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乌斯托夫斯基 我们每天都在世界上生活着,你得承认这是一个漫长的跋涉,是意志与体力的无尽消耗,渐渐地,我们不再对所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觉得新鲜。如果乏味、漠然和...
俄罗斯电影《布谷鸟》表面看来是一部反战影片,其实它所隐含的深层意义远远不只于此。它引导我们思考的不只是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和平的可贵,而且...
追求创新给作家带来的常常是尴尬的命运。在俄罗斯当代戏剧史上,亚历山大·万比洛夫 (1937一1972) 的命运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20世纪之初契诃夫的遭遇。 传统的回声_论_去年夏天在丘里...
《文学与革命 》,[俄]托洛茨墓著,刘文飞 、王景生、季耶合译.外国文学出版社 ,1992年6月版 。 列夫·托洛茨基是俄国革命的风云人物 ,在紧张的政治活动之余 , 他还写过一本文艺理论专...
提 要 : 赫拉普钦科的学术创造力旺盛 ,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定,学术视野极为宽广,既坚守俄罗斯文学思想的优良传统,又与20世纪的世界文学进程和文艺学发展保持 同步,对创作...
摘要:与俄国经典现实主义作品相比,契诃夫的情节构造具有十分明显的特殊性,表现为情节规模的收缩和叙事单元容量的增加,这一点决定了契诃夫处理情节冲突的独特方式——削弱冲突...
2014年的俄罗斯文坛热闹却 又寂寞。热闹,是因为同往年一样,各大文学奖的评奖活动如火如荼、声势浩大。寂寞,在于优秀的作品数量有限,几部小说在各评奖活动中"奋力厮杀",力争夺 冠。...
摘要:作为列夫·托尔斯泰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中篇小说《哥萨克》在其创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小说藉由主人公奥列宁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逃离莫斯科来到高加索这一线性叙事路径...
摘要:在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理论家中,什克洛夫斯基、托马舍夫斯基和蒂尼亚诺夫分别对"戏仿"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各自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观点。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戏仿是一种"...
亚历山大·斯涅吉廖夫 《薇拉》俄语版 2015年12月3日,俄语布克奖揭晓,俄罗斯当代作家亚历山大·斯涅吉廖夫的小说《薇拉》勇夺桂冠。此次布克奖评委会主席是2013年俄语布 克奖得主...
一 契诃夫既是小说家,又是戏剧家。列夫 • 托尔斯泰对小说家契诃夫评价极高,称他是“散文中的普希金”。但托翁对戏剧家契诃夫评价极低,他当面对契诃夫说过:“莎士比亚的戏...
吉娜·鲁宾娜(Дина Ильинична Рубина)是当今俄罗斯最受欢迎的境外俄语作家之一。她是从苏联移民以色列的犹太人,俄语是她唯一的写作语言。1953 年,鲁宾娜出生在塔什干...
摘要 盛行于 20 世纪 60— 70 年代的 “ 乡村散文”,在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获得了新的发展与变化,展现了当今农村日益衰败的现状和精神道德的进一步迷失与滑坡。面对民族梦的渺茫...
摘要:2015年阿列克西耶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使得人们再度关注俄语文学。同时,在俄罗斯与西方的微妙关系中,阿列克西耶维奇的获奖又被打上了"地缘政治"的痕迹,作家在西方得到的广...
苏联卫国战争文学是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重要构成之一。卫国战争伊始, 以俄罗斯作家为主体的苏联作家们就表现出了对苏维埃祖国高度的责任感,他们在《真理报》 上发出倡议: “每...
摘要:帕斯捷尔纳克生前未能发表的小说《第二幅写照:彼得堡》,是作家在继承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关于彼得堡这座都城的一种自觉的延伸书写。俄罗斯文学史上的许多伟大作家,如...
每年十月,仿佛是世界的文学月,各国文学读者大多在关注文学诺奖的去向。但今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致地料到,诺贝尔文学奖最终会花落白俄罗斯家。获奖新人是入围两年多的女...
卫国战争是苏联伟大而光荣的一段历史, 也带着它全部的荣耀与伤痛深藏在俄罗斯人的记忆之中, 成为苏俄文学史上长盛不衰的重要题材。卫国战争文学几乎与苏联人民奋起保卫家园...
阿列克谢耶维奇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近作《二手时间》,带给人们的除了文学的审美,还有穿透历史的深刻洞察。苏联解体前后的历史真相极其复杂,难以给出综...
摘要:俄罗斯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高度重视创作主体的情感在作品中的渗透与表达,认为艺术所关注的是"被情感改动的现实";同时,他的历史主义意识又使他确认艺术在历史进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