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7年8月31日,爱默生对着哈佛学院全体荣誉毕业生发表了题为《美国学者》的演讲。这篇演讲,尽管后来被霍姆斯誉为“我们思想史上的独立宣言”,其实在当时效果并不理想——他的...
400年前的1616年3月25日,威廉·莎士比亚拿起羽毛笔,在律师替他笔录的遗嘱上签字定稿。4月23日,在52岁生日的这天,他与世长辞。从那以后的400年里,莎士比亚研究成为一代又一代学...
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的短篇小说集《母与子》,通过9对母子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衍生出不同际遇的人生镜像,读来令人生发出雪固冰封的感觉,温暖的情绪如同遭遇寒流速冻,刺棱棱...
摘要:新西兰毛利人不仅有着源远流长的口头文学传统,而且近几十年来在书面文学创作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理应受到学界认真的探讨。我国的毛利文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迄今...
佳士得拍卖行将于5月在伦敦拍卖4本17世纪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其中包括极珍贵的“第一对开本”(左图),即最早的莎士比亚剧本合集,于1623年出版。(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关于莎士...
摘要:对小说形式的探索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个共同特征,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中十分引人注目的是色彩的运用。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伍尔夫对色彩的灵感...
对于自由诗这种复杂的现象,这个世界需要一个理性的解释。自从意象主义诗人大约在五年前走上舞台(他们随之讨论调子,以及他们自由试验各种形式的旨趣),人们已经写下为数众多的...
内容提要:《小评论》主编玛格丽特·安德森的社论和自传再现了20世纪初读者、图书审查官员、报刊、律师、法官对《尤利西斯》的评价。安德森主编的《小评论》为先锋派文学提供了...
摘要:外国文学和文学理论"大破"之后远未大立。尽管它们正在或已然"转向",但这种"转向"所导致的依然是发散性的多元。于是,"甲方唱罢乙登场"变成了共时性狂欢。这不仅在当下,而且...
...
摘要:自从20世纪初现代主义诗歌登上英美诗坛以来,诗界便一直存在着自由诗与格律诗之争。这并不是单纯的审美趣味之争,在形式之争的表面下是不同意识形态和伦理价值之间的对峙。...
摘要:澳大利亚后现代小说是在欧美后现代文学影响之下出现的,历经20世纪70年代的"新写作"、80年代的"新小说"和90年代的"后现代文学小说"等三个阶段,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一、不以...
摘要:作为英美文学空间研究的一个前沿议题,文学地图蕴藏着引人入胜的集成性文化记忆和气象万千的学术意蕴。本文分别以"属+种差"的定义原则、类型学的异质标准、摹状词和历史因...
摘要:本论文评述了我国莱辛小说研究30年来的发展,自1981年孙宗白发表国内第一篇专门评介莱辛的文章至2010年,可分为1992年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介绍性、总论性文章为主,后期论...
摘要:赖特俳句中对意象的营造、抒情主体性的独特显现以及读者互动参与式的阅读所带来的不同凡响的阅读效果,这些都使他的诗歌创作打上了很深的现代主义烙印。在全球化背景、多...
摘要:爱伦·坡曾较为系统地阐发过其诗歌创作美学,而围绕小说创作美学所生发的理论观念则大抵流于支离破碎,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国内外爱伦·坡创作美学研究表现出"重诗歌轻小说...
摘要:苏格兰文艺复兴期间,其小说的发展应和了"苏格兰式对立"所蕴含的对立且兼容的特征,在与民族主义意识的拉锯中,走向了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民族文化复兴对于苏格兰小说家来说...
摘要:中国澳大利亚文学研究在新世纪进入深化阶段后出现了两个明显的集中型趋向,一是运用多元文化理论对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澳大利亚文学作品,尤其是对小说文本进行主题意义...
摘要:作为美国研究的第一个重要学派,神话与象征研究努力从美国文学作品中发现一些反复出现的神话和象征,认为其体现了美国独特的民族精神。20世纪五六十年代,神话与象征研究达...
谈到环境保护和生态理论的发展,总要提及美国人蕾切尔·卡森。这位出生于农民家庭的博物学家,把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大自然,并且几乎以一己之力,极大地改变了公众的生态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