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大地》:洋溢着理想信念的现实主义力作 □饶 翔 杨志军 在过去的四年间,新中国度过了七十华诞,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历程,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式现代化迈上新征程...
面对急剧迅猛的乡土中国的城市化、现代化、高科技化浪潮,我们惊讶地发现,曾被认为千年不变、“帝力于我何有哉”的中国乡村根性文化正面临着根源深处的整体性危机。“谁人故...
文章刊发前作者应该先读几遍。鲁迅说他写成的文章“至少看两遍”,发现问题随时处理。(《二心集·答北斗杂志社问》)作者读文章不是欣赏,而是批评,挑文章的毛病。修改文章...
近些年,随着纪实文学的崛起,传记文学也有了很好的发展,出现了如王宏甲的《中国天眼:南仁东传》、叶文玲的《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等许多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再后来...
多年前,偶得一本古清生的散文集《左烧烤,右煨汤》,随手一翻,爱不释手。彼时初涉写作的我,完全被这番灵动、洒脱、幽默的写法迷住,惊叹于美食文章原来能这样写:从美食写...
文学史中,城市生活一直是作家们描绘的对象。对于深圳作家而言,城市文学书写更是不胜枚举。这里想关注的是吴君的《万福》和《同乐街》。《万福》讲述了与深圳、香港两个城市...
近读朱群英《大沙河笔记》,眼前骤然一亮。在黄河故道土生土长,朱群英是有资格来写大沙河的,他熟悉大沙河的前世今生。这条河其实是故黄河的遗存,一百多年来,见证了这块土...
对于自幼生于斯长于斯的我而言,江南就是须臾不离的空气,将我团团围裹而住。它不是抽象的地理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屋舍、河流、街市,熙来攘往的人群,它们和温润潮湿的天气...
上世纪70年代末,在四川成都的一次科幻大会上,我见到了著名的科幻作家叶永烈和童恩正,听了他们的演讲,并得到他们的赠书《小灵通漫游未来》与《珊瑚岛上的死光》,从而激起了...
我从1980年秋天在定福庄诗会上与谢冕老师相识,40多年过去了,与谢冕相处机会不少,开会也好,聊天也好,谢冕总是谈别人的诗,而从不谈自己的诗,再加上他经常谦虚地说,由于写...
郭爽小说的内在力量显然更多地来自“别处”,而不是“此在”。“别处”可以是《我愿意学习发抖》里的小精灵、幻想出来的伙伴、会说话的动物以及就是整个世界的河,可以是《月...
邵丽的中篇小说《九重葛》,以精神治愈与修复为视角,由当下触及过去,由隐私延伸内伤,由陌路相逢升华为身心契合,呈现了一个女人失眠、孤独、恐婚的重重困扰,和一个男人执...
1 空间与时间一起构成人们的生活坐标,这是普遍的社会生活事实。当人们将意义投向空间,开始赋予其价值、并对自己独特的栖息地产生情感上的皈依意识之时,空间就成了“地方”...
初夏,作家王子君从北京回海南度假,给我带来了她的新作——散文集《一个人的纸屋》。这本集子是作为“文学百年·名家散文自选集”丛书出版的。全书分为闯海、相遇、走过、思...
“我像是一直活在梦里。”这是青年作家李世成短篇小说《红拂》中,沉溺于梦境的主人公的一句自言自语。该小说收录在他新近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月亮今天亮了吗》中。除《红拂》...
摘 要 田耳是一位非常会讲故事的作家,往往在推理和悬疑的传奇中呈现出日常生活的经纬纵横。他通过一系列的偶然搭建人物必然的命运,以旁观者的视角沉淀出叙述的冷静,解构了...
大略言之,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五部获奖作品可以历史、现实、艺术三个关键词总括。《千里江山图》虽以具体历史本事和人物起笔,却虚实相生,于宏阔的视野中总体性地呈现了中国...
我常常想,我为什么如此沉迷于自然的书写,仿佛只有在自然之中,我才能感知到生命的存在? 在巴丹吉林,我弯下身,以贴近大地心脏的谦卑姿势,听到一株白刺的呼吸,也发现了自...
“三十年一小变,百年一中变”的历史规律,基本上构成了中国文化之心法 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从天文和地理——宇宙——演变的角度讲了天道运行的规律,结合以往的大事件...
1 在貌似浅显易读的长篇《布鲁克林》里,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塑造了十来个各有特色的人物形象,其中描绘最细腻也最为突出的当然是这部书的女主人公艾丽丝。因为某个机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