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先生的长篇小说《子夜》1933年1月正式出版,至今有90周年。90年来,这部作品的接受与阐释经历了跨世纪、跨时代、跨国界的历程。回望《子夜》不断经典化的过程,可以为当下文...
1941年,身处重庆的冰心陆续写成一组以女人为叙述对象的文章,总题为《关于女人》,以笔名“男士”连续发表在《星期评论》杂志上。这家杂志几个月后便停办,最终《关于女人》仅...
关于上古汉语名词的形态,还没有人进行过全面的研究。据我们初步观察,上古名词的前面往往有类似词头的前附成分,例如“有”字,它经常是加在国名、地名、部落名的前面,如“...
汉语称数法是十进制:十十为百,十百为千,十千为万。万数以上,有亿、兆、京、垓、秭等等。这些数有三种称数法:下数以十万为亿,十亿为兆,十兆为京,十京为垓,十垓为秭;...
词序是汉语语法的主要内容。就一般说,汉语的词序是固定的。从历史上看,汉语的词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变化。在本章里,我们将谈一谈各个时期的词序变化。...
美国作家爱默生称希腊史学家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或译为《希腊罗马英豪列传》,以下简称《名人传》)为“英雄的圣经”。普鲁塔克深以为生长在古希腊文明之地,有条件...
连动式是两个以上的动词连用、中间没有停顿的一种语法结构形式[1]。大概在原始汉语里就有了这种结构形式,不过后来这种形式越来越广泛应用了,越来越多样化了。 在《尚书》《诗...
一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1830—1886),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用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的话说:“除了沃尔特·惠特曼,迄今没有诗人能够和艾米莉·狄金...
使成式(causative form)是现代汉语里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从形式上说,是及物动词加形容词(如“修好、弄坏”),或者是及物动词加不及物动词(如“打死、救活”);从意义上说...
对于欧洲文学,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现代文学的发轫和成熟都以欧洲文学为参照和营养。至少从19世纪末开始,它对我们的影响就是深刻而普遍的,大大超出了文学...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主要载体是语言文字。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考察时强调:“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
“吹嘘”一词,今人用来,大致为过分扬誉他人,甚至更多自我扬誉之意。此词出现较早,可当时两字连接或分用,意思并不一致。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意义分合演变,纠结繁复。在...
格律是诗歌音乐性的保证,还蕴含文字中没有的信息,如诗的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内容倾向以及作者诗歌观和创新意识等。 译诗要经得起“对读”。这里的“对读”,有两层意思...
如果有人说,传记是文学之一种,估计不会有人反对。反之,否认传记的文学身份,以为传记就是传记,非所谓文学者,却可能招致白眼和质疑。 那么,传记与文学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数字时代的个人语文生活中,新的称谓词应运而生。除了“亲”这个亲切称呼对方的面称,“粉”这个明星、名人、事物的崇拜者、爱好者的名字之外,在兼具私人和开放表达的微信朋...
中国人喜欢红色,各种节庆典礼都是一片红。世界上大概再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这样喜爱红色。 但中国古时,确切讲是二千年前,各种节庆典礼用的却不是红色。 一 上古崇敬天...
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原产于中国,茶文化源于中国...
宋代常被视为“积贫积弱”的时代,其实“积贫”纯属误解,正如宋史专家漆侠所说:“在唐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宋代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从而达到了一个更高的...
春节,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是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古代的阴历新年称为“元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颛...
演讲人:雷恩海,兰州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古代文学、思想史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