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落下帷幕。隆重的颁奖礼上,最引人注目的不是熠熠星光,而是那些电影界的新鲜面孔。 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唯一的国产新片单元,今年有13部影片从百余部报名影片突围参评。影评人和传媒人组成的评审团以一人一票的方式,评选出最受传媒关注影片、导演、编剧等12项大奖。 兼顾艺术性与商业性是这一单元的特色。入围影片题材多样、类型多元,有战争片《龙之战》《血战湘江》、青春片《闪光少女》、喜剧片《父子雄兵》、科幻悬疑片《逆时营救》、体育片《我是马布里》、警匪片《缉枪》、文艺片《不成问题的问题》《大雪冬至》等,基本涵盖了当下国产电影创作的主流方向。 以新片、新人、新趋向为代表的电影新世代,是今年最为凸显的特点。青春片《闪光少女》以最受传媒关注影片、编剧、女配角、新人导演、新人女演员五大奖项证明了青春片可以拥有的拓展空间。“为赋新词强说愁”,对题材内容的窄化和对同一类型的过度消费,让青春片在低层次的复制中显出疲态。《闪光少女》由“80后”编剧鲍鲸鲸、导演王冉联手完成,清新真诚的青春之风扑面而来。他们将视线对准“二次元”人群,讲述了一群少男少女携手追求梦想又不断确认自我走向成熟的故事。本片首次将“二次元”亚文化与传承中国民族音乐的宏大命题结合起来,以平视的镜头将“二次元”推向了大众,轻松的视听语言里传递了对民乐兴衰的忧患意识。本片证明贴近互联网文化不等于膜拜“IP”,不论什么类型的电影,生命力和感染力最终源自对火热当下生活的深入追踪。 正在全国电影院线上映的《缉枪》,让首执导筒的徐兵斩获最受传媒关注导演,青年演员热依扎获得最受传媒关注女主角。徐兵此前活跃于电视剧领域,由他编剧的电视剧《红色》以强情节被观众称为“烧脑剧”,在评分网站豆瓣上有9.2的评分。《缉枪》延续了徐兵风格,以冷峻写实的镜头语言首次触及打击制贩枪支的犯罪题材。作为警匪片的《缉枪》,最牵动人心的不是案件的侦破,而是这起案件投射的现实之影,以及一群小人物的迷失与挣扎。连奕名饰演的中年警察,热依扎饰演的城市中产,白举纲饰演的送餐员,洪剑涛、王泷正饰演的枪贩,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光谱,他们彼此纠结的命运共同追问苦涩现实下人性的是与非。《全民目击》《解救吾先生》《烈日灼心》《追凶者也》,最近几年国产警匪片制作愈加走向成熟,《缉枪》为这个片单添上了意味深长的一笔。 由梅峰执导、范伟主演的《不成问题的问题》,此前已获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在影片中饰演旧时代文艺青年的张超在本次获得最受传媒关注男配角。如徐浩峰、曹保平、薛晓路一样,梅峰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教师,或多或少赋予《不成问题的问题》以学院气质。故事由梅峰根据老舍的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战时“乌托邦”的世俗故事。在1950年英国老库克镜头充满质感的黑白画面下,如舞台剧般凝练的场景以及舒缓的节奏,以白描手法呈现的丁务源、秦妙斋、尤太太等在农场这方小小的舞台接连登场,在勾勾绕绕、意味深长的语锋里尽显中国式关系的复杂与矛盾。影片几乎没有近景和特写,刻意营造了一种有意味的距离感,当然也对观众构成了挑战。 还有三部影片值得关注。与《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类似,讲述“镇南关大捷”的历史战争片《龙之战》也是以动作、战争、史诗等商业元素包裹的主流大片,由刘佩琦饰演的爱国将领冯子材有着一副誓不向侵略者低头的硬骨头。《我是马布里》则是国产电影相对薄弱的体育题材。本片根据美国NBA球星马布里在中国的真实经历改编,由马布里本人出演,何冰、吴尊、王庆祥等出演配角。本片是青年导演杨子的第二部长片,以流畅富于节奏感的故事,干脆凌厉的运动镜头,讲述了一个纽约人在北京实现“中国梦”的故事。《大雪冬至》是年近八旬的祝希娟的独角戏,细腻再现了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令人唏嘘动容。 也有让人不满足的地方。比如,主旋律题材如何走出观念和手法的窠臼,读懂当代观众的情感需求和心理期待;科幻、悬疑等新类型创作如何符合中国语境,符合类型的范式,提高工业化水平;文艺片在表达创作主体诉求的同时,如何与更广大的观众建立有效沟通……这些,也是很多国产片共有的短板。 公信力和权威性始终是奖项的生命力。“一人一票、当场唱票”的评选制度已在传媒关注单元实行多年,近两年在颁奖礼增设“建言词”的环节,也是国内评奖的首创。这代表着电影届、传媒界乃至普通观众对奖项评选透明、公开、公正的期待,对促进国产电影发展的努力和信心。 每一座奖杯都是沉甸甸的期待。任何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更新。传承与开拓并举,也是中国电影百年发展最重要的一条经验。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今天的中国电影迎来诸多新难题、新挑战。但无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是每一个中国电影人的时代命题。期待着,以新人、新视野、新观念为代表的新世代,为中国电影带来新的气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