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廖奔 ▲廖奔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廖奔部分著作 演讲人简介: 廖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戏剧理论家、戏曲史家和文化学者。代表作有:戏剧理论《中国戏曲发展史》、《中国戏曲声腔源流史》、《中国古代剧场史》、《中国戏剧图史》、《廖奔戏剧时评》等,纪实文学作品《美利坚的诱惑》,散文集《行色匆匆》、《淡空鹤影》,共20余种;主编“蓦然回首丛书”、《中华艺术通史(宋)》等著作数10种;发表论文、散文、杂文、诗歌、剧本、辞赋等600余篇。先后获得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优秀著作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田汉戏剧理论奖等奖项。 编者短评: 今年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社会各界对此有诸多相关的纪念活动,汤莎经典是演艺界的“宠儿”,学术界对此也有诸多评论文章。演讲以此为学术视点,从比较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即汤莎二人应该如何进行比较,并亮明观点。接着,重点从二人生平经历、时代认知、作品地位及文化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即从比较学出发,将剧作中那种共同关心人类情感和命运的情怀以及作品中表达的深刻的人文内涵等进行比较。 汤莎二人的生平经历 今年恰值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媒体刊发了众多的汤莎比较文章,其中有严肃的学术论文,也有胶于一端的偏执论说,我以为这触及到异质文学和异质戏剧应该怎么进行比较的问题。我的观点是:两人不能强行比较高下,而必须认识他们各自在自己文化里的审美价值。 我回顾了汤莎比较史,也浏览了一些网络文字,发现对汤莎的评价各有千秋,但多数都没有领会比较的真谛。大家知道欧美开发的比较文学主要方法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之类。影响研究好理解,前者对后者发生了什么影响,欧美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的影响,西方戏剧影响中国产生话剧,西方电影、芭蕾、歌剧落地中国后的发展等等。平行研究则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的研究,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在汤莎之间,影响不曾发生,当然主要是平行研究,但汤莎平行研究似乎主要是国人在做,而且更多走向价值高下的判断,主要就是在说汤显祖可以与莎士比亚相比肩。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生平。 汤显祖一生是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然后理想破灭回归文学创作。他12岁能诗,有神童名,14岁考中秀才,21岁中举。后来两次参加中央考试,当朝首辅张居正想让自己的几个儿子取中进士,为遮掩世人耳目,打听到海内最有名望的举人无过于汤显祖和沈懋学等人,就去请他们做陪衬,声言只要肯同宰相合作,就许他们考中头几名。沈懋学等趋炎附势,果然中了高科,汤显祖拒绝招揽,说“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于是名落孙山。家乡抚州听说了汤显祖的科场义举,全城相迎,称赞他为“真正状元”。然而众考官都知道汤显祖是张居正眼中钉,致使他一直到34岁才以极低的名次中了进士。他出任南京太常寺博士闲职七品官,管宗庙祭祀,但却看不惯官僚体制腐败和权相申时行把持朝政,愤而给皇帝上《论辅臣科臣疏》进行抨击,被贬为海南徐闻县典史,一时名闻四海。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他减免苛政,扶助农桑,兴教劝学,纵囚放牒,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48岁时愤而弃官归里。从此汤显祖打消仕进之念,潜心创作,一生写出许多诗歌文章和四部戏曲作品。汤显祖是一位对封建社会有着多种贡献的士大夫文人,并非仅只是一位剧作家。 莎士比亚一生混在剧场里,是一个戏剧艺术家。他出生于英国中部埃文河畔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父亲经营羊毛、皮革及谷物生意,担任过镇长。他7岁进入一个文法学校,读了六年书,学过拉丁语和希腊语。因父亲破产,未毕业就独自谋生,当过肉店学徒,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职业,这使他增长了社会阅历。22岁到伦敦,当时戏剧正在风行,他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加入剧团,先做演员,然后当导演、编剧,后来成为剧团的股东。他所在的剧团后来成为詹姆斯一世“国王的供奉剧团”,他的剧本也从而蜚声社会各界。1596年他获得“绅士”称号和贵族纹章,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最后时光。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7部剧作,154首十四行诗,虽然被当时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嘲笑为“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却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拥护和爱戴。莎士比亚一生以戏剧为安身立命的工具,从演出到导演再到创作,进行过丰富的实践,终生从事戏剧事业。他从戏剧中获得自己的价值认可与荣誉,同时也获得生活来源和社会地位,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平民戏剧家。 汤莎比较的有关论述 最早提出汤显祖可以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是《中国近世戏曲史》的作者、日本人青木正儿。他1930年在这本书里说,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我们国人听了很高兴。这个比喻恰当吗?恰当,因为说的是他们在各自文化中的位置,说汤显祖在中国戏曲史中的位置相当于莎士比亚在欧洲戏剧史上的位置。但后来国人为证实这一说法所进行的汤莎具体比较,却往往遭遇困境。例如1946年,复旦大学教授赵景深先生最早的比较论文《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提到二公的五个相同点:一、生年接近,卒年相同;二、同在东西方戏剧界占有最高的地位;三、创作内容都善于取材他人著作;四、不守戏剧创作的传统规律;五、剧作最能哀怨动人。这种论点在今天看来虽然显得牵强,但却是汤莎二人比较的理论开创者。 和赵公一样,最近文章大量走相似比较一路,极力寻找汤莎共同点。例如说二人的戏剧其实非常接近,都是开放式结构:莎士比亚戏剧一改西方古典戏剧“三一律”规范(这其实是误解,“三一律”是两百年后才被古典主义奉为圭臬的),呈现自由流动的叙事结构,时间、地点不受舞台约束;汤显祖戏剧属于明传奇,一改元杂剧大多只有三四幕戏的惯例,成为长度与结构都比较自由的戏剧。例如,说他们都在早期作品中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而在后期作品里展现了悲观失望的世界观;再如,说汤显祖的四部戏剧作品都包含梦境,莎士比亚作品近一半与梦有关;又如,在写“情”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都运用了超自然的精灵来促进爱情之梦的实现(如《紫钗记》和《牡丹亭》中的花神、《仲夏夜之梦》中的仙王和《辛白林》里的朱匹特),都在作品中表现了情对生死的超越(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哈姆雷特》里的奥菲丽娅都经历了爱情“朝向死亡的存在”)。还有,汤显祖的《牡丹亭》、《南柯记》与莎士比亚的几部浪漫剧都涉及了复活的母题,《牡丹亭》和《波里克利斯》中的开棺场景有许多相似之处,《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复活和《冬天的故事》里赫迈欧尼的复活都借助了艺术形式绘画和雕塑,等等。这些比较有没有价值?有一些,说明人类思维或东西方思维有共通点,仅此而已。但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无非是说你有的东西我也有,一而再再而三地论证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而已。 而上述相似论证显得十分软弱无力,因为它包含的隐性前提还是以莎士比亚为标杆,只是说汤显祖也有能够着莎士比亚的地方。因此无论你怎么论,汤显祖都无法真正和莎士比亚平起平坐,反而还暴露出许多地方汤显祖都无法匹敌莎士比亚。于是,一些网络评判就走向另外一面,干脆说汤显祖无法和莎士比亚相比,说“莎翁戏尽是人生智慧、充沛的感受和对世界的思考,汤显祖虽然词写得真是好,但总归是些才子佳人终成眷属,和王朝更迭、生死迷津之类,到底还是无法与莎相比”;认为“中国古典戏剧地域性强,缺乏普世性”;所以只有东方人说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而西方人却不说莎士比亚是西方的汤显祖;今天莎士比亚的世界声誉如日中天,谁知道汤显祖呢?连中国都没几个人知道。 于是又有人出来捍卫汤显祖,指出他的创作难度大云云。最早是1964年徐朔方先生写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一文,说汤显祖依谱按律填写诗句曲词,莎士比亚则以话剧的开放形式施展生花妙笔,相比较而言,汤显祖的创作空间与难度更大。现在则有许多文章千方百计美化汤显祖,说他作品的美感远超莎士比亚;说汤显祖是文人、哲人,莎士比亚是戏剧人、剧场人,高下自判;说汤显祖有治世理想,为民生奋斗,莎士比亚为钱奔忙,为英镑折腾;说考虑到各自的价值观与所处环境,汤显祖取得的“相对成就”要远远超过莎士比亚。也有谦虚点的说法,说就人格与文本的美感而言,至少汤显祖是不逊于莎士比亚的。还有更谦虚的,说莎士比亚有剧作37部,汤显祖只有“临川四梦”,汤虽然有点惭愧,但其篇幅和演出时间却比莎士比亚的每一部剧作都要长。《罗密欧与朱丽叶》虽有五幕二十四场戏,演两三个小时,也不过相当于《牡丹亭》的四出戏而已,而《牡丹亭》一共有五十五出,要演二十多个小时(这种说法完全不考虑戏曲唱腔占用更多的时间)。说莎士比亚流传下来只有154首十四行诗,而汤显祖写诗达2273首,还没算30多篇赋。更有为汤显祖辩解的,说汤显祖的完美和才分并不弱于同时代的西方同行,为何没拥有与之相称的世界性声誉呢?因为汤显祖主要想做官治世,没把精力放在戏剧创作上等等。 这些论断都在努力攀附,甚至不惜抬己贬人,都没有把握住比较的真谛。比较研究不是为了争优劣、赛高低,而应该站在世界文学的立场和视野上,来参照和比较不同的民族文学与他者的外国文学,目的是构建更为科学的认知,发掘人类文学特别是异质文学各自的特点和独特价值。比较文学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 汤莎比较的科学表达 为什么汤莎比较不能沿着正确途径前进呢?东方人心理阴影的遮蔽!百余年来西潮东渐的渗透压,使得中国人在屈辱中感受西方文化的优越感和西方中心论,从而作出抗争性反应,这是鲁迅描写的阿Q“我祖上比你富”的心态。这种心态有其历史合理性,你欺负了我还不许我不满?但这种后殖民心态的立场,在中国今天走向文化复兴的国际背景下,应该休止了。我们需要的是平等的文化交融、沉静的学术研究,而不是虚张声势的攀比心态。文化自信,首先就要确立自信的姿态。 汤显祖不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影响力,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首先,是汤显祖题材比较狭窄,而莎士比亚题材广泛。汤显祖“四梦”就只有一个范围:封建官宦生活。《紫钗记》《牡丹亭》写官宦家庭爱情:《紫钗记》里才子李益与霍小玉成亲后中状元,卢太尉欲招女婿李益不从,被发配到边关任职并带累霍小玉遭受种种磨难,最后侠客黄衫客帮助他们见面并奏明圣上,奉旨成婚;《牡丹亭》里官宦女儿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因梦成情,后杜丽娘病死,柳梦梅掘棺相会,被杜父吊打,最后柳得中状元奉旨成婚。《南柯记》《邯郸记》写官宦政治生涯:《南柯记》里淳于棼酒醉后梦入大槐安国(即蚂蚁国)被招为驸马,后任南柯太守、加封左相,权倾一时,淫乱无度,终于被驱逐,醒来却是一梦;《邯郸记》里穷途潦倒的卢生在邯郸小客店遇到仙人吕洞宾,抱怨自己命运不济,吕仙给他一个磁枕入睡,卢生在梦中经历了五十余年宦海风波,发达时为相封侯,倒霉时发配鬼门关,老婆被打入机坊做女工,八个儿子也被逐出京城,一梦醒来,店小二为他们煮的小米饭尚未熟,遂看破人生出家。莎士比亚剧作则涵盖了广阔的生活内容,他的戏剧题材包罗万象,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宗教、军事、外交、商业、民俗……那个时代所拥有的一切,几乎都可以在莎士比亚剧作中找到投影。我们只要看看他众多悲剧、喜剧、历史剧的名字就可以感知,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包括著名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儿》、《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历史剧有:《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约翰王》等。 其次,两人在各自文化中间的影响力原本也不一样,明显莎士比亚大于汤显祖。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大夫文人,汤显祖表达的是传统儒人士大夫的思想感情,他的影响力因而也只局限于文人圈,甚至还被遵经重史的正统文人所轻视,戏曲毕竟只是小道,所以汤显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影响并不是最高最大的。中国有那么多的文化名人,文学有屈原、李白、杜甫到曹雪芹一大串,戏曲也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洪升、孔尚任一大串。混迹市井的莎士比亚则代表市民文化的趣味,在他的戏剧大厦中,拥挤着帝王、贵族、富商、平民、流浪汉社会各色人等,他们一起工作着、努力着、挣扎着,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完整性。莎士比亚剧作从而成为当时英国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受到社会阶层广泛的注目与爱好,莎士比亚也成为西方文学和戏剧的集中代表,尤其成为英语文学的鼻祖。 其三,不同的文化语境更造成莎士比亚影响广远,汤显祖则名限国门。几百年来,莎士比亚剧作被翻译成各国文字,成为世界戏剧舞台上最为盛演的内容,可以说有剧院就有莎士比亚,各国剧院也都以上演莎士比亚剧作为荣。莎士比亚成为被各国专家学者研究最多的戏剧家,“莎学”成为国际“显学”,莎士比亚的剧本则进入大、中、小学教科书而成为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和文学艺术积淀。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还通过决议,把每年4月23日莎士比亚逝世日作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汤显祖则不仅世界不了解,即使就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清代也已经黯淡下来。汤显祖身后,演出“四梦”的昆曲由于只流行在士大夫文人中,脱离平民趣味,不被“下里巴人”欣赏,很快被后起的梆子、皮黄等声腔剧种所取代。《牡丹亭》成为文人手中把玩的雅物,其中倡导的“至情”观念更非普通人所易于理解并能产生共鸣,因而从清代开始就不能进行全本演出,只有《春香闹学》、《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零散折出流传在舞台上,成为小众的昆曲舞台上的保留剧目。 尤其是,在莎士比亚产生世界性影响的光环下,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一个最重要的事实:莎士比亚的光芒得到了一个巨大历史投影的极度放大,随着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后英语世界扩张和世界文化的西潮东渐之风覆盖了全球。欧洲殖民携带着戏剧向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播散,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莎士比亚戏剧也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迅速成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而印度、中国、日本和南亚这些有着自己古老戏剧传统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语种的国家,都在自己的舞台上引进了西方戏剧样式,也建造起众多的西式剧院。西方戏剧尤其是英语戏剧于是在20世纪成为全球性文化现象,莎士比亚则成为其共同的标杆。在这个巨大的历史机遇下,莎士比亚的影响扩张到极点。相反,汤显祖的影响也随着传统戏曲的衰败萎缩到极点。 事实上,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完全是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不同历史进程、不同时代任务的他者。两位戏剧家的文化背景、历史环境和时代认知完全不同,人生价值实现和意义追寻的方向也不同,因而其人生道路迥异。汤显祖是士大夫代表,莎士比亚是市民阶层象征,当士大夫阶层随着古代社会逝去,市民阶层则随着新兴时代到来崛起为中产阶级成为今天社会中坚,两者命运自然判若两途。比较文学必须考虑到这种种基因、环境和语境差异,才能确立起科学性立场。 今天,用高下来区分文明的势能型思维被每一种文明都有其存在合理性的理解所代替,我们终于可以平静面对文化差异了。我们今天对汤莎进行研究和对比,可以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戏剧家的不同创作和生命轨迹,看到他们确立起不同的文化价值留下不同遗产,而这些遗产对今天来说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就够了,不需要人为去抬高一个打压一个。 我认为,在新世纪东西文化交流的双向努力中,今天世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这两位戏剧大师逝世400周年,比较文学关注的方向应该是:从他们的剧作共同关心人类情感和命运的角度,体味其经典作品的深刻人文内涵,重新认识人类智慧和人类情感的本源,也品味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各自审美特征,了解我们共同和不同的历史传统,把握中西戏剧不同的样式品性与美学原则,从而确立人类文化艺术丰富性、多样性和异质性的认识。未来世界文化的前景,将取决于时代的这种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