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陈黎:诗歌“小宇宙”里不倦的旅人 2019-05-15
陈 黎 4月中旬,花莲地震。陈黎在准备飞往上海的机场候机厅里,看到了手机发出的预警,十几秒后他感受到了震动。 他冥冥之中,认为这是自然灾害在和自己开玩笑。差不多去年2月...
[访谈] 莫砺锋:将灵魂安顿在唐宋时代 2019-05-15
莫砺锋在南京莫愁湖 莫砺锋,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曾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
[访谈] 传统书院: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 2019-05-15
肖永明 郭红松绘 吴国富 郭红松绘 宫嵩涛 郭红松绘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景致。王骏摄/光明图片 游客在江西上饶铅山县鹅湖书院旅游观光。卓忠伟摄/光明图片 福建武夷山紫阳书院一景。...
[访谈] 历史学家布琼:每个国家都投射和想象了属于自己的法国 2019-05-15
编者按:帕特里克·布琼(Patrick Boucheron)是巴黎第一大学的中世纪教授,亦在面向社会大众的法兰西公学院任教,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中世纪史和全球史的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布...
[访谈] 翰墨人生 情洒乡村——访乌当区作协常务副主席罗进 2019-05-15
乌当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举办罗进先生书法品鉴会,展出罗进先生近年力作30余件。 黄连村,一个隐藏在乌当区羊昌镇崇山峻岭中的布依村寨,去那里交通至今不很方便,只有一条弯...
[访谈] 《苦难辉煌》青少版推出 英文版国庆前推出
金一南:我们并不是骑着笤帚 2019-05-13
2013年基辛格访华时,提出要看一本名为《苦难辉煌》的书。可是该书没有英文版,当时正好拍了一部12集的《苦难辉煌》电视片,就找了很多人,紧急把12集的电视纪录片翻译了出来,...
[访谈] 文学如何抵达现实? 2019-05-13
4月中旬,北师大珠海校区举办首届“京师南国文学论坛”之“文学如何抵达现实”主题研讨会。莫言、余华、叶兆言、欧阳江河、西川、毕飞宇、李洱、东西、杨克、卢卫平、郑小琼、...
[访谈] 张欣:我结束了对于纯粹人物的写作 2019-05-13
作家张欣近期推出的新长篇《千万与春住》,延续一贯的都市书写。作为当代都市生活的观察者与记录者,张欣熟知现代都市的物质性、流动性、景观性,也熟悉人在其间多种被挤压、...
[访谈] 绿妖:一座城是你青春的起点,也是你世界的尽头 2019-05-13
作家绿妖 人类从简单地聚族而居,到建造庞杂城市系统的这一过程,也是文明发展、社会推演的过程。凝视一幅世界地图,如果看得足够久,你就会看到星星点点的城市,城市之间用交...
[访谈] 何平VS黄昱宁:我们都是被历史除不尽的余数 2019-05-10
何平:在你看来,翻译家倒限制了你成为一个自由的小说家,你自己说“简直是一种惩罚”,李敬泽也说你“或许受制于自己的‘原罪’”。我只是好奇怪那么多现代作家为什么能从容...
[访谈]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答记者问
2019-05-10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规划纲要》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访谈] 裘小龙:在人生长长的因果链中 2019-05-10
宋 晗:因为“陈探长”系列在二十余国的畅销,我发现在不同场合,你已经多次回答“为什么写起小说来”这个问题,因为在国内读者心目中,“师承卞之琳”、“《四个四重奏》《当...
[访谈] 高平:刻骨铭心的军旅 永不停歇的写作 2019-05-10
问:您能讲讲您对家乡的印象吗?小时候的经历如何塑造了您的性格? 高平: 我的老家是山东省济阳县,它在济南的市郊。我们那个村子叫白杨店,我是从5岁到13岁,也就是从1937年到...
[访谈] 李朝全:用笔讴歌“最好的时代” 2019-05-09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一段时间以来,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去发现、去积累、去挖掘,一批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
[访谈] 冯骥才:书桌应该放在大地上 2019-05-09
冯骥才 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其“文化反思小说”影响深远;已出版各类作品集二百余种,代表作有《啊!》《雕...
[访谈] 从雪开始的写作——访藏族诗人阿顿·华多太 2019-05-08
邦吉梅朵:我之前比较集中地阅读了你的诗作,包括诗集《忧郁的雪》《雪落空声》和一些电子稿,然后写了一篇评论《雪飘、雪落、雪为火》。我发现,“雪”这个意象在你的诗歌中...
[访谈] 何平VS于是:翻译一向是带动本国文学走向更新、更广的力量 2019-05-08
何平:不约而同,默音给的小说《尾随者》也和网络生活有关,这次专题的另一个作者黄昱宁去年出版的《八部半》也多有和网络生活相关的。我印象中,世纪之交,网络刚刚兴起,写...
[访谈] 汪国胜:一种方言的消亡意味着一种文化的丧失 2019-05-08
汪国胜,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组成员、湖北项目首席专家 一场争论 不久前,上海市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第...
[访谈] 做科普片的人,都有一身勋章——《中国珍稀物种》创作访谈 2019-05-08
2019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由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主持,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与上海科技馆联合摄制的《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科普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
[访谈] 短文撬动半部文学史
余秋雨:头面风光没那么重要 2019-05-08
余秋雨 图片来自网络 《雨夜短文》 余秋雨 著 天地出版社 从《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到《泥步修行》,余秋雨的文化大散文曾风靡一时,余光中曾发表文章,称赞余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