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五金”工程助力广东再攀文学“高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南方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1/6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知干。 陈忠毅 摄
    
    
    
    
    
    本期导读
    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周年之际,广东省作协出台《广东省“十三五”文学发展规划》,鲜明提出实施“广东文学攀登高峰”战略以及五大“金”字工程,从创作、评论、网络文学、人才、传播五个方面全力推动广东文学高峰的建设。
    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知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时期是广东文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将通过文学院作家签约制度改革等措施,造就一批能够潜心创作、扎根岭南题材的核心作家队伍,实现本土改革开放重大现实题材作品的突破;通过文学创作基地建设和探索文学作品的孵化、推介和产业转化的市场机制平台建设,实现作家作品的效益和影响最大化。此外,人才引进计划还将从全国陆续引进一批重量级实力作家入粤,为广东文学事业勇攀“高峰”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南方日报 陈龙 实习生 孙健 黄思琪 图片为资料图片(除署名外)
    目标
    为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画像立传”
    广东文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初期曾经出现过一批影响巨大的作家和作品,如建国后欧阳山、秦牧、陈残云、萧殷、杜埃、吴有恒、黄秋耘、黄谷柳等创作的《三家巷》《一代风流》《香飘四季》《艺海拾贝》《红色娘子军》《山乡风云录》等,新时期陈国凯、吕雷、刘斯奋、张欣、郭小东等主导的“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心态史写作”“都市文学”“知青文学”等。
    广东本土文学创作题材是一座“富矿”,包括重大革命、历史名人、华侨、民系文化、文化遗产、近现代先行者、近现代工商业、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张知干特别强调“要踏准时代的鼓点进行艺术探索”,并提出将“改革先锋题材”“改革开放重大现实题材”“海上丝绸之路题材”“中国(广东)品牌题材”作为首要突破的四大本土重大现实题材。
    “改革开放初期,《情满珠江》《公关小姐》《外来妹》等拍成影视剧后轰动一时。我认为,广东作家面向全国的根本优势,就在于立足广东;本土与重大现实题材的结合点,就是改革开放。为改革开放这个伟大时代画像立传,是时代赋予广东文学工作者光荣而重大的历史使命。”张知干表示。
    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杨克认为,这些年来,广东乃至整个中国变化巨大,文学有责任和义务捕捉大变革时代下环境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冲击以及处境变迁给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在艺术创作上,作家对于时空距离较“近”的题材,把握起来存在较大难度,因为受到的各种限制和约束比较大,这在客观上给创作带来了挑战。
    此外,杨克还谈到,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雁雄曾提到,广东的作品在取名上应该更大气。《七十二家房客》《外来妹》等作品通俗易懂,但不够大气,人文味、历史感和文学性还有待加强。广东作家应当“既要会生孩子,更要会取名字。”
    广东文学院院长熊育群是移民作家的代表,他来广东快30年了。在抗战题材长篇小说《己卯年雨雪》风靡全国之际,他表示下一部小说将书写一帮湖南人在广东打拼、扎根的命运故事,希望通过他们的经历来反映广东社会历史的变迁跟人物的命运。“因为我熟悉这帮人,同一个村庄几十个人一起来到广东,发展得不错。这是广东提供的机遇,同时广东的发展跟他们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这些我有切身的体会,我要写的就是普通人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命运、与时代的深切关联,还有处于时代洪流中的人的巨变。”
    机制
    打造竞争平台推动创作与市场对接
    市场化IP打造,是广东省作协实施“广东文学攀登高峰”战略的全新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我始终觉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的建立完善,我们也应适应社会的发展变革,通过市场机制的运作,进一步拓宽作家和作品走向市场、走向社会、走进人民群众的途径和渠道,实现社会影响和市场效益的最大化。”张知干说。
    为此,省作协正积极推动文学创作基地建设,探索打造一个集文学作品的孵化、推介和产业转化于一体的平台,用市场化运作,将创作、出版、编剧、影视制作等各个环节彻底打通,形成一体化竞争和交易机制,提升优秀文学作品的产业价值,拓展作品出版及成果转化的路径,使优秀作品的社会影响不断放大和扩散,最终推动文学的繁荣兴盛。
    “现在出版社、影视公司也在找好作品,但是到哪里去找呢?最好是通过一个竞争平台来考核,发挥市场机制的力量。比方说,出来一部好作品,大家互相竞标,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力就体现出来了。”在张知干看来,文学作品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必须以社会效益为首位,但经济效益也应当被纳入考虑范围。“如果通过市场化机制的运作,使创作导向正确、市场认可、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文学作品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体现和实现,使作家成为一个受追逐、受尊敬的职业,使作家们过上体面、尊严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好?”
    在9月25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上,省作协与南海区委、区政府以及珠江电影集团公司、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省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国艺影视城签署六方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的网络文学创作基地和转化平台,这正是推动广东文学产业化运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在网络文学在市场化运作上走在前面,其实,传统文学创作在这方面更是大有可为,应积极探索。”张知干强调,“地处改革开放先行地,广东文学工作者不能当改革的旁观者,理应在文学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与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并肩前行,勇于作为。”
    人才
    人才:吸引更多“过江龙”融入“文学粤军”
    近些年,广东文学相继产生了“中青年女作家群”“打工文学作家群”“青年诗人群”“移民作家群”“80后新锐作家群”等多个特色创作群体,其中70后、80后作家的实力尤其强劲。
    “陕西有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这些大师,但是目前年轻作家并没有广东多。像黄金明、陈再见、王哲珠、郑小琼、王威廉、马拉、旧海棠、陈崇正、钟二毛这些名头响亮的青年作家,我们有几十个。”杨克兼任《作品》主编,他透露,在近两年《收获》《小说选刊》《人民文学》等杂志评选、转载的青年作家作品中,广东的80后、90后作家“露脸的比例非常高”。
    但对于广东缺少文学名家大家的现状,杨克认为这是不争的事实。以茅盾文学奖为例,自从刘斯奋《白门柳》获得第四届茅奖以后,广东作家已经有22年的空白期。为此,省作协提出的“文学名家造就计划”将在创作引导、资金扶持、推广宣传等方面全力投入,并创建一批文学名家工作室,争取为广东文学优势门类分别造就2名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大师”。
    杨克指出,虽然文学作品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作家个人才华、努力、机遇等,但在创作上进行引导,组织方面加以扶持,营造创作的氛围和更多的机遇,对名家大作的诞生也会产生重要作用。
    他以去年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上海作家金宇澄为例:“金宇澄写《繁花》之前没写过多少篇小说。我20年前就认识他了,以为他只是个编辑。所以说广东有没有大作家,我也不敢说没有,可能有一天突然就有一个冒出来,所以培养文学土壤很重要。”
    另一方面,广东作协也计划在未来几年实行“引进人才计划”,从全国各省市引进、外聘一批一流文学人才到广东,融入“文学粤军”,为其提供宽松的创作环境。作为广东文坛的“过江龙”之一,青年作家王威廉认为,所有来到广东生活的作家都是广东文艺队伍中的一员,外来者可能对当代广东社会变迁、群体性精神演变更为敏感。“是不是广东人来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的是广东,而且写得好。”
    高端访谈
    “重塑辉煌是广东文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知干:
    南方日报:广东作协提出“攀登文学高峰”战略的背景和初衷是什么?
    张知干: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的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改革开放先行者和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的广东文学工作者,应顺应时代要求,把握发展机遇,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上领先一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开创文学发展新局面。
    其次,这是客观判断广东文学发展状况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文学的蓬勃发展及取得的显著成就,奠定了广东作为全国“文学大省”的坚实地位,形成了“文学粤军”的响亮品牌。但是,客观来讲,广东文学也经历了辉煌之后的平淡期。特别是近些年来,广东文学的声音在全国减弱了。引领风潮,重塑辉煌,这是时代赋予广东文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再次,这也是基于广东文学发展的优势和条件而提出的。众所周知,广东是文学创作的沃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独特的文化资源、庞大的文学队伍及开阔的创作视野。特别是一直以来省委和省政府对文学工作高度重视、领导有力,努力为文学事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为激发文学活力提供了有利政策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分析当前文学存在的问题时,明确提出了文学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是一个事关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标志性问题,也是新时期文学工作必须努力突破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鲜明地提出“广东攀登文学高峰战略”,并配套提出“五金”工程,就是为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高度的文学自信,努力推动新时期广东文学的重新崛起。
    南方日报:您认为怎样才能实现广东重大本土题材作品创作上的突破?
    张知干:一地域有一地域之文学,一时代也有一时代之文学。盘点广东文学创作成果,我们常常会遗憾地发现,38年来,立足广东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反映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历史征程的时代杰作还较为欠缺。文学经典的成功,有许多创作上的经验可以总结,其中最大的启示就是,作家找准了本土题材和现实题材的最佳切入点。因此,我们提出“本土重大题材突破计划”,就是要发挥广东文学注重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传统优势,统筹、规划广东文学素材,组织和扶掖一批有大气度、敢碰大题材的作家,大力催生改革开放时代题材的“扛鼎之作”。
    就具体措施而言:一是加强资金扶持,特别是省作协将设立“霍英东文学基金扶持项目”,扶持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导向性、有影响力的“粤味”文学作品。二是推出文学导师制度,开展文学创作“传、帮、带”工作,对100名具有潜力的青年作家骨干进行文学创作指导,推动改革开放题材创作发挥集群效应。三是实行“作家扎根计划”,着眼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环境,提炼有文化底蕴、有地方特色的创作主题,让作家接地气、心中有底气、创作有灵气、作品有人气。
    要出文学精品,就必须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核心文学创作队伍。为了让作家潜下心来从事重大文学题材的创作,我们明确提出将广东文学院从文学部独立出来,厘清文学部管理服务职能与文学院的专业创作职能之间的区别,使广东文学院成为真正的“作家之家”。另一方面畅通文学人才进出渠道,面向全国公开招入一批文学才俊,专门从事重大文学题材的创作。如果广东文学院有30名作家,每人承担一至两部重大现实题材的创作任务,一年内就会产生30到60部作品。如果有一半作品成功,就会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其中有1/10成为精品力作,几年下来,广东文学的“高峰”就有望形成,在全国的文学地位也就凸显出来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