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食味人间成百年》:这样的文字可感可触且可食

http://www.newdu.com 2023-08-14 中国作家网 程华 参加讨论

    

多年前,偶得一本古清生的散文集《左烧烤,右煨汤》,随手一翻,爱不释手。彼时初涉写作的我,完全被这番灵动、洒脱、幽默的写法迷住,惊叹于美食文章原来能这样写:从美食写到历史地理,写到饮食文化,写到风土人情,写得活色生香荡气回肠。
    这些年闲读了一些有关美食的散章或书籍,比如汪曾祺,比如蔡澜,抑或一些公众号,有的名气盖过古清生。但这本对我初始散文写作具有重要启蒙意义的书,一直稳据着书架上一个显眼之位。
    倘若为写美食而写美食,最终笔锋如点水蜻蜓悬于荷尖,那不如看菜谱。有的菜谱写得不逊于普通美食文章。作为农耕民族,中国五千年文化就是一部食文化,故而食物只是载体,如一叶扁舟滑过时光之河,载着读者悠悠漂向市井民俗的深处、世象人心的深处、历史文化的深处。由是,看到2022年当期《中国作家》目录后,我立马网购了杂志——冲着《食味人间成百年》这题目,冲着重庆作家李燕燕。并且,从非虚构作品《食味人间成百年》,再到以此为书名的非虚构集《食味人间成百年》。
    《食味人间成百年》里收录了六篇选自《中国作家》《山西文学》《散文百家》的中篇非虚构作品,其中《食味人间成百年》以丰富的川西民间小食为线索,叙写了寻常百姓的生活百态与坚韧不拔的生存特质;《杂病记》以宏阔时代为背景,呈现了病痛中个体的生命体验与周遭的人性明暗;《老大姐传》描写了作者家族里一位农村女性看似离经叛道,实则勇敢追求自我价值的一生;《师范生》通过关注“师范生”这个特殊的历史群体,凸现了他们的成长、奋斗以及对中国教育事业不可磨灭的贡献;《老厂记》以一个七O后的视角打捞、钩沉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的重要历史过往,还原、致敬了当年“三线人”为社稷安危所做出的巨大奉献与牺牲;《她们》中,作者则将眼光聚焦于自己的婆婆与妈妈身上,这一对纠葛一生到最后“和解”的婆媳,也是中国饱经沧桑但依然心怀美好的万千女性缩影。
    篇篇可读可感,各个引人入胜。掩卷沉思,本书“头题”即四万多字的《食味人间成百年》最吸引我。这大约缘于我对于食物的挚爱,更缘于作者透过食物所铺陈开来的多元文化、人间苦乐、尘世风烟。如前言所说:食物生发的故事,幻化成一架有形的螺旋楼梯,让我自上而下走到这些故事的深处。
    本文堪称一场川西小食的小型展阅:银丝面、“T肥肠”火锅、串串香、缠丝兔、冷锅兔、钟水饺、葱油酥、响皮汤……故事,随着令人垂涎的食物徐徐展开,故事里的人物也次第登场,尤有辨识度的当属二舅妈。众亲戚眼里的二舅妈是个心机婆娘,这女人年轻时样貌俊俏但家世乏善可陈,于是她与二舅“先上车后补票”的婚姻有了“高攀”之嫌。勤于持家长于庖厨但“算盘一向立着打”的二舅妈,连自告奋勇揽下大家庭除夕年饭的举动也被大家诟病是想“吃钱”“占便宜”。这个额上几乎烙着“精明”“俗气”字样的女人与二姐辛苦合营的地道银丝面赚到了一桶金,直到随着饮食习惯变化、新型食品不断涌入,源自中江、流行于川西的银丝面渐渐式微。小小银丝面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底层女性为家庭奋力谋生的起起落落,以及不屈于生活磋磨的倔强与坚韧。
    李燕燕因租房结识的房东应老太又是另一番景象。退休于国营厂的应老太独自生活但始终不乏姿态与腔调:每日奔波十公里去卖花,回家炸小鱼喂家里的狸花猫。吃饭也不凑合,响皮汤加了粉丝、蔬菜,起锅时一定放上一勺猪油、一把葱花。应老太有边界感,见作者发现她女儿红妹在房里哭泣,老太要紧解释“不好意思,我女儿这两天遇到一点儿事,有些难受”,不但维护了女儿的面子,也为给作者造成困扰表示歉意。后作者离蓉赴渝,一别十余年后她们再次邂逅于成都街头,作者震惊地得知红妹已在十年前因情伤引发抑郁症自杀。红妹的幼子由应老太抚养长大。
    面对眼前那碗热腾腾的酸辣粉,作者难以下咽,而应老太神色如常:“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尝尝这酸辣粉,几十年了,还是老味道。”一个几乎被摧毁整个世界的“小人物”,面对生活最狠厉的暴击,最终选择以平静示人,尽管无人真正知道她内心的苦。这是一种妥协,是一种绝望,还是要强的她刻意保持的一种体面?不得而知。但可敬的是,她坚强地活着,坚强地护着她在世间唯一的血脉。此时,食物的香气从字里行间冒出来,终又投射于平凡生活里。“醋味浓郁,盖住了让人流泪的辣。醋味本真,还原了食物原有的五味杂陈。”读到结尾这意味深长的一句,不知多少人会唏嘘于这醋味也盖不住的让人流泪的辣?
    关注市井人群,不回避悲酸,更勇于写出带泪的坚韧,表述精准、传神、深邃、深情,如此文字岂能不直戳人心。我还试图解码一个疑问:为何以《食味人间成百年》作为书的题目?我的理解是:全书六篇文本的主题看似无关联,实则不然。酸甜苦辣乃盘中之味,悲欢喜乐乃人生之味,能够参与感知的,除了味觉与嗅觉器官,还有我们的心。“食”的定义起于饮食又超越饮食,“味”的背后是人物故事,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生活价值观,是保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和记忆。无论作者讲述的是川西风土人情还是市井小人物的奋斗与挣扎,无论描写的是中师生的人生起落还是“三线人”的荣光与落寞,无论这些底层人群经历过或经历着怎样的悲苦,其内心始终坚守着对温暖与光亮的追逐和向往。纵有万般滋味,究其底味必定是爱: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有爱,方有恨、怨、期盼、憧憬,方有力量在尘世烟火中奋力前行……作品写出了人性的复杂与幽深,人心的明暗与炎凉,但无不真实动人,无不透出作者对亲人、亲情以及世间美好之人之事的深情,如此文字便有了予人启迪与思考、催人向上与奋进的穿透之力。
    再以头题为例,来说说充满在场感的文字。李燕燕对于场景的还原与刻画能力是出色的。具体到一餐饭、一道菜、一份小食,都足以让读者恍生看见、听见、闻到、品到的强烈代入感:“回锅肉发出的酱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气味组合,达到沸点的金黄菜籽油和红油豆瓣酱、豆敆碎、甜面酱等一干作料配合翻炒,众物合一就是要突出肉香——至于这个,很大程度来源于豆瓣酱遇见热油之后的高温反应。”写到对于二舅妈主动包揽次年年夜饭的提议,饭桌上七姑八姨的反应可谓微妙至极:“大舅妈和三舅妈对视了一下。父亲快速地闻了闻靠他那边的一盘青椒皮蛋,然后表情松弛下来;三舅夹起一块‘羊尾酥’吃得有味,嘴里说好呀好呀,明年继续。三舅妈用力拍了拍三舅说,你怕是不知道自己血糖有多高,再这样猛吃这个——肥肉裹面粉油炸,又是糖,怕你不是作死?”如此精彩桥段比比皆是,让人忍俊不禁心有戚戚,而与之勾连的人物也因薰染了浓浓烟火气而显得无比生动真实。
    这语言,如借用食物作喻,我会联想到刚捞上岸的虾。它们裹带海的咸腥与风的轻唱,像跳跃的细碎阳光,柔软地闪着水晶的光芒。而当它们一弓身“啪”一下蹦至眼前,拿纤细的颚足轻轻地挠你痒痒,或者挥舞带锯齿的额剑刺你几下——你的体验会是新鲜的惊喜的,抑或是“惊吓”甚至痛感的。看似家常实则深刻,看似温和实则生猛,李燕燕的文字拥有这种“挠人”“抓人”的魔力。
    游走人间,食味万千。所有爱恨悲欣,都洇漫于举重若轻的文字密码间。
    (作者系重庆市公安作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