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林侠 中国文艺应当体现出与世人共冷暖、同休戚的人类关怀:不仅讲述中国故事,展现时代风貌,追溯历史传统,关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10月13日晚,本报旗下微信公号“学习小组”推送《习近平自述:我的文学情缘》,迅速成为了中外舆论关注的热点。 时值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两周年之...
将花木兰演绎成“傻大妞”,将杜甫打造为“插图模特第一人”,将屈原“逆拟人化”成为某品牌猪饲料……近年来,恶搞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在内地屡见不鲜,这种能迅速走红的“捷...
诺贝尔文学奖在设立之初,有两条基本指导原则:“推动文学的发展”和“促进优秀文学家为全世界接受”。然而必须看到,今天的诺奖面临着一个新的使命:重建文学和大众的连接。...
核心阅读 ●理论家习惯于将中国文化与传统联系在一起,将西方文化与现代相提并论,隐含于中国文化内部的创新能量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如果无法觉察古人如何与他们的时代积极互...
空间的横向跨越,会带来时差;而时间的纵向演变,则会带来“境差”,即历史与现实的环境差异。不会倒时差的人,该振奋的时候迷糊,该睡觉的时候亢奋,生理容易紊乱。而不会倒...
评奖让文学作品得以传播与二度传播,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这是文学对人的一种召唤。每年一次的“诺奖效应”作为一种诗性的召唤和阅读提醒,让读书这种“生活方式”离大众更近。...
10月15日下午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有一场有意思的文化论坛,参与者有作家王安忆、艺术家徐冰、文学批评家、理论家陈思和、张旭东及两位青年学者刘卓和朱羽,以及圆桌讨论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至今已经整整两年了,在这个日子里,回首细看我国两年来的文艺舞台,其变化的鲜明特点,就是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而这,正...
鲁迅离开我们整整80年了,为什么今天仍然要提倡阅读鲁迅著作?我想,那根本原因就在于鲁迅作品不但已成为时代文学经典,而且在同时代为数不多的经典读物中又占据了一个制高点...
今年年初我从多位朋友的微信中,读到这样一则信息:有位网友,在微信上将唐代诗人韦应物一首诗中的“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句,发到网上,求征续文(诗)。出乎意料,引发...
读了秦春华老师关于孩子阅读“四大名著”是否合适的见解,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两个场景:一个是十岁的我趴在沙发上读《西游记》,读到描写猪八戒的文字时,笑出了口水滴在书页上...
最近,《中国青年报》“教育圆桌”栏目刊登了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老师的《“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一文后,围绕“四大名著”的阅读问题再掀波澜。不少论者不...
出版业呼唤精品书已经多年。成功者经验多多,不成功者教训也多多,归根究底去想,大都是一个境界问题。 那么,做精品书需要什么样的境界? “态度决定一切” 先要有做精品书的...
这20年来,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概莫能外改变了中国动漫业。容量扩大、门槛降低,平台的“扁平化”给了无数有才能的动漫作者公平竞争的机会,使动漫作者和作品数量剧增...
昨天公布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否让您大跌眼镜?桂冠属于美国歌手鲍勃·迪伦。好吧,歌与诗密不可分,他也是一位诗人。与诺奖有关的另一消息则不是喜讯——1997年获奖者、著名戏剧家...
传统纸书还能活多久?从电子书诞生的那天起,这就成了一个问题。 《中国网民数字阅读状况调查报告(2016)》显示,62.7%的受访网民认为数字阅读迟早会取代传统阅读,其中,持此观...
10月,由张嘉佳畅销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掀起一阵观影热潮,截至目前,票房已破7亿。虽然有着故事情节造作、叙述主线不明等批评的声音,但这仍无法阻挡...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
一段时间以来,“梗”这个字突然成为网红。打开朋友圈,扑面而来各种自拍,然后就会有人留言:“多图,这里面有什么梗?”评论一部电影或者电视作品,也常常听到人说“各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