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笛安:那些心有不甘的文青后来怎样了 2019-04-22
笛安 《景恒街》 笛安 著 近日,作家笛安携新书《景恒街》做客南京先锋书店,与评论家方岩展开了名为《那些心有不甘的年轻人,后来怎样了?》的对谈。不久前,同样的地点,青年...
[访谈] 李洱:雪下面的草尖、希望和理想,常常被人忽视 2019-04-22
作家李洱用13年写成《应物兄》 牛华新 摄 2018年底,《应物兄》甫一问世,便几无悬念地登顶各大文学排行榜单榜首,“现象级小说”“长存于书架的小说”“挪动了现代中国文学地图...
[访谈] 白金图书奖得主韩少功:道路千万条,坚持到最后第一条 2019-04-22
4月20日下午5点15分,博库·钱江晚报 2019春风悦读盛典结束散场。白金图书奖得主韩少功慢慢走出会场时,被等在门口的一群大学生团团围住求合影。这些生于95、00后的年轻人,毫不掩...
[访谈] 文学中的江南,抹不去的空间记忆——梅新林教授谈文学作品如何重构了外部的 2019-04-22
最近,央视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正在紧锣密鼓地拍摄中,映射着当下“文学旅游”的热度。其实,寄情于山水,提笔为念,落笔生情——人类与地理之间这种天然的亲缘关系,不...
[访谈] 潘鲁生:文化乡愁,执着于心 2019-04-19
身兼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教授,潘鲁生无比繁忙,但他依然频繁而密集地行走在乡村。“文化乡愁,执着于心”,几...
[访谈] 郦波:诗词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2019-04-19
郦波以充满诗意的点评打动无数观众 “物质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一味追求物质而忽略精神,这是有问题的。尤其是一些青年人应该注意这样的问题。”郦波昨天在上海对记者说。这位...
[访谈] 赵致真:他站在科学、文学、电视的交点上 2019-04-19
从《欢迎你,哈雷彗星》到《播火录》 记者:能谈谈您从事科普电视事业的缘起和历程吗? 赵致真: 我的科普电视片处女作是《欢迎你,哈雷彗星》。1985年,我从长江航运管理局创作...
[访谈] 文艺社如何做精“主题出版”? ——专访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陈徵 2019-04-19
【百道编按】 “主题出版”的热度在出版界不断升高,各家出版社都在尝试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策划出“有意义”“有意思”“有市场”的主题出版类图书。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文艺”...
[访谈] 如何保持童心?杨红樱的口头禅是两个字 2019-04-19
许俊文摄影 她可能是最受中国孩子们喜爱的作家,她塑造的淘气包马小跳、笑猫等形象是众多孩子童年亲密的伙伴,她就是谈到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绕不开的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
[访谈] 马未都对话张炜:文学与文化的无疆界(上) 2019-04-18
编者按: 本文依据马未都与张炜先生在“首届中国自然文学论坛暨百花文艺出版社建社六十周年”活动上的对谈记录整理而成。本次论坛各项文化活动的整理文本将在近期陆续推出,敬...
[访谈] 张福贵:鲁迅精神的传承与新文化立场的坚守 2019-04-18
张福贵 韩文淑 韩文淑:张老师好!很高兴有机会与您交流。您1982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就开始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至今已经快40年了。想先请您介绍一下是什么样的...
[访谈] 12年后再一字一句解读《黄帝内经》
曲黎敏:我只是媒介 大家要听经典说 2019-04-18
一字一句地解读《黄帝内经》,一步步地趋近它的奥妙哲理,又与现代人的现实生活有所关联。这如同是一条望不见终点的朝圣之路,但是,曲黎敏却乐在其中,跋涉起来忘记自我,只...
[访谈] 李星:要鼓励青年人爱文学 2019-04-17
李星在书房学习、写作。摄影/魏锋 李星题词:“中国青年作家报,立意别致,导向积极,版式活泼,甫一见面,即让我有家园之感。” 李星,文艺评论家,曾担任第四、五届茅盾文学...
[访谈] 《巴黎圣母院》译者李玉民:文学与建筑两座丰碑并立 2019-04-17
法国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哥特式的塔尖在火中倒塌,852年历史中轴塔在火中被焚毁。 巴黎圣母院作为一座建筑,更因为文学家雨果的写作具备更深层次的精神意...
[访谈] 徐则臣:背景走到前台 让运河成为小说主角 2019-04-17
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摄 蒋述卓给徐则臣颁奖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摄 徐则臣 《北上》 年度新锐文学 致敬词 徐则臣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多年来在长篇小说领域默默耕耘,他的作品定...
[访谈] 陈晓明:网络时代阅读习惯转变 让文学的概念更开放 2019-04-17
林岗(左)为陈晓明颁发证书 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摄 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摄 年度文学评论 致敬词 陈晓明 《无法终结的现代性: 中国文学的当代境遇》 陈晓明是当代文学评论界的...
[访谈] 班宇:小说要勇于尝试 抵达语言和事物的最深处 2019-04-17
刘斯奋(左)为班宇颁发证书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摄 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摄 班宇,乍眼一看,绝对的东北大汉——打虎武松一般的存在,可是你看他下笔的细腻,却比浪子燕青还灵巧三...
[访谈] 朵渔:中年必须为来路“埋单” 为归途负责 2019-04-17
徐敬亚(左)为朵渔颁发证书 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摄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摄 一件连帽衫,一条牛仔裤,1973年生的诗人朵渔看起来很“居家”,看不出哪里“危险”。当年有过的“出格的...
[访谈] 冯骥才:不是“重返”文学, 我从来没有离开过文学 2019-04-17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摄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年12月 黄天骥(左)为冯骥才颁发奖杯证书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摄 年度长篇小说 致敬词 冯骥才 《单筒望远镜》 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
[访谈] 莫言:获奖后第二天就开始想 怎么突破“诺奖魔咒” 2019-04-17
莫言发表年度作家感言视频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摄 莫言发表年度作家感言视频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摄 年度作家致敬词莫言 在诺奖症候群的压力下,莫言既没有冒进求成,也没有畏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