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句法语义学 >

句子生成顺序与三种Wh-移位异常:熵的视角(15)


    位置高的副词没有wh形式,根本原因也是因为它们的初始位置是虚词环境。一个副词类是否有疑问形态,界限在主语指向类和频率类之间,从后者往下可以但从前者往上不可以(LSL)。这个界限基本上对应于VP以内(即传统上的VP-adverbs)和VP以外。虽然不同的学者关于这个区间的各种短语的理论、数量和名称不尽相同,但是基本的划分是一致的,即句子的核心部分是动词性的实词短语,而外部是各种功能性虚词短语。从这个角度上说,主语指向类往上,可以比较放心地被认为都位于虚词环境中,如果移位就会造成(34b)的局面。由此产生一个新问题:这些副词不能上移到CP里面,从道理上和主语不能移动是一样的,为什么后者可以通过原地不动来表达疑问(见(10a))而前者不行呢?或者说为什么不好的(21b)不能采用(35)的方法加以“挽救”?
    (35)*Sarah how luckily flew the airplane?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两个汉语的例子:
    (36)a.他[在邻居修理什么的时候]表达了不满?
    b.他[在邻居为什么修理围墙的时候]表达了不满?
    汉语是疑问词不发生表面移位的语言。因为没有移位,所以“什么”在(36a)中对状语从句构成的岛不敏感。在作者本人的方言里,(36b)的“为什么”有两种读法:重音在“什么”,答案可以是“…为面子…”;或者重音在“为”,直接对应于英语中的why。(36b)按照第一种读法可以接受,按照第二种读法不可以。自从Huang(1982)首次注意到这类对比之后⑧,学者们提出过各种分析,有代表性的包括Huang(1982)、Tsai(1994)、Rein-hart(1997)、Hu(2002)(也见Cheng(2003)的总结和评估)。我们所关心的是(36)所代表的事实:论元的疑问形式可以直接出现在岛内,而同样的措施并不适用于某些状语,比如表why意义的“为什么”。回到英语,位于虚词环境里的疑问词不能再移动出来,从描写意义上说,它们所存在的虚词环境就是一个阻滞移位的“虚词岛”。虚词岛内部的疑问词论元who/what可以在原地表达,而状语则完全没有疑问形态,就像表达why意义的“为什么”不能出现在状语岛中一样。虽然其中的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⑨,但是二者在描写和归纳层次上是一致的。
    总之,起点和终点都在虚词环境的移位不可接受。可以通过拖带来挽救的是所有者;不能用到拖带的就退而求其次,采用原地发问的是主语;连原地发问都不被允许的副词只好连问都不能问,无论语义上是否说得通(见(22))。这里所看到的,是英语在语言机制所允许的范围内,穷尽各种手段完成疑问句的交际功能,除非实在无路可走。
    虽然上面这三种异常都是具体的语言现象,但是本文的解释却是建立在能量耗散和追求高效运算等基本因素之上的,因此其应用范围也不应该局限在一种语言或者一类现象之上。事实的确如此。比如Lasnik和Saito(1992:110)就注意到英语的话题化不会发生在主语身上。话题化在形式语法中是把有关成分移动到TP上边的某个位置。而这样的位置无论按照什么细节的句法分析,都肯定处于虚词环境之中。按照本文的思路,宾语从实词性的VP中话题化属于(34a),而主语的话题化则属于不可接受的(34b)。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来自非洲的Vata语(Rizzi 1990):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