在未来的中国小说中存在着很多的可能性,需要我们中国作家在这方面做出努力。”他认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在写作的时候思考这些问题,也许根本不被认可,也不具有指导性,但起码具有探索性,这是一个作家的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
    为此,他提出了“文学的装置”这个概念,装置,是空间的艺术;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宁肯尝试用空间艺术来展现现代小说,也就是用空间的变换来展现时间轴上的故事,不同的空间来承载不同的故事。那如何完成时空的转换?在《三个三重奏》中,他采用的是“注释”的方式,也就是通过叙事来对问题进行解释,那是另一个空间与“正文”的对话和解读。
    创作中,虚构和非虚构之间有着很广阔的过渡地带,可以进行重组和变形,产生新的东西,思路会广阔很多。
    《蒙面之城》
    被视为是网络文学的代表作
    宁肯给人的感觉像一匹小说界的黑马。而且他第一部长篇小说《蒙面之城》是发在网络上成名的,并被视为是网络文学的代表作。
    说起来也是很有故事,并充满偶然性。经过多年的沉寂,1999年,在而立之年,宁肯终于推出了他的第一部西藏题材的长篇小说《蒙面之城》。《蒙面之城》充满寓言风格。从寻求“精神上的父亲”出发,步入了上世纪90年代欲望化的世界,多彩的现实,纷繁的人生。表面上看是“无根的一代”、流浪者的足迹、“另类”的构想,实际上又有着深深的精神追求与灼热的心。
    小说完成之后,他投向国内几家有影响的大型文学刊物,然而都遭到了拒绝。失望之下宁肯把小说发到了当年著名的文学网站“榕树下”,引起网友关注,然后他又在新浪网上进行了全文连载,没想到这篇小说在网上连载后好评如潮,迅速引起文学界的注意。《当代》杂志于2001年第1期将“网事随笔”栏目改为“网络文学”,并分两期刊出《蒙面之城》修订本,并在“编者按”中指出:《蒙面之城》“正在给我们树立一个标志——‘网络文学’同‘非网络文学’比肩的标志”。作家出版社也于2001年4月出版了单行本。因而,《蒙面之城》被视为是网络文学的代表作。2001年12月《蒙面之城》获“《当代》文学拉力赛”总冠军,2002年10月,《蒙面之城》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优秀长篇小说奖。
    然而,尽管宁肯对网络文学很有感情,但,今天他是失望的。他说:“当时也许因为网络文学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反而给了纯文学的自由空间,但是现在网络文学没有如预期那样释放纯文学的能量,反而随着网络文学的商业化,很快地向俗文学靠近,并让纯文学处于边缘。
    宁肯回忆了自己的写作经历。中学的时候老师把他的文章在课堂上念,然后说:“写得很好!不过写的是短篇小说。”他才知道自己原来还会写小说,虽然他对小说的概念是模糊的,但这让他确定了自己的文学理想。上大学后,他正式开始了写作。
    为了学习语言,他对诗歌发生了兴趣,他称“尤其是北岛的诗爆破了我的语言”。后来他又开始写散文。15年写诗经历,为他的散文和小说创作带来重要影响,并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多有隐喻、象征,逻辑精准、文字轻盈。这使得他与多数中国小说家区别开来。
    西藏支教生涯给他精神高线
    说起为什么会“多年的沉寂”?不得不提宁肯去西藏的两年支教生涯。
    出生于北京,又顺利地在北京上大学,而后被分配到北京的一所中学任教,一切波澜不惊。宁静的生活对于作家也许是一种束缚。1984年,正好有一个机会去西藏支教,宁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一起去西藏的28位教师,大多都愿意留在城市中学,只有宁肯主动报名去了郊区中学。因为他想,郊外更接近西藏的本质。
    学校就在拉萨不远的乡村,建在一个山坡上,拉萨河从下面流过,上面是西藏著名的大寺院哲蚌寺,有牧场、农田,有宗教气氛。“西藏带给我的影响是整体性的。首先是大自然的壮观震撼了我,其次是西藏的内质打动了我,我觉得写作也必须像圣徒之于宗教,有虔敬之心,在我没有完全化作自己内在生命体验的时候,我无法动笔。”
    宁肯说到一些难忘的细节。夏日冰雪消融的时候,雪水会沿着山坡蜿蜒而下。一个五六岁小孩自顾自在那儿玩,湍急的水流对他是个“鸿沟”,看跨不过去,他就玩起了水,可惜没有玩具,他就脱下一只鞋子玩了起来,忽然不小心被冲走了,他干脆把另一只也放入水中,默默地看它被冲向远方……对远方的遐想是人类童年的共同梦想。有一次,他散步居然走到了传说中的“天葬台”,看到寂静空旷的“天葬台”上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根又粗又黑亮的长辫子,上面还扎着鲜艳的红色头绳,那一刻,他没有恐怖感,而是一种震撼。反而觉得充满诗意,充满生命的想像。
    在西藏,他自觉地以藏民的身份潜心生活,观察与思考,追寻与体验,虽灰头土脸,默默无闻,却感到自己已看到了圣洁之光。“我到西藏以后,生命体验已经到了一个顶点,其他都有点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味道。西藏使我具备了一个无形尺度,比如看人生、看人际关系,看是非,看利益。”
    西藏给宁肯的精神高线,使他强烈地感到,应该有与西藏品格相呼应的精神高度,应该有与西藏经验相匹配的大作品。因此他中断了正如火如荼的散文写作,沉下心去,搞他的西藏长卷。
    经过多年的沉寂,1999年,宁肯终于推出了他的第一部西藏题材的长篇小说《蒙面之城》。宁肯在谈到《蒙面之城》的创作时说,小说的思路是偶然得到的。有一天在街头听到了《阿鼓姐》的旋律,苍凉、悠远的曲调让他“魂飞天外”,闷积内心多年的“西藏情怀”一下子被唤醒了,突然间找到了写作的突破口。
    2010年,相隔整整十年之后,宁肯的第二部西藏题材的长篇小说《天·藏》问世。正如他自己期待的那样,作品再次引起轰动,而且是更大的轰动。小说描述了一个知识分子将自我放逐到西藏的故事。作品写法独特,运用了大量叙事性的“注释”,构成小说的第二文本,被称作一部具有佛教坛城特点的“立体小说”。
    作者系《宁波晚报》记者
    
    《人民文学》副主编宁小龄(右)、慈溪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华红(左)为宁肯(中)颁奖
    
    参观慈溪上越陶艺研究所
    
    参观陈之佛艺术馆
    
    在鸣鹤古镇采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