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法、重音、语调相互作用的语法效应(17)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3:11:41 《语言教学与研究》 冯胜利 参加讨论
(21)因此,李亚非(2014)所说的附加Adjunct成分的象似性和补述complement成分的结构性的不同,也因此可以解释为无标记附加成分的次序,非象似排列(不严格遵守时间原则principle of temporal sequence)就不能得到结构上的恰适示解(proper interpretation)的原因所致。 (22)在句法上,类似于多层成分叠加的结构一样,连动式也可以从乔姆斯基下面的话里得到一种启发:“说(句法结构里)可有很多specifiers,这并不是一个假说,因为这等于说你可以继续无止境地进行并入运作,仅仅表示语言是一种递归系统而已。”(Chomsky 2002:133) (23)韵律短语和语调短语的异同,因语言不同而不同(参Downing 2016)。这里韵律短语的切分主要根据句中的间歇,其严格定义和操作,参王洪君(2011)。 (24)从韵律上说,紧缩句也是流水句的一种(都是单句调句),但结构上,由两个TP(复合句)组成的紧缩句和由两个VP组成的流水句,是有分别的。 (25)如果从当代语言学的“句法运作必有动因”的角度来看,“英文不必紧缩”可以进一步解释为“英文不能紧缩”,因为没有紧缩的动因。当然,英文有没有“语用紧缩”的现象,则是本文引发出来的另一个(新的)问题。 (26)虽然吕叔湘先生说流水句“可断可连”,但在本文理论中,这种不同只能理解为说话者有语调格式选择的自由。注意:虽有断和连的自由,但非有特殊要求(如表示强调或对立等)不取“断”,而流水一“断”则不“流”。换言之,断开的流水句不再是流水句。 (27)参冯胜利(2015)、Feng(2015b)、张凌等(2016)。 (28)参冯胜利(2013)、Simpson(2014)。 (29)参冯胜利(2002)、Feng(2003)有关动补结构产生的韵律动因和形式分析。 (30)根据本文的理论,我们相信,无论本体研究还是二语习得的研究,均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如实验语音学中王蓓等(2001)、林茂灿(2006)、王洪君等(2014)等有关边界调的研究,Zubizarreta(2016)、Downing(2016)等有关韵律层级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和证实更多的韵律语法的属性与效应。 (31)本文很多内容和论点涉及中国人学英语和英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和语音的韵律问题,因篇幅所限,只能另文专述。笔者感谢林茂灿先生的提示与建议。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轻动词句法属性研究之我见
- 下一篇:论汉语的“隐性述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