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张楚近作《云落图》(1)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那充满着冀地唐山一带地域气息,堪称生气勃勃的普通市民日常生活口语的大量征用。虽然几乎所有人都能够意识...
作为“血脉三部曲”的终章之作,王霄夫的《天堂客人》终于问世了。 王霄夫的每一部小说,都是对读者的一场“冒犯”。所谓“冒犯”,是指对读者阅读经验的颠覆与挑战,进而将读...
一、在“启蒙”和“先锋”间徘徊与选择 从作家群体角度说,东西属于“晚生代作家”,这一群体中还有毕飞宇、邱华栋、韩东、朱文等人。他们年龄上都属于“60后”,在20世纪80年代...
本栏的设计初衷是促进文学与青年的对话。 我们将邀请一批批思想不拘一格的青年学子,针对《十月》新刊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们相信:青年的姿态、言说方式和思想资源不仅关...
阅读刘克中的长篇小说《中国大港》(浙江文艺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总的感觉是这部作品有土地的深沉厚重、大海的气势磅礴、港口吊塔一样的精神力量,是一部扎实的现实主义之...
现代将人强制并置在同一空间中:大学室友是同住四年的陌路人;旁边乘客是噪音机器;同事是烦人精。人们身处同一空间,却拒绝交互的可能性,保持着“得体”的边界感。而小说《...
在当下诗坛,执着于旧体诗词的青年创作者不多,霄白城是其中之一。他少时习诗,积30余年之功,精选一百首,以《何以问长安》为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初读诗集,第一感觉是他...
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也给每一个中国人带来了日趋多样化的精神生活选择。这一时代巨变折射在文学创作领域,即体现为波浪相逐的方法、观念更新,以及...
中国生态文学从发生发展到现在“已成气候,蔚为大观”,走的路其实不算长,但走得比较稳当。在国家层面生态文明建设受到特别的重视,传统生态思想资源被充分激活,加上西方生...
陈国良接替了父亲处理旧书的工作,并把它作为超市保安这个正业之外的外快业务,在此过程中,他先后认识了在城中公园“混日子”的汤团、铁桶等人,之后又与职高同学宋小东重逢...
一 颜歌是“80后”作家里一个独特的存在。她生于1984年,1994年开始创作,2001年被评为“中国少年作家小说十佳”,2002年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并出版小说集《马尔马拉的璎朵》...
近年来,房伟纯文学创作的重要方面是抗战题材书写,从中短篇小说集《猎舌师》到最新长篇小说《石头城》,形成了“房氏风格”的体系性书写,表现为可靠的资料征引、丰盈的日常...
一 记得上次一行提出了当代诗坛的“绝境”一说,发射了一些比较猛烈的炮火,当时我因为别的原因没有到场,如果到场,我也会给“九十年代诗学”补上一刀。对于今天来说,一个核...
在当代文坛,许春樵不算那种大红大紫的作家,但他有自己坚守的东西。面对创作潮流的忽东忽西,作家稳扎稳打,持续为文坛贡献着一个个好故事。年轻时,他曾迷恋过乔伊斯、福克...
柳青佚作《在旷野里》的发掘、发表和出版虽然只是刚发生不久的事,但似乎已经构成了一个文学史“事件”。由此引发的效应不只是促使我们思考经典作家的创作,也延及对时代生活...
找寻独属于个人记忆的故乡和归属感,是人们内心最温暖的存在。青年作家孙全鹏继短篇小说集《幸福的日子》之后,出版了长篇小说《幸福的种子》。《幸福的种子》继续关注作者所...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是当代文学中比较接近旧白话世情小说的一部作品。不仅在最近二十年范围内或者是1980年代以来,甚至从“五四”以后的现代文学看,《一句顶一万...
李祯的小说有着平静的叙事语调,低饱和度的色调,在后青春时代的阴影里,反复打量自己和周围,那些陌生人就像他在镜子里的影像,边缘有些模糊,与阔大的社会背景隐约融为一体...
或许与信河街早已成为作家哲贵的文学地标有关,他这部副标题被专门标明为“献给我的父亲”的中篇小说《微不足道的一切》(载《收获》2024年第3期),所讲述的,依然是发生在信...
聂震宁新近出版的长篇纪实作品《有书香的地方:中国全民阅读纪事》属于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当时专家们在论证这个选题时认为,聂震宁了解并全程参与全民阅读,他是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