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汉语同族词语义关系验证的必要性及验证重点(11)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3:11:26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张博 参加讨论
原文参考文献: [1]陈建初《〈释名〉考论》,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黄易青《上古汉语词源意义的数理内涵论纲》,《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八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 [3]刘又辛、李茂康《汉语词族(字族)研究的沿革》,《古汉语研究》1990年第1期。 [4]陆宗达、王宁《谈比较互证的训诂方法》,《训诂学研究》第1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 [5]陆宗达、王宁《浅论传统字源学》,《中国语文》1984年第5期。 [6]沈兼士《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原载中研院1933年《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纪念论文集》,后收入《沈兼士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7]王力《同源字论》,《中国语文》1978年第1期。 [8]王力《同源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9]王宁《汉语词源的探求与阐释》,《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 [10]王宁《关于汉语词源研究的几个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11]王宁《〈汉语同族词的系统性与验证方法〉序》,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12]王宁、黄易青《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论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13]杨树达《形声字声中有义略证》(1934年),《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新1版。 [14]杨树达《字义同缘于语源同例证》(1935年),《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新1版。 [15]杨树达《字义同缘于语源同续证》(1950年),《积微居小学述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新1版。 [16]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1953年),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新1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否定范畴句法实现中的句首位置辨析
- 下一篇:“什么”句否定意义的形成与识解机制