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为译介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个案。中国文学文化要成功走出去,必须综合考虑作者、译者、赞助人和出版机构等各种因素。今天的“译出”与中国翻...
摘 要: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提下的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应筑基于多民族文学之上,形成对多民族文学的阐释能力。为消...
内容提要: 近年来,学界在Talmy(1985、1991、2000)的运动事件词化类型理论框架内,对语言结构类型和“因言而思”(thinking-for-speaking)(Slobin,1987、1996a、2000)的互动关系做了大量调...
内容提要: 动素名词即由两个动语素组合而成的名词,成分与结构异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共456个。动素动词范畴转移为名词,经历了动语素动词名词三个阶段。动素动词...
摘要:本文报道了台州方言量词的一类特殊用法。一般认为,汉语"量名结构"中量词的功能沿着定语标记和指示词两条路线发展。而在台州方言中,有一类量名结构(如"条肚"、"张面")用法独...
摘 要: 疑问范畴与感叹范畴是语言中重要的两大范畴, 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表现在疑问可以转化为感叹。疑问和感叹之间具有类似的语义结构和认知理据, 即超出说话人原有的...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英语名词rabbit、chicken、cattle和汉语名词“兔子”“鸡”“牛”等在词义上的对比,通过对汉语动词“建”“造”、助词“过”、副词“就”的某些看似词义实为...
内容提要: 本文在前人训诂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今日之训诂学虽经古今学者筚路草创,系统井然,仍非古人训诂实践之全部。秦汉以来之训诂范围,除了字词语法以外,尚有经学训...
我国古代小说在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据重要地位,放在世界文学大观园来看,也极具民族特色。在近年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推动下,如何从理论与方法上创新对中...
都城作为国家的首善之区,地位举足轻重。纵观东汉历史,不仅由始至终伴随着两京之争,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催生了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京都赋。《昭明文选》将赋置于诸文体...
旺盛且多样的需求向我们展现出美好的发展愿景,但愿景的实现、机遇的把握尚需要我们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以全局性、前瞻性眼光,规划国际中文教学资源建设的行动纲领,积极应对...
摘 要: 根据原型理论和所搜集到的英语中动结构实例,将英语中动结构做系统分类。依据系统功能理论的概念元功能视角,对英语中动结构进行描述和分析。研究发现及物性分析的两...
摘 要: 本文认为主观化并非语义演变的机制,而只是语义演变的一种结果或类型;主观化亦非语义演变的单向性过程,最多只是语义演变的一种倾向或趋势;很多语义演变过程与主观...
摘 要: 文字与语言两者之间的关系,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前者是后者的记录工具还是彼此属于包含关系?对此学界未有定论。我们在此的观点主要有三:(1)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研究不能忽...
摘 要: 以舞台演出为导向的演出本翻译是戏剧翻译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戏剧翻译理论构建的基石。曹禺翻译的莎剧《柔蜜欧与幽丽叶》演出脚本,在动作性、对话性和空间性上的增译与留...
编者按 “唐诗之路”,一要有路,二要有诗,路是诗的物质触媒,诗是路的艺术表现。借助于路,诗人行迹和诗作特点得到集中展示;借助于诗,路的自然景观、文化意蕴特别是诗人的...
东欧,地理学上指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以东至亚欧洲际分界线的区域,即波罗的海东岸至黑海东岸一线向东达乌拉尔山脉的地区;而在地缘政治上,它往往被看作二战后至苏东剧变前...
内容提要: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始,“诗教”作为儒教传统失去了昔日的正统位置,在意识形态和话语系统中隐身。但它并没有消失,现代诗人传承了其政治伦理情怀和精神,以新文化启...
内容提要:《文心雕龙》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巨著,也是中国古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在刘勰之前,大量探索修辞特点的论述夹杂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已积累了许多修辞学的内...
摘要: 郭沫若有他自己对汉语的感知,有他对汉语历史与未来的思考,有他对二十世纪全新的汉语文学的信心,有他已然成竹在胸的中国新诗的理想图景。他巧妙地化用古往今来的文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