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颇”的来源及其发展(8)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10:11:00 《中国语文》2015年第4期( 孟蓬生 参加讨论
注 释: *本文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秦简犊的综合整理与研究," ( 08JZD0036)资助,曾提交2010年在法国Roscoff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古汉语语法研讨会”。论文写作受到项目首席专家陈伟先生的鼓励和支持,初稿曾蒙赵长才先生审阅指正,匿名审稿人也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这里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遗留间题由作者本人负责。 [1]清儒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颇”字条:“引申为凡偏之称。……俗语曰颇多、颇久、颇有,犹言偏多、偏久、偏有也。”,当代许多学者(如太田辰夫,2003;李杰群,1992;董志翘、蔡镜浩,1994;洪成玉,1997;高育花,2001)都表示赞同,我们认同这种看法,但对各家关于二者具体引申关系的论述和解释持保留态度。 [2]《古代汉语虚词词典》(1999)对此种用法的“偏”卜字解释为:“用在谓语动词前,表示涉及对象整体的一半或部分,可译为‘一边’、‘半’等。有时需加适当量词。”我们的解释据此作了适当修改,因为“部分”可涵盖“一半”,“对象”常常被理解为宾语,而“偏”的语义指向不限于“宾语”。 [3]但“偏”和“颇”的意义和用法并不完全重合。“偏”字作“部分”讲时还可以用为名词。《荀子·天论》:“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但就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来看,还没有发现“颇”字当“部分”讲而用作名词的典型例证。汉代以后“颇”字的许多意义和用法也是“偏“字所不具备的。 [4]最早明确指出“颇”字表示范围的是王力先生。主力(1951:251)曾指出:“‘颇’字自古就是不足的表示(《史记·儒林传》:‘延颇能,未善也。’)。当其修饰述语的时候,是和‘稍’的意思相同的(《史记·叔孙通传》:‘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当叙述语包含目的位元的时候,它很像是修饰这目的位元的范围的:‘颇采古礼’等于‘采一些古礼’。” [5]引文中“相当”是从词组“相当大”提取出来的,“不大”是从词组“不大好”提取出来的,因此两者都是副词。 [6]黎锦熙、刘世儒(1959)在谈到“或许、许、恐怕、恐”等副词的用法时曾说这些词是“用主观的认可或猜测表示客观的‘或然’”。 [7]陈伟(2011):“既然‘颇捕其与’的‘得者’可能是多,也就可能会是少,从而修饰‘捕’的‘颇’本身就不应该带有‘多’或者‘少’的意思。” [8]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1990),本文简称“睡简”。 [9]现代汉语“分别”跟“柀”不能完全对应,但放在特定的语境中用“分别”来翻译“柀”是可以的。 [10]表示“大部分”或“约略”的“颇”字往往被误解为“皆”,参看刘淇(1954)及《汉语大词典(第十二卷)》(1993:287)、夏青(1996)、高育花(2001)、周波(2005)。 [11]段德森(1990) ,董志翘、蔡镜浩(1994)均认为范围副词由程度副词变来,其说恐非。 [12]《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05:1483):“【相当】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这个任务是~艰巨的│这出戏演得~成功。”吕叔湘(1999:574)“相当”条:"1.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高,但比‘很’略低。……2.用在动词短语前,表示程度高,但比‘很’略低。”张斌(2001:573)“相当”条:“表示程度高。所表示的程度高于‘比较’,低于‘很”不用于比较句。修饰形容词。” [13]今人多以为以“甚”训“颇”,始于张自烈《正字通》,应当纠正。 [14]《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05 : 1057)“颇”字条释义:“很;相当地。”吕叔湘(1999:674)“相当”释义:“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高,但比‘很’略低。……用在动词短语前,表示程度高,但比‘很’略低。” [15]限于篇幅,宋代以后表“甚度”的例子从略。 [16]这种用法严格说来不属于程度副词,姑且附在这里。 [17]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 11th edition, Merriam-Webster lnc. 2005): ‘b: not at all c: rarely, infrequently’ Concis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11th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hardly or not at all.’ [18](黄帝内经》各篇非一时所成,此篇“颇”字如果作“未”解,则其成书年代甚晚,只能在东汉或东汉以后(周海平、申洪砚,2009),至少可以理解为经过了东汉或东汉以后人的修改。 [19]杨勇(2002:135)将此句标点作“颇忆缠绵时?”,似是把“颇”字看作当时通行的疑问副词。但魏晋时“颇”作疑问副词句尾必须跟“不(未,否)”或“乎(邪)”等配合使用(江蓝生,2000),杨说似不可从。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从梵汉对勘看全称量化限定词“所有”的形成
- 下一篇:边界移动与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