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210名不同汉语水平的韩语母语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和多重回归的统计方法,首先从总体上考察词汇多样性、词汇复杂性、词汇正确性、汉字正确性、语法正确性、句法复...
摘要:《运步色叶集》是一部室町时代日本人以中国古字书和注疏等训诂材料为蓝本,并在《节用集》其中一类的基础上增补改编而成的通俗辞书。其作者不详。全书以头音将1.7万余条词...
摘要:指称化是一个小句由句到语的变化过程,一个完整事件由事件自身到事件参与者之一、由前景信息变为后景信息的过程,导致信息的权重明显降低,体现为一系列的形式衰变行为。删...
内容提要:2017年,作为年度重大文化现象的电影《战狼2》无论在票房上还是口碑上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我们需要进行冷静、客观的深度分析和总结,探寻各种偶然必...
内容提要:族群与民族国家的关系、民族国家与国际秩序的紧张,这一系列议题构成全球化时代的核心冲突。本文从视觉认同的角度出发,回到全球化之前的“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
内容提要:2017年《敦刻尔克》将77年前的历史带回公众视线。然而不同于传统战争叙事,诺兰将历史环境近乎抽离,使得观众几乎不可能通过这部影片全面了解史实。于是2004年BBC一度热...
内容提要:2017年,吴京导演的《战狼2》和诺兰导演的《敦刻尔克》,是两部分别在中国或国际电影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现象级电影”。这两部电影,具有共同的题材和主题:在海外...
内容提要:对于影片《阿凡达》的文本解读至今仍停留在“现代性”的维度上。多数学者忽略了《阿凡达》内在的后现代维度,及其作为后现代革命叙事的诸种特征。本文旨在通过迈克...
《当代语言学》第21卷2019年第2期于4月15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摘要:文章介绍了南部方言龙溪话动词人称范畴的特点和用法.与羌语南部方言桃坪话和蒲溪话一样,龙溪羌语的人称也有不同的形式;与桃坪话和蒲溪话的人称范畴不同的是,龙溪话的人称...
摘要:不少客家话单数人称代词存在领格形式“ηa^1(我的)、ηia^1(你的)、kia^1(他的/她的/它的)”,学界对此关注较多,不过其语源探究目前分歧较大。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深入分析后认...
摘要:昆明方言“挨”有动词、与事介词、处置式、被动标记和连词五大类用法,其下分别下辖12个小类用法,包括:动词“挨”的“接触义”“承受义”“磨蹭义”;与事介词“挨”的“受...
摘要:安徽舒城方言中有三个完成体标记“得”“着”和“得着”。其中“得”使用范围较窄,“着”和“得着”更为常用。舒城方言中的完成体标记有泛与专之分,“着”是广泛性完成...
摘要:晋语语音研究自高本汉研究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晋方言语音研究成果除为学界提供丰富的语音材料、引领汉语方言语音史的发展方向、挖掘出北方官话语音史的若干细节外,文...
摘要:在晋东南方言里,"俺孩"是一个具有特定使用范围的非典型人称代词,在会话中可以用来称代听话人,并带有亲昵的语用色彩。晋东南方言中的"俺孩"与汾阳方言里的"我儿"异形同构...
摘要:“VP-Neg”问句是汉语方言里一种重要的正反问句。根据否定词的不同及问句的结构,“VP-Neg”问句可以分为“VP+一般否定词”、“VP+复合否定词”、“肯定词+VP+特殊否定词”三类...
摘要:短时副词"顿时""一下子"都具有表短时的语义特征,二者在事件类型和主观情态上有较大的差异。"顿时"多出现于事件序列中的后一事件,描述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客观世界对内心的...
摘要:成语“良莠不齐”与“不郎不秀”的语源问题,目前相关的辞书、论著或较少述及,或所论有可商之处。探明成语的来源,不仅有助于成语的规范与使用,同时也方便观察汉语成语的形...
摘要:"兑""说""悦""敚"为记录同一词位{悦}的古今字。本文以汉字职用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利用书写时代明确的文本来考察词位{悦}的历时用字情况,说明不同用字的字际关...
摘要:"躺卧"义词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动词,汉语史上其主要成员有"寝""卧""偃""躺"等。文章分为上古、中古、近代三个阶段,考察"躺卧"义词的历时演变过程。研究发现,由于"躺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